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散文:夸张手法应用

先秦散文:夸张手法应用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庄子》寓言中那些奇幻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出神入化的描摹,无不令人惊叹。如《吕氏春秋》中的“掩耳盗钟”,这则寓言即对盗贼的心理状态夸张得奇妙异常: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先秦寓言的许多人物形象,经过作者的夸张、渲染,构成一幅幅含蓄幽默的漫画。

先秦散文:夸张手法应用

二、先秦寓言创造性地运用夸张手法

先秦寓言广泛地运用了想象夸张等手法,体现了包括民间作者在内的作家们极为丰富的虚构能力和想象力。尤其是以庄子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们长期受到南方巫风文化的熏陶,受到丰富的神话故事的影响,他们更具有惊人的想象和夸张能力,这就使这些寓言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这些想象和夸张大致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首先,为突出事物形体上的某一特征而使用夸张。《庄子》寓言中那些奇幻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出神入化的描摹,无不令人惊叹。如“鲲鹏展翅”,极富神化色彩,由几千里的大鱼化而为鸟,而且“其翼若垂天之云”。这奇谲大胆的想象在先秦其他作品中是不曾有过的。又如“任公子垂钓”,任公子做了一幅特大的钓具,钓饵竟用了五十头大肥牛,“蹲乎会稽,投竿东海”,一年之后得一大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钓上的鱼竟然让江南的人们吃得生厌。而且其中钓鱼场面之壮阔,气势之宏伟,令人叹为观止,其中写大鱼食饵,“牵巨钩,路没而下,鹜扬而奋尝,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作鬼神,惮赫千里。”可谓奇情壮彩。以上两则是宏观上的夸张,先秦寓言还有微观上的夸张,如“触蛮之争”的故事,两个国家的战争竟然微缩到蜗牛的两个角上,一次争斗竟至“伏尸百万”,收兵回国竟要“旬有五日”。这样奇特的构思和想象实在是无与伦比的。

其次,对于个人形象的夸张。这一类夸张往往是抓住社会上某种人的思想行为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加以夸大渲染,有时看似荒谬,实则寄托教诲,隐喻哲理。这类寓言人物多采用“某人”“有人”“郑人”“宋人”“楚人”之类的泛指,没有确切的真实姓名,也不一定真有其事。寓言的人物及故事,纯属作者杜撰、虚构。但在现实生活中,又确确实实地存在这种现象,寓言则寄庄于谐,寓教于乐,在嘲笑讥讽中影射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如《吕氏春秋》中的“掩耳盗钟”,这则寓言即对盗贼的心理状态夸张得奇妙异常: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作者紧紧抓住盗钟者因为钟大不能背走,砸碎它又怕别人听见的惶惑心理,让他演出一场掩耳盗钟的丑剧。这种丑剧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确有其事,但是做贼心虚、自欺欺人的人和事却是普遍存在的,这则寓言的重要意义就在这里。

再如《列子·说符》中的“疑邻窃斧”,也夸张地渲染了人物的心理:(www.xing528.com)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扬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这段寓言记录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小故事,一个人丢了斧子,就怀疑是其邻居的孩子所盗。于是,无论是邻居的孩子走路,还是说话,在他看来都像是偷了自家的斧子。后来,他无意中找到了自己的斧子,再看邻居家孩子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又很正常了。

先秦寓言的许多人物形象,经过作者的夸张、渲染,构成一幅幅含蓄幽默的漫画。作者不仅用它来讥讽现实,而且也用它来总结经验教训,寄托哲理。如《庄子》中“丑女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作者仅用“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挛妻子而去之走”,寥寥几笔,就渲染了人们对盲目模仿、弄巧成拙丑态的憎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