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基础 :表现工具与手法

设计基础 :表现工具与手法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表现工具与手法一、手绘形式手绘是设计表现中一种常用的手段和途径,通过手绘的勾勒,对形体的塑造使图形跃然纸上。手绘作为一种表现技法具有多样化形式,深受人们喜爱,绘画工具如水彩、马克笔、彩色铅笔等。这种视觉敏感性有助于发现“问题”所在,捕捉设计灵感。无论设计表现手法如何更新,手绘的快速表现特征和实用价值始终不会变。前景处理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设计基础 :表现工具与手法

第一节 表现工具与手法

一、手绘形式

手绘是设计表现中一种常用的手段和途径,通过手绘的勾勒,对形体的塑造使图形跃然纸上。手绘这种形象化的创作方式,是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和绘画表达能力三者的综合。手绘设计这种返璞归真的创意行为,其力度和分量也带来手绘效果图式的个性和灵性。手绘作为一种表现技法具有多样化形式,深受人们喜爱,绘画工具如水彩、马克笔、彩色铅笔等。根据色料、工具各自的属性不同,表现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手绘线条图像具有叙事、交流、抒情等多种功能,手绘线条图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受工具、技法的约束,具有极为广泛的实用性。手绘是个人对视觉信息最直接的反映和处理,不仅是一种设计思考,而且是一种视觉语言表达方式,长期的手绘可练就设计师视觉敏感性,提高理解、表达视觉信息的能力。这种视觉敏感性有助于发现“问题”所在,捕捉设计灵感。

手绘表现过程伴随着创作激情,是思想和形象的交融过程。徒手写生及对资料的临摹不仅提高设计师对产品的尺度、材质、色彩、形态的体验,而且应用联想、想象、直觉的形象思维进行形态创作过程和审美情感的过程。手绘是非常便捷和实用的设计语言。从促进设计构思、提高视觉修养、培养创新思维来看,手绘表现对设计师是极其重要的。无论设计表现手法如何更新,手绘的快速表现特征和实用价值始终不会变。

手绘图像的特点是能比较直接地传达作者的设计理念,作品生动、亲切,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情因素。手绘图像,通常是作者设计思想初衷的体现,能及时捕捉作者内心瞬间的思想火花,并且能和作者的创意同步。无法否认,设计基础课程中一些练习,手工制作的方式有时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例如在训练点、线、面的形态与感受时,常常会要求学生完成一组“酸、甜、苦、辣”的抽象表现。采用吹、撒、滴、流等手法,利用墨水在纸张上所形成的偶然效果,常常会带来很有意思的有机形态,去表现特定的感觉联想。这些宝贵的手工制作感受,要有意识地将其保留下来,并鼓励积极尝试,探索自然材料与肌理的质感体验。手绘作品如图6-1所示。

 

图6-1 手绘作品

二、摄影表现

设计基础上的摄影图像与一般的艺术摄影的最大不同就是它要表达的是设计创作的主题,扩大主题的真实感,增强直观性和说服力。设计师在运用摄影图片时为了将主题表现得更加生动和不同凡响,也为了配合设计意念,经常制作一些特别的道具或装置,使它增添特别的意义。摄影表现如图6-2所示。

摄影表现可以直接引导观众的视线,使其集中在主体上。利用前景形成的线条透视或空间透视等,可以平衡画面,表现空间的深度。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人感到很自然、亲切,增强画面的感染力。摄影表现重在对前景在摄影画面中的处理,可以通过前景从各方面来帮助画面构图和表达主题。前景处理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下。首先,要与主题配合得当,不能有损于主题的表达。其次,不能混淆主体,影响主体的突出。当透过前景观看主体时,前景的线条不能过于繁杂,影调不宜过亮,否则都可能影响主体的突出。再次,前景的形式要美观。前景有装饰作用,能起到美化画面的效果。那么前景本身的造型也应该是美的,否则便与上述的要求相违背。最后,不可破坏画面的完整性。例如拍摄远景时,将前景插入画面,虽并非有意,却带来了分割画面的恶果。总之,凡有利于表现主题内容和画面气氛,对画面结构能起积极作用的前景必须采用,反之则不能采用。另外,周围环境的处理主要是对主体附近、上下、左右、前后的景物的谋划,它是说明事件的重要对象。如果周围环境利用不好,不能烘托出主体,就会影响主题的表达。周围环境的处理,应遵循环境处理的总原则,一定要做到确切、完整、精练,才能达到具有艺术性与思想性统一的效果。

 

图6-2 摄影表现

背景是构成画面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背景处理,是指距离主体较远的或更远的景物来说的,背景与周围环境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不应把它们截然分开。背景也可以烘托和突出主体形象,有助于表达环境形象和空间。处理背景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利用背景的影调变化突出主体,把明亮的主体处理在暗背景上或把暗调的主体处理在明亮的背景部分,这样使影调产生互相对比,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也可以利用背景线条结构突出主体;其次,背景应该避免太乱、太复杂。

