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夏钱币研究:洪遵《泉志》中的西夏梵字钱究竟是大安宝钱

西夏钱币研究:洪遵《泉志》中的西夏梵字钱究竟是大安宝钱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洪遵《泉志》中的西夏“梵字钱”,经研究就是“大安宝钱”。据表1-1、表1-2统计,也就是10多枚,是现存西夏文钱币中最少的一种。1914年,罗福苌《西夏国书略说》首次译为“乾祐宝钱”,并附钱图。但远在新疆的墨玉和跨出国门的朝鲜惠山,各发现1枚,这可是其他西夏钱币没有的“殊荣”。

西夏钱币研究:洪遵《泉志》中的西夏梵字钱究竟是大安宝钱

四、西夏钱币考略

综合前人著录和出土资料,除去伪品和待考品外,可认定的西夏钱币有西夏文钱5种,汉文钱13种(其中铜钱11种,铁钱2种),总计18种。这里对这些钱币逐一考述(钱图参见彩图)。

(一)西夏文钱币

共有5个年号5种钱。

1.福圣宝钱(img59

行书,右旋读,小平钱。直译为“圣福宝钱”,“圣”字升读。铸于毅宗福圣承道年间(1053~1056),是已知西夏最早的钱币,比《宋史·夏国传》所载1158年“立通济监铸钱”早一百多年,证明西夏在第二代皇帝毅宗谅祚时,已开始设监铸钱。1914年,罗福苌《西夏国书略说》最早著录,并附钱图。1924年,日本平昌宏《东亚钱志》,1932年《国立北平图书馆·西夏文专号》,1938年丁福保《古钱大辞典》等先后著录,并附钱图。据悉,国家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馆、上海市博物馆、西安市文管处等处皆有传世品收藏。1985年,宁夏盐池县萌城乡首次出土2枚(图1-6)[32],打破了无出土记录的时代,为传世品的认定提供了可靠依据。此后,西夏故地的宁夏、甘肃、陕北、内蒙古多有出土[33],据表1-1、1-2、1-3统计,在11个地点总计出土34枚,其中以宁夏最多,有6地出土,计23枚,约占3/4。在这些窖藏中,1987年,内蒙古乌审旗窖藏出土7枚;1998年,宁夏同心韦州窖藏出土18枚,实属少见。

img60

图1-6 盐池出土福圣宝钱

在“福圣宝钱”的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它的西夏译文要不要改为“禀德宝钱”。1989年,著名西夏学者陈炳应教授,从字形上考究,认为“福圣宝钱”应译为“禀德宝钱”,是开国皇帝景宗元昊所铸,不是年号钱[34],使罗福苌《西夏国书略说》所译“福圣宝钱”受到挑战。笔者撰文《“福圣宝钱”改译“禀德宝钱”之我见》(见本书第二章),认为还是不改译为好。

2.大安宝钱(img61

真书,右旋读,小平钱。惠宗大安年间(1074~1084)铸,版别较多,还有背星、背月和背“西”的,是西夏文钱币中著录最早、出土最多、流布最广的钱币。洪遵《泉志》中的西夏“梵字钱”,经研究就是“大安宝钱”。最早著录于《吉金所见录》,是清嘉庆年间凉州出土的数品“西夏梵字钱”之一。是李佐贤《古泉汇》著录的三品“西夏梵书钱”之一。1914年,罗福苌《西夏国书略说》首次译为“大安宝钱”,并附钱图。1924年,日本奥平昌宏《东亚钱志》,1932年《国立北平图书馆·西夏文专号》,1938年丁福保《古钱大辞典》等先后著录。国家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多有收藏。1979年,宁夏平罗大风沟窖藏首次出土1枚。此后,西夏故地遗址、窖藏多有出土。据表1-1统计,以宁夏最多,计9个地点出土105枚,其中同心韦州窖藏出土45枚,红寺堡窖藏出土多达50枚,实属少见。内蒙古乌审旗窖藏也出土20枚,其他各处出土7枚。远离西夏故土的陕西关中、甘肃南部、内蒙古东部、吉林等地的宋、金窖藏也有出土,更远的山东宁阳、浙江宁波也有发现,计16枚。合计总数近150枚。加上未见报道的个人藏品,估计超过200枚。

