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学史:词的起源、发展与敦煌曲子词

中国文学史:词的起源、发展与敦煌曲子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词是一种新的诗体。民间曲子词的创作在隋代已经出现,而唐代极为繁盛。民间词的繁盛引起文人注意,中唐已有许多诗人倚声填词。晚唐、五代,文人词的创作达到高潮,词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刘禹锡《忆江南》自注:“和乐天青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中国文学史:词的起源、发展与敦煌曲子