此外,摄影画面构图中的对比与均衡,也是造型艺术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对比是指不同对象的相互比较,突出其中的主要对象。均衡是指画面结构,要相对地达到匀称、平衡。每一幅摄影画面都存在对比,均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地平均相等。画面构图中的对比并不是摄影创作中的目的,而是表现内容的一种手段。通过艺术形象的相互对比,突出一方,以另一方作为陪衬,来完成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在医学、科学摄影方面也需要对比来说明它的大小、部位、体积、形状。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造型形式上对比的处理方法。

第一是虚与实。在绘画中,把清楚与模糊,物体与空间,疏与密都统称为虚实关系。用摄影的术语来讲,“实”是清晰的影像,“虚”是模糊的影像。实是实物,虚是虚渺。在一幅摄影作品中,画面由近到远,由中心到四周都是清晰的,但这并非适合于所有的题材。有的作品,有部分是清晰的,有的部分是完全模糊的,反将清晰的部分衬托得更加鲜明、突出,这就称虚实相间,以虚托实。可以充分利用镜头景深的性能,达到这种艺术效果。在处理远近景物的画面时,要考虑虚与实的对比,如拍人物肖像大特写,鼻尖和耳朵不很清晰,头发较模糊,这反倒衬托了十分清晰的眼睛,使其显得炯炯有神。第二是大与小。体积大的对象同体积小的对象放在一起,也可以产生对比的效果。大与小,这是体积的对比,反映在长度上,则可用长与短、高与低的对比法,即以短村长,以低村高。第三是远与近。由于线条的透视,使体积相等的物体,显得近大远小。通过远近物体在造型上的对比,造成画面的纵深感。运用广角镜头使纵深线条产生急骤变化,就会造成强烈的、广阔的效果,如表现宽广的大厅、长廊等。表现连绵起伏、浓淡多变的山峦,近处可用深色的前景,更能突出画面的深远感。第四是疏与密。在一幅摄影画面中,有实体部分(人物、建筑物、山峦、树木等),也有空间部分(天空、水面等),它们之间就构成了疏与密的对比关系。实体与实体重叠,有时显得杂乱,主体形象不易突出。实体衬托在空间上,有密有疏,以疏衬密可突出实体。就整个画面来说,过密显得杂乱,过疏显得空旷,疏密结合才能使画面产生美感。

三、计算机表现

计算机艺术设计是指以计算机科技为基础的,设计艺术与计算机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手段。现今的计算机技术已成为艺术设计人员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和表达方式,而且引起和推动了艺术设计方法的变革。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表现领域中开始形成自身独特的视觉表现语言,计算机艺术设计开始进入到甚至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这一古老殿堂之中,它被人们称为艺术和科学的边缘学科,是一种以尖端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不同于任何一门艺术的全新艺术门派。

计算机技术使设计者能更加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计算机的记忆功能远远优于人脑,更便于设计图纸的修改、储存复制。同时,计算机图像具有设计精确、效率高、操作便捷的特点。计算机艺术设计涵盖了所有的图形生成、显示和存储相关的信息技术,其表现形式包括平面、三维、影视多媒体动漫等。计算机设计的图纸精细、准确度高,同时计算机设计工具的运用、技巧、特效等方面在设计者之间得到快速的交流和合作。但随之而来的缺憾是在进行某些方面的设计时,计算机图像难免比较呆板、冰冷、缺少生气和人情味。

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中,对于大量的构成练习,采用计算机软件绘图的手法,替代传统的“填格子”式的手绘方式。例如在“单元形与骨格”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先运用平面软件(如Corel Draw软件)绘制“单元形”的矢量图,然后调节网格或辅助线,再将“单元形”进行复制,最后得到完成的画面效果电子档。同样是完成重复、特异、渐变、聚散等一系列作业,用手绘的方法至少需要一周时间,但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计算机表现单元形的选择与尝试,学生可以体会到不同单元形的排列所带来的不同效果,这是传统手绘所不敢想象的,如图6-3所示。

 

图6-3 计算机表现单元形

平面设计软件的图像合成、滤镜特殊效果等强大的功能,极大地拓展了设计者的思维空间,在设计软件出现前这些都是难以想到的特殊效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创作方式和艺术语言,加强了艺术设计作品的表现力。例如:许多纯艺术的画家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合成某些图片素材,表现一些特殊效果,打印出来后再画到画布上,进行绘画艺术创作。平面设计软件中的摄像机视角、灯光、材质、光能传递、渲染等工具能实现各种特殊效果。

四、综合表现

在设计表现过程中,吸收不同文化、艺术门类、学科领域的相互补充、借鉴是不断充实现代设计的魅力所在。多种表现形式的混合应用是形式突破的有效手段,这种形式往往会产生新奇的效果,如数码相机、拼贴、剪切、手撕、水渍等,手绘与图片的结合、手绘与计算机图像的混合等。综合表现如图6-4所示。(www.xing528.com)