表1-6 贺兰山夏文大安测定数值表

img62

从表1-6看,这些钱币的大小、厚薄、重量参差不齐,而考之实物,则精粗不一,字迹多不清晰。细辨钱文,似乎都有差异。经研究,可分三式,一式:字体端正,笔画清晰;二式:字体稍欠端正,笔画不够清晰,字形有所变化;三式:字体近乎草书,笔迹多不清晰,很难辨识(图1-7)。

img63

图1-7 夏文大安宝钱三式

3.贞观宝钱(img64

真书,右旋读,小平钱。古泉家赵权之先生于1937年“重游故都”时“购得”,并著文介绍(图1-8)[35],是目前所知发现最晚的一种西夏文钱,铸于崇宗贞观年间(1101~1113)。根据赵文拓本,此钱形制规整,书法古拙,形体略大。赵文考证认为,钱文第一字“img65”,是否释为“贞观”之“贞”,“则以书无确据,不敢漫为推定”。其实,罗福苌《西夏国书略说》附《苏联亚细亚博物馆·西夏文经籍目录》中的《贞观政要》,罗振玉《西夏官印集存》官印背款西夏文“贞观”年号,已将“img66(贞观)”二字译出。钱文年号,当可确定无疑。钱文第四字“img67”,与其他西夏文钱第四字“img68(钱)”不同,较为特殊,据考,原意为“根本”之“本”,“源泉”之“泉”,这里引申为“钱”字。

与其他西夏钱币不同,“贞观宝钱”自1937年发现之后,一直到半个世纪之后,才又在内蒙古发现。1993~1996年,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土5枚;此后,多在宁夏出土。1998年,同心出土4枚,盐池出土1枚;2002年,灵武出土1枚;2012年,固原出土1枚;个人也有收藏。据表1-1、表1-2统计,也就是10多枚,是现存西夏文钱币中最少的一种。

img69

图1-8 赵氏贞观宝钱

4.乾祐宝钱(img70

真书,右旋读,小平钱。仁宗乾祐年间(1170~1193)铸,是清嘉庆年间凉州窖藏发现的数品“梵字钱”之一。其钱图,最早著录于李佐贤《古泉汇》“西夏梵书钱”。1914年,罗福苌《西夏国书略说》首次译为“乾祐宝钱”,并附钱图。1924年,日本奥平昌宏《东亚钱志》,1932年《国立北平图书馆·西夏文专号》,1938年丁福保《古钱大辞典》等先后著录。国家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多有收藏。1979年,宁夏平罗大风沟窖藏首次出土1枚(图1-9)。此后,西夏故地多有出土,有40枚左右。其中以宁夏最多,6个地点出土计33枚,同心韦州窖藏一处就出土27枚;宁夏以外各处加在一起也就四五枚。但远在新疆墨玉和跨出国门的朝鲜惠山,各发现1枚,这可是其他西夏钱币没有的“殊荣”。与夏文大安、天庆钱相比,乾祐钱出土相对较少。

贺兰山大风沟、滚钟口两处共出土3枚。大都轮郭规整,字体端庄,铸工精整。

表1-7 贺兰山夏文乾祐测定数值表

img71

img72

图1-9 贺兰山出土乾祐宝钱

5.天庆宝钱(img73

真书,右旋读,小平钱。桓宗天庆年间(1194~1205)铸,是清嘉庆年间在凉州出土的数品“西夏梵字钱”之一。其钱图,最早著录于李佐贤《古泉汇》“西夏梵书钱”。1914年,罗福苌《西夏国书略说》首次译为“天庆宝钱”,并附钱图。1924年,日本奥平昌宏《东亚钱志》,1932年《国立北平图书馆·西夏文专号》,1938年丁福保《古钱大辞典》等先后著录。国家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多有收藏。1979年,宁夏平罗大风沟窖藏首次出土1枚(图1-10)。此后,西夏故地多有出土,有80多枚。其中宁夏9个地点出土70多枚,同心韦州窖藏一处就出土58枚;宁夏以外各处加在一起也就六七枚。

