首页 理论教育 孙中山:辛亥革命与两岸发展

孙中山:辛亥革命与两岸发展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孙中山一生革命在求中国的自由、民主、繁荣、昌盛与统一,因此其思想与人格在两岸中国人间享有至高的荣誉。在台湾,孙中山被尊称为“国父”,并将其思想与主义作为国家发展基础。

孙中山:辛亥革命与两岸发展

孙中山与两岸发展

姜新立

一、“辛亥革命”的根本意义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因此,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孙中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政治现实中进行一场划时代的政治革命,而且在1912年辛亥革命终于推翻满清专制,创建民国

孙中山时代,帝国主义侵略并控制中国,侵取中国主权,破坏中国领土完整,掌握中国经济命脉,肆意欺压和奴役中国人民,帝国主义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因此,孙中山革命的首要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的独立,摆脱外来势力的控制。从这个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场革帝国主义命的“民族革命”。

其次,孙中山时代属满清末叶,封建和专制统治中国长达数千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保守最落后的国家之一,满清皇朝虽然因抗击帝国主义而实行“近代化”,终因“君主立宪”失败而使中国人民复陷于中国传统封建伦理纲常禁锢之中,因此孙中山决心推翻满清专制,创建民主共和。从这个角度看,辛亥革命又是一场“民主革命”。

其三,中国因长期专制统治,以农立国,满清皇朝对人民进行经济剥削,致使民生凋敝,生产力低落,经济不发达,因此无充足的国力以对抗外侮。此时中国革命的任务不但要结束“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也要避免“资本主义”经济流弊,所谓“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便是孙中山的民主主义之实践。因此,辛亥革命又是一场“经济革命”。

基于以上三种意义的革命,辛亥革命归根结底是一场中华民族谋求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革命,也可以说是一场中国全方位的“现代化”革命。为此,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孙中山为两岸中国人所共有

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经过多次失败,最终在武昌起义成功,辛亥革命一举推翻满清专制王朝,创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孙中山革命的目的,不仅仅要实践中华民族独立与国际地位平等,并谋求中国政治自由与民主、经济繁荣与乐利,而且主张中国一定要统一。孙中山先生虽然一生奋斗未见中国统一,但他临终高呼“和平”、“奋斗”、“救中国”,着实令国人钦佩鼓舞并力求实现其遗志。

由于孙中山一生革命在求中国的自由、民主、繁荣、昌盛与统一,因此其思想与人格在两岸中国人间享有至高的荣誉。在中国内地中共称孙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并在天安门广场高挂出他的巨幅遗像。至于“孙中山研究”在中国大陆更是显学,凡是讨论孙中山及其思想的学术研讨会,规模宏大,与会者也最多。这次由广东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所举办的研讨会便是一例。在台湾,孙中山被尊称为“国父”,并将其思想与主义作为国家发展基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孙中山研究在台湾也是显学,不但执政的国民党据此拥有统治的合法性,而且也在实践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同时台湾各著名大学也纷纷设立“三民主义研究所”或“中山学术研究所”以研究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并发扬他的理论宏图。(www.xing528.com)

由于两岸中国人都认同孙中山先生,因此,多年来两岸的对立只是政治制度之争与权利之争,乃至于是一场“国共之争”,而非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之争,因此两岸关系蒋介石毛泽东时代,只有紧张而无危机。到了蒋经国邓小平时代,两岸关系甚至解冻,这主要是当时两岸领导人都曾经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都对孙中山有极高的崇敬之意。孙先生曾经说过“中国能统一,人民便享福;中国不能统一,人民便要受苦”。为了两岸中国人民的幸福,两岸就不能永远对立下去,两岸当局就要共同努力建构与整合两岸关系。所谓“和平、奋斗、救中国”的最现实意义便是两岸和解,追求统一,再造中国。

三、发扬辛亥革命精神

辛亥革命是一场民族革命,也是一场民权革命和民生革命。在民族革命上它只完成了推翻满清异族统治,至于追求中华民族全在全世界的彻底解放是它的最终目标。在民权革命上它不仅在推翻满清专制,而且要求主权在民、政治民主。在民主革命上它不但要去除国内外的经济剥削,而且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民生均富,最后使中国在世界上成为富强康乐的国家。

我们用这个标准来检视两岸发展,可以发现凡是落实孙中山思想并继承与发扬辛亥革命精神的,民族便兴旺,国家便强盛,社会便发达,政治便进步。例如早期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坚持民族主义,反对列强侵略,就是落实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如今两岸分离超过半个世纪,如何谋求中华民族的再整合,便需发扬辛亥革命的民族主义精神。又如台湾在五十年代实行地方自治,最终实现主权在民,走向政治民主化,也是发扬辛亥革命民权主义精神。再如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采取多种经济成分所有制,设立经济特区,吸引三资企业,采取共同富裕原则,以及近年全面修筑高速公路、全大陆主要城市空中航线联网,外加呼吁利用外资进行西部大开发,凡此等等都可在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中找到参照,这也是对辛亥革命民生主义的发扬与实践。

可以这么说,凡是未落实孙中山思想、未继承与发扬辛亥革命精神的,民族便分裂,国家便衰退,经济便落后,社会便脱序,例如文化大革命时代的极“左”共产主义对中国所造成的灾难便不是辛亥革命精神的发扬;又如台湾近年来进行公营国有事业民营化,允许资本无限积累,加速造成贫富差距,终于出现经济危机,这是违背辛亥革命民生主义精神;再如主张台湾独立,进行民族分裂主义,则是违背辛亥革命民族主义精神,两岸关系恶化莫此为甚。

四、以中山思想进行两岸和解并振兴中华

辛亥革命已经90年了,孙中山先生许多志愿已经在中华大地实现,民族、民权、民生在两岸都有了很大发展。然而,虽然我们取得了许多可以告慰先生英灵的进步,但是也有许多愧对先生英灵的遗憾。回想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志向,我们深感不安的是:中华民族尚处分裂状态,海峡两岸因政治制度差异而对立敌视。孙中山先生热切希求的是一个和平、自由、民主、均富而又统一的,而不是违背两岸人民根本利益而做政治权利斗争甚至尖锐对立地分裂中国。作为学界我们难以介入那些纷繁复杂的政治分歧,但作为一个士(知识分子)我们关心民族的未来,我们要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发扬辛亥革命的精神,完成振兴中华的庄严责任。我曾几次到南京中山陵去祭奠孙中山先生,每次到那里都感受一种持续很久的强烈的心灵震撼。我仿佛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站在紫金山巅俯瞰万里山河。孙中山先生的胸怀囊括四海,此即“天下为公”。如果后人都有孙先生的广阔胸怀,试问海峡两岸有什么分歧不能沟通?如果后人有孙先生的精神境界,试问海峡两岸有什么争端不可化解?

21世纪第一年即将过去,展望21世纪的世界格局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我们更加感到应当发扬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精神,为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昌盛作出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贡献。海峡两岸的知识分子应当肩负起主导新世纪中国发展的历史使命,为促进海峡两岸的早日和解和民族统一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高雄中山大学中山学术研究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