 

图6-4 综合表现

喷洒———用水彩、水粉颜料或调成较稀浓度的液状流体喷洒在设计表面,也可用牙刷在梳子上刷而得到肌理效果,如图6-5所示。

 

图6-5 喷洒

拼贴法———用现有材料(如各种纸张、印刷品、纤维、树叶、花瓣、蛋壳、线材等较为平面的材料),以拼贴在画面中来代替颜料的描绘。此法应充分调动现材本身的质地与自然纹理,以获得巧妙而意外的形式美感。在拼贴时应注意现材与图形本身的意义转换,不要太直接地用花瓣来塑造花形,给人以太少的想象空间,而削减了艺术的表现力。拼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硬边,用剪刀或锋利的刀片将材料剪裁,然后再进行拼贴。此种方法能使形象清晰坚实。②软边,用手撕或其他粗暴方法将材料撕裂,此种形象则往往边缘毛糙不规则。③没有图像的材料,这种材料是没有图像可辨认的,主要是依靠剪割或撕扯而获得肌理。④有图像的材料,用带有图像的印刷品、照片及纺织品进行剪割或撕扯,可获得特殊的肌理。⑤带有重要图像的材料———若所用材料本身带有重要性图像,须保留其图像的基本形貌。在组织时应根据一定规律性骨格去拼贴。拼贴法作品如图6-6所示。

 

图6-6 拼贴法作品

触觉———凡用手触摸能感觉到的肌理,都属触觉肌理。在平面设计中,触觉肌理的效果近乎立体设计中的浅浮雕。任何黏附于设计表面上的物质都可做成触觉肌理,主要有两大类。①现成的触觉肌理,任何材料附于设计之上,就会产生现成的触觉肌理,如米粒、沙粒、草、粗布等。②改造的触觉肌理,是指所用的材料稍加改造而获得的肌理,如皱折、敲打、穿孔、编织等,使材料改变其原有的肌理效果。触觉作品如图6-7所示。

拓印法———传统的印章和拓片的手段表现,指利用现有某种表面凹凸的媒材(如纱网、枯树叶、丝瓜瓢、揉破的纸团等)蘸上颜料(不可太湿或太厚),在纸面盖印,留下媒材本身凹凸的纹理;也可把纸放在有凹凸纹理的媒材上面,再用柔软的布或纸敲打出其凹凸的纹理(如纸版画的制作、剪纸图样的拷贝),此技法可呈现细腻,深入的视觉效果。拓印法作品如图6-8所示。

 

图6-7 触觉作品

 

图6-8 拓印法作品

熏烧法———用烟火熏烧纸边,追求随意多变或缺损的外形,也可用烟熏纸的表面,以获得烟熏留下的灰色痕迹,达到一种柔和虚化的视觉效果。此技法要注意烟熏痕迹的保持(可用定型液或蒙上透明塑料纸),更不要使用过旺的明火,以免控制不住。此法常用做图形的局部,并与其他方法同时使用。

晕染———一种传统的绘画技法,如中国工笔画水彩画。指色彩从深到浅或从浅到深的渲染,也可追求色相的自然过渡变化(如从冷到暖),以此来塑造和表现图形空间。水化法可通过吸湿性较好的纸,如宣纸、水彩纸和刷过粉的纸等,或润湿的铅画纸,用笔蘸颜料后与纸面接触,也可在没干的画面颜色上撒上盐粒,使颜料自由散开,达到自然渗化的效果,运用在维设计中以追求一种羽化班的自然柔和、透明、生动多变的视觉效果。晕染作品如图6-9所示。

笔触法———使用各种材质的笔(如狼毫毛笔尼龙画笔、炭精笔、铅笔等)在光滑或粗糙的纸面或布面,采用刷、喷、甩、弹、擦、刮等手段,来强化“笔触”的意义,以表现流畅、顿挫等多种的“笔触”本身的语言价值。此技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笔触的视觉统一性,不应一味追求丰富多变而使画面杂乱无章。

刻纸法———用刀或针等锋利器物,在较厚的纸的表面进行刻、刺、划、刮或撕,以刀代笔刻画出图形或纹理(如在白纸上涂刷上任何颜色,等其干后再在上面或刻或划,以露出白痕)。此技法可勾画准确清晰的轮廓线,也可塑造松动柔和的形体块面,应用时依然要注意划痕的视觉统一性。

艺术设计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多种形式对受众进行视觉心理上的激发。肌理提供给人的是视觉和触觉上的双重刺激,虽然触觉没有视觉灵敏度高,但对于一贯以视觉刺激为主的平面设计来说,触觉则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带给人更加真实和细腻的感觉,如不同形状、疏密、大小、颜色的肌理,其精细、粗犷、均匀、工整、光洁、华丽和自然等不同的视觉美感,都是因为有了触觉参与感知的结果。艺术作品如图6-10所示。

 

图6-9 晕染作品

 

图6-10 艺术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