贺兰山大风沟、滚钟口两处共出土5枚。大都轮郭规整,书体端庄,铸造精工。

表1-8 贺兰山夏文天庆测定数值表

img74

img75

图1-10 贺兰山出土天庆宝钱

以上诸钱书法,细加品味,则多有变化:“福圣”钱行书味较浓;“贞观”“乾祐”“天庆”钱,则属比较规整之真书;“大安”介于两者之间。西夏文字钱币,也是研究西夏文字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二)汉文钱币

共有7个年号13种钱,其中铜钱11种,铁钱2种。书体多为真书,他体(隶、篆、行等),则在记述中标明书别。

1.隶书大安通宝

隶书,对读,小平钱。惠宗大安年间(1075~1085)铸,是现知最早的西夏汉字钱。旧谱未见著录。1981年7月,出土于内蒙古林西县三道营子辽代窖藏,在20万枚钱中仅此1枚,属特大珍品。同窖还有西夏文“大安宝钱”1枚。发掘人吴宗信研究认为是西夏钱币,并撰文《“大安通宝”浅析》予以辨正[36]。钱径23.3毫米,穿宽6.7毫米,郭厚1.4毫米,重4.04克,钱背穿上有俯月纹。轮郭规整,字文深峻,书体端庄,造型精美。“通宝”二字隶兼八分,与辽“大安元宝”风格迥异,尚存唐钱遗风(图1-11)。该钱西安园林文物局存有传世品(图1-12),两品文字,略有差异。1995年后,先后在宁夏同心、中宁,陕西靖边定边等地出土,该钱至少有8品,成为研究重要资料。

img76

图1-11 林西出土大安通宝

img77

图1-12 西安大安通宝

1995年,有人对此钱是西夏钱提出异议,认为是辽钱,从而引发了该钱国属的论战。2007年秋,在宁夏举办的“西夏货币丝绸之路货币学术研讨会”上,笔者根据更多的资料,撰文力挺吴忠信先生的观点,肯定该钱为西夏钱(见本书第三章第一节)。

2.元德通宝

真书,对读,小平钱。崇宗元德年间(1119~1126)铸。清嘉庆年间,在甘肃凉州西夏钱币窖藏出土,并著录于《吉金所见录》,有隶、真两品,李佐贤《古泉汇》袭转时,只著录真书,未著录隶书。此后,长期未见出土报道,是西夏汉文钱中最少见的品种之一。山西省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皆藏有传世品。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载有一品,据图钱径24毫米,穿宽6.0毫米,品相精好,有“葆庭审定”四字红印(图1-13)。1990年,内蒙古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出土一品,钱径22毫米,穿宽5毫米,钱体略小,是首见的出土品(图1-14)[37]。此后,甘肃武威,宁夏同心王家窑子村、同心郑家台子、青铜峡大坝乡等处窖藏先后都有出土,个人也有收藏,各处相加不到10枚。

img78

图1-13 “葆庭审定”元德通宝

img79

图1-14 伊盟出土元德通宝

3.隶书元德通宝

隶书,对读,小平钱。崇宗元德年间(1119~1126)铸。清嘉庆年间,凉州西夏钱币窖藏出土,著录于《吉金所见录》,有隶、真两品,张崇懿《钱志新编》袭转时,与李佐贤相反,只著录隶书品,未著录真书品。另外,嘉庆年间在凉州河滩所得一品,未明其书体,从迄今所见多隶书钱判断,此品极可能是隶书钱。20世纪80年代以来,隶书元德多有出土,主要集中在宁夏。1987年,内蒙古乌审旗窖藏首次出土(图1-15),有3枚之多。1996年,同心韦州窖藏出土竟达10枚。此后,1990年甘肃古浪干城乡,2006年,宁夏盐池麻黄山, 2010年,宁夏同心下马关,2011年,宁夏同心田老庄等地窖藏都有出土,多为1枚。各处相加有20多枚。

img80

图1-15 乌审旗出土隶书元德通宝(www.xing528.com)

