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夏钱币研究:鉴定、鉴赏雕母祖钱及其特点

西夏钱币研究:鉴定、鉴赏雕母祖钱及其特点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鉴定、鉴赏雕母(祖钱):用铜、锡、骨、木等材料雕刻成的钱币模型。以币材、币值、宝文、书体、读法和背文符号等的不同,对钱币区分的,称为大版别。也即因铸造工艺的原因,形成的钱体形制、钱文位置、文字特点等等的细微差别,寻找其异同,以区分其类别者。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红色、橙黄色等。

西夏钱币研究:鉴定、鉴赏雕母祖钱及其特点

六、鉴定、鉴赏

雕母(祖钱):用铜、锡、骨、木等材料雕刻成的钱币模型。

母钱:翻铸时做模之钱,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铸而成。

铁母:指铸造铁钱的母钱,本身为铜质。

铁范铜:以铁钱范型翻铸的铜钱。其形制、钱文与铁钱完全相同。是试验铁钱砂型好坏的产物。

样钱、部颁样钱:试铸或初铸的样版钱。在宋代,由户、工两部监制颁发各路府的标准钱样,也可做母钱用。

版:铸钱工具——铸钱之模谓之版。宋时铸钱每版64枚。俗有版版六十四之语。

版式、版别:本为出版学术语,是指书刊排版之式样。近世,逐渐为泉界所借用。以币材、币值、宝文、书体、读法和背文符号等的不同,对钱币区分的,称为大版别。而在实际操作中,则以小版别为主。也即因铸造工艺的原因,形成的钱体形制、钱文位置、文字特点等等的细微差别,寻找其异同,以区分其类别者。是考古学器物排比方法,在钱币学研究中的应用。

钱币鉴定:鉴别历代钱币真伪、优劣、国别、年代、币值、形制特征、冶铸技术、质地成分和确定其价值的工作。

宫钱:宫廷里为赏赐、纪念和玩赏而特制的金银钱。

银铤(银锭):弧首、束腰、扁平状,面微凹,背面布满蜂窝状气孔。锭面一般錾刻重量、行会“行人”“司秤”人员姓名,及官方“使正”“官正”人员和铺号戳记。

生坑:指新出土的古钱,表面有轻重程度不同的氧化层。

老生坑(熟坑):指出土时间较久,但其锈色仍能显示其来自地下者。

传世古(黑漆古):指未经入土的传世古钱。其表面颜色,一般为黑褐色,有光泽。

包浆:指传世古钱色泽。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红色、橙黄色等。

水银古(水银锈、水银沁):指古钱表面的银白色氧化层,部分出土钱币钱有此种现象。(www.xing528.com)

美制:钱体、钱文制作精美者。

遒劲:钱文笔画强劲有力者。

孤品:出土或存世仅为一枚的钱币。

罕品:出土或存世数量极少、非常罕见之钱币。

稀品:出土或存世数量较少、较为难寻之钱币。

常品:出土或存世数量较多、寻常可见之普通钱币。

真品:传世钱币,经科学鉴定确认其为真币者。

伪品:为达到不正当目的,采用翻砂、改刻、挖补、拼合等手段制作的钱币。

对钱(对子钱、对品钱、对书钱、和合钱,日本人称对泉、符合泉):同一钱文、同一币值,其轮郭、大小、厚薄和铜质完全相同,仅钱文书体不同的两枚钱,称对钱。多以篆书的一枚为主体,与其他书体的另一枚钱相配。

三体钱:同一钱文、同一币值的三枚钱,分别为真、行、草三种书体者。

御书体(御笔钱):封建皇帝亲笔书写的钱文,称御书体。史载,宋太宗赵光义,“亲书淳化元宝作真、行、草三体”钱文,肇御书钱之始。据传,至道元宝真、行、草三体钱文,字形与淳化钱无异,也为太宗御书。又传,祥符元宝为宋真宗赵恒所书。

瘦金体:宋徽宗赵佶书法的美称。其书法瘦劲秀丽,铁画银钩,别具风韵。史载,崇宁通宝、大观通宝钱文为赵佶书写,是御书钱之一。又传,圣宋、宣和、政和,也为徽宗御书。

东坡体:北宋文学书画大师苏轼所书钱文,因其号东坡居士,故称东坡体。东坡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据传,隶书元丰通宝为其所书。

司马光体:北宋史学大家司马光所书钱文。据传,行书元祐通宝为其所书,故称司马光体。

蔡京体:北宋权臣蔡京所书钱文。蔡京书法险劲,据传,崇宁重宝为其所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