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分体学史:南北朝骈文日益精美

中国分体学史:南北朝骈文日益精美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和齐梁以后的骈文相比,刘宋骈文中散句还是不少。与此同时,受诗歌中永明体的启发,骈文中开始有意讲究声律。但骈文创作中一些不良倾向也越来越严重。一是用典激增,殆同书抄,以致文字晦涩;二是雕琢之风大盛,单纯追求形式的工整和辞藻的华美而忽视内容,骈文陷入一种畸形的繁荣之中。

中国分体学史:南北朝骈文日益精美

第二节 南北朝日趋精美的骈文

南北朝是骈文最为繁荣的时期,骈文的体式也进入了完美的阶段。但这些变化也是逐渐演进的。刘宋之际,骈文中用典逐渐增多,而句子也愈益整齐,如颜延之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便以四六句为主。但和齐梁以后的骈文相比,刘宋骈文中散句还是不少。而就使用范围看,刘宋的章表诏诰,通用骈体,书信则仍多用散语。到了齐梁两朝,文人们对文学中对称规律的运用,有了更自觉的认识,齐梁作家对各种句式的优劣还进行过专门研究,认为以句式而言,“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文心雕龙·章句》)。于是开始排斥以往文章中曾使用过的五、七言句型,将四六句型固定为骈文的基本句型,又进而在四六句型中,探求词性对称的规律,使之更工整,更精美。与此同时,受诗歌中永明体的启发,骈文中开始有意讲究声律。这一是讲究平仄对应。大致上说,平行两联之间,应使平仄相异;上下一句之内,应使平仄相间。其次是用韵。这又多集中在颂赞、檄移、铭诔、吊祭一类文章中。换韵过繁,文气过于急促;一韵到底,文章又易于板滞。换韵应“折之中和”,才能避免上述不足(《文心雕龙·章句》)。这样两方面的技巧,再融合以好用典、尚藻饰的风气,使骈文在对称句型的基础上,进而声韵相协,平仄相对,典故迭见,藻饰富丽,骈文的体式至此才最后确立了。在这一转变中,涌现了一大批骈文名家,但真正形成以四六句平仄相间作对的新风的,则还是梁后期的徐陵、庾信,所以许梿评《玉台新咏序》说:“骈语至徐庾,五色相宣,八音迭奏,可谓六朝之渤澥,唐代之津梁。”骈文也因此更加灵动变化、和谐悦耳了。(www.xing528.com)

梁后期和陈代,骈文创作进入高潮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南方骈文发展特别鼎盛,骈文的应用范围也进而扩大到历史论文和哲学辩论中。加上当时出现的文笔之分的主张,将无韵者称作“笔”,有韵者称作“文”,骈散对立开始出现,骈文被称为“今文”、“今体”,散文被称为“古文”。但骈文创作中一些不良倾向也越来越严重。一是用典激增,殆同书抄,以致文字晦涩;二是雕琢之风大盛,单纯追求形式的工整和辞藻的华美而忽视内容,骈文陷入一种畸形的繁荣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