“元德通宝”是否为西夏钱币,清代泉家曾抱怀疑态度,最早著录“元德通宝”的《吉金所见录》说:“钱形字画有唐宋遗制,虽与以下诸钱不类(指‘天盛’‘乾祐’等钱)似非伪者。”翁树培《古泉汇考》也做了论证:“何此钱之轮郭文字,酷似宋太宗太平钱欤;夏钱多作元宝者,此云通宝,殆以年号有元字欤。培疑此钱当为夏钱。”凉州两次出土:一次是河滩所得小瓶“元德通宝”为夏钱;一次是刘青园在凉州发现的数种西夏钱币,其中也有“元德通宝”,都可证明“元德通宝”为西夏钱无疑。

4.折二元德重宝

真书,对读,折二钱。崇宗元德年间(1119~1126)铸。方若《古货杂咏》:“梵书福圣制钱行,仁孝以前鼓铸明,重宝喜从天上降,足徵元德本精工”,所言极是。《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都有著录。1979年,内蒙古鄂托克旗二道川出土1枚,钱径30毫米,穿宽6.5毫米,古朴厚重,书体端庄,品相极精(图1-16)。宁夏陈永忠收藏,后售予中国钱币博物馆,是大珍之品。1964年,阿左旗头道湖出土1枚,直到2002年才报道出来,钱径27.5毫米,穿宽7毫米,厚1.3毫米,重3.8克,版式与二道川品稍异。甘肃天水、宁夏隆德也有出土。综上所说,折二元德重宝,可确认的至少有4枚,和篆书光定一样,是西夏钱币中数量最少的钱币。方若《言钱别录》云,“元德且作重宝,似折二”,得到证实。

img81

图1-16 鄂托克旗出土折二元德重宝

5.天盛元宝

真书,右旋读,小平钱。《宋史·夏国传》关于天盛十年(1158年)“始立通济监铸钱”的记载得到印证。最早著录于乾隆《钦定钱录》,是钱谱中第一个明文著录的西夏钱币。此后,张端木《钱录》卷五,也著录了此钱,误称为“天盛通宝”[38]。《吉金所见录》《钱志新编》《古泉汇》《古今钱略》等,皆沿袭著录。是清嘉庆年间,刘青园在凉州发现的西夏钱币之一,是西夏钱币中著录最早、出土最多、流布最广的西夏钱币。

据出土资料,该钱是标准钱,钱径24毫米,穿宽5.8毫米,郭厚1.5毫米,重4.2克(图1-17)。20世纪50年以来,在西夏故地的窖藏、墓葬、遗址多有出土,甚至远离西夏故地的湘西、湖北、陕南、新疆也有出土。有背“西”和背月、背星纹,大小、厚度、重量都不尽相同,字体也有细微差异,但变化不大。

img82

图1-17 贺兰山出土天盛元宝

6.铁天盛元宝

真书,右旋读,小平钱。形制与铜钱全同,钱径22.5毫米,穿宽5毫米,重3.1克,比铜钱略小。最早著录于《吉金所见录》,并云“此品(指铜钱)近今多而易得,间有铁钱”。实际上铁钱远比铜钱为多,《古泉汇》称,“今铜钱少而铁钱多”。其后钱谱,大体沿袭此说。西夏铁钱品种单一,仅有天盛和乾祐两种,主要出土于内蒙古河套地区,数量很大。本书第四章专论西夏铁钱问题,此处不赘。近年,除内蒙古乌审旗窖藏和宁夏同心田老庄窖藏出土铜钱数量较大外,其他窖藏多为数十斤,难望铁钱项背。从而证明古人“铜钱少铁钱多”的论断是正确的。天盛铁钱,包头等地出土有背“西”、背月、背星纹者(图1-18)。

img83

图1-18 包头出土天盛元宝背月、背西铁钱

关于天盛背“西”钱币,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发现。1940年,《泉币》创刊号载王荫嘉在杭州得铁钱背“西”一品(图1-19);《泉币》23期载北京程伯逊得“铜品母钱”(图1-20),并称与王品“可谓双璧”。此二钱大样广穿,字文精好,与包头出土者不类。“西”字何意?王荫嘉“考为西兴监”,查诸资料,西夏并无“西兴监”之设,当属无稽之谈。

