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散文研究及《论语》的体例和魅力

先秦散文研究及《论语》的体例和魅力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语》之名,乃编纂者所定。从《论语》全书看来,班固这一判断和解释大概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受语录体体例的影响,《论语》的体例并不严格。另一方面,《论语》也显示出了语录体著作的独特魅力。

先秦散文研究及《论语》的体例和魅力

一、《论语》概况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共20篇,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教育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论语》之名,乃编纂者所定。一般认为,“论”即论次编纂,“语”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语经论纂,故称《论语》。据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是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从《论语》全书看来,班固这一判断和解释大概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秦始皇焚书坑儒使《论语》的流传受到了影响,到西汉时期仅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以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即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共492章,其中直接记录孔子与弟子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最短的章节不到10字,最长的不过300多字。

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论语》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道德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在孔子看来,通过“克己复礼”,可使“天下归仁”,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孔子的政治倾向。这一政治倾向从家庭出发,遵循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原则,体现了孝、悌、忠、信的道德礼教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伦理秩序。因此,过去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利用孔子来巩固其政治,孔子因而也被尊称为“圣人”。(www.xing528.com)

《论语》也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例如,《学而》载:“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主张节用而爱民。又如仲弓问政,他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路》),体现了孔子对人才的态度。孔子对老百姓也充满了同情,冉求为季氏聚敛,他就严厉地谴责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孔子在教育理念、学习态度和方法方面也有不少的至理名言,如“有教无类”(《卫灵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多闻阙疑”(《为政》)、“三人行,必有我师”(《述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等。孔子生平最重诗教,曾对弟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对《诗经》价值的认识和诗歌创作的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受语录体体例的影响,《论语》的体例并不严格。一般说一条就是一章,集章成篇。每篇各章并无严密联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由首章首句中取两字作为整篇标题,通观全书,其论述方式并不完整、系统,感想随事而发,显得比较零星、散乱。

另一方面,《论语》也显示出了语录体著作的独特魅力。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往往能体现出一些长篇论述所难以表达的思想深度,折射出一些长篇论述所难以反映的人物个性和环境情趣;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同时,《论语》灵活的编纂形式也使该书的表现内容大为增加,多方位、多视角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性格、才能、趣味、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有利于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无论从思想价值还是从艺术魅力来评价,《论语》都是一部不可不读的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