img84

图1-19 王荫嘉背西铁钱

img85

图1-20 程伯逊背西铜品

我国古代钱币有国号钱、年号钱、纪年钱、纪地钱、纪值钱、纪监钱等,名称繁多,内容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夏文化的精美和深厚。天盛元宝背“西”,为西夏钱币仅有之背字钱,对研究西夏钱币有重要意义。西夏文化受唐宋文化影响,“西”字也应为纪地、纪监之意。有人研究认为,“西”字可能是指西夏三大府之一的“西平府”,故地即今宁夏吴忠市,为纪地钱[39]。这一解释颇具新意,可谓一家之言,期望有新的考古资料证实。

7.乾祐元宝

真书,右旋读,小平钱。选测数枚,钱径24~24.3毫米,穿宽5.4~5.6毫米,郭厚1.3~1.7毫米,重3.4~4.5克。仁宗乾祐年间(1170~1193年)铸。清嘉庆年间,刘青园在凉州发现的西夏钱币之一。最早著录于《吉金所见录》,并云与天盛钱,“俱字体精妙,质地光明”。此后钱谱诸如《钱志新编》《古泉汇》《古今钱略》等,皆相沿著录。1979年,平罗大风沟窖藏首次出土(图1-21)。在西夏故地的诸省区时有出土,但绝对数量,“乾祐”钱比“天盛”“光定”钱要少得多。

铜品小“元”乾祐(图1-22):1984年秋,与行书“乾祐”钱一同出土,仅一枚。钱径2.4毫米,穿宽6.2毫米,郭厚1.4毫米,重4.1克。轮郭规整,书体端庄,字文深峻,品相极好,也属珍品。钱体、字形略小,而“元”字特小。丁福保《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有类似钱图。

img86

图1-21 贺兰山出土乾祐元宝

img87

图1-22 贺兰山出土小元乾祐

8.行书乾祐元宝

行书,右旋读,小平钱。丁福保《古钱大辞典》和《历代古钱图说》著录钱图,未见文字说明。1984年秋贺兰山滚钟口出土,在近三万枚钱币中仅得此一枚。钱径25.6毫米,穿宽5.7毫米,郭厚1.7毫米,重5.8克;轮郭规整(边郭被磨损成坡状),钱体厚重,字文深峻,书体流畅,笔力苍劲,品相极精,也是很好的书法艺术品(图1-23)。系首次生坑出土,属大珍之品。西夏汉文钱,皆为真书钱,此钱的出土,打破了西夏钱币单一的真书格局,丰富了西夏钱币的品种。

img88

图1-23 贺兰山出土行书乾祐

9.铁乾祐元宝

真书,右旋读,小平钱。“乾祐”铁钱大小悬殊,轻重不一,厚薄参差,版别较多。字文优劣,铸工精粗并存。标准钱径长24毫米,穿宽6毫米,郭厚1.4毫米,重4克。其钱径尚有23毫米、22毫米、21毫米,最小者仅19毫米。最早著录于《吉金所见录》,并云“乾祐铜钱今不多见,而铁钱多而易得,字文模范,与铜钱无二”。此后钱谱,多相沿著录。20世纪50年代以来,内蒙古河套地区大量出土,1958年,临河高油房西夏古城,出土万斤左右,锈结成数百公斤的大块,大多为乾祐钱;1980年,伊克昭盟达拉特旗盐店乡出土1048公斤,27万余枚,其中“乾祐”铁钱约占90%;1981年,包头市东阿都赖村出土100多公斤,其中“乾祐”也占90%(图1-24)。据传,新中国成立前,准格尔旗暖水乡也有出土。乾祐铁钱“多而易得”的记载,得到证实。

翁树培《古泉汇考》说:“南宋铁钱,文多泐缺,漫漶不可辨,不知西夏何以铸铁钱精炼乃尔;乾祐铁钱有如铜钱者,有一铁钱连另一钱之轮者。”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西夏铁钱也多漫漶不清。

img89

图1-24 内蒙古出土乾祐元宝铁钱两式

10.天庆元宝

真书,右旋读,小平钱。标准钱钱径24.1毫米,穿宽5.7毫米,郭厚1.6毫米,重4.2克。铸于桓宗天庆年间(1194~1205)。轮郭规整,书体端庄,制作精好。清嘉庆年间,在凉州曾两次出土,最早著录于《吉金所见录》,旧谱多相沿著录。泉家颇注意此钱与辽“天庆”钱差别,翁树培《古泉汇考》:辽“天庆钱字文漫漶,不如此钱精好”。倪模《古今钱略》:“辽钱‘庆’字大,‘元’字不整,此钱轮郭及‘元宝’二字,与‘天盛’‘乾祐’一例,其为夏钱无疑”。所论极是。1979年,宁夏平罗大风沟窖藏首次出土(图1-25),此后,西夏故地诸省区多有出土。

img90

图1-25 贺兰山出土天庆元宝

11.皇建元宝

真书,右旋读,小平钱。标准钱钱径25毫米,穿宽5.7毫米,郭厚1.5毫米,重4.1克,钱体略大。“元”字行书体,颇受宋“景德元宝”影响。版别有二:一式“皇”字较宽大,一式“皇”字狭长。轮郭规整,书体端庄,铸造精工。铸于襄宗皇建年间(1210~1211)。嘉庆年间,刘青园在凉州发现的西夏钱币之一,最早著录于《吉金所见录》,此后钱谱,相沿著录。夏荃《退庵钱谱》称:“此钱铜质字画俱精好”。《古今钱略》说:“皇建与‘光定’皆美,字体带行”,所论甚当。1979年,宁夏平罗大风沟窖藏首次出土(图1-26)。此后,西夏故地诸省区多有出土,其数量多于“乾祐”“天庆”,而少于“天盛”“光定”。

img91

图1-26 贺兰山出土皇建元宝

12.光定元宝

真书,右旋读,小平钱。标准钱钱径25.1毫米,穿宽5.4毫米,郭厚1.5毫米,重4.1克。“元”字行体,字如“皇建”,制作精好。铸于神宗光定年间(1211~1223),是西夏最晚的一种钱币。清嘉庆年间,刘青园在凉州发现的西夏钱币之一,最早著录于《吉金所见录》。在此前后,后张端木《钱录》卷五,也著录了此钱,误称为“光定通宝”[40]。《古泉汇考》《钱志新编》《古泉汇》《古今钱略》等相沿著录。翁树培称:“‘元’字行体如‘皇建’,钱背轮郭甚精”;又说“历观西夏诸钱,文字、制作甚精”。所论极是。1979年,宁夏平罗大风沟窖藏首次出土(图1-27)。此后,西夏故地诸省区多有出土,是西夏铜钱中数量最多的币种之一。

img92

图1-27 贺兰山出土光定元宝

13.篆书光定元宝

篆书,右旋读,小平钱。史志旧谱不载。1984年9月,银川西贺兰山滚钟口首次出土。在近3万枚中,仅此1枚,极为罕见。钱径25.4毫米,穿宽5.6毫米,郭厚1.4毫米,重4.3克(图1-28)。品相极精,“光”“定”“元”三字篆书,书法工整,“宝”字则隶化,风格类宋钱隶宝。与真书“光定”,篆真成对。1994年以来,甘肃武威、天水,宁夏隆德又有出土。

img93

图1-28 贺兰山出土篆书光定元宝

在西夏汉文钱中,书体多为真书,仅见行书“乾祐元宝”和篆书“光定元宝”。篆书“光定元宝”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为西夏钱币增添了新的书体;其次,证明西夏也有对钱。人们知道,西夏光定年间(1211~1223),是南宋嘉定年间,而南宋钱制,早在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已进行了变革,钱文统一为宋体,已无对钱。但对钱遗风,却在西夏再现,将对钱延续了数十年,再一次证明西夏币制深受北宋币制的影响。

上述可确认的西夏钱币,见彩图后插页《西夏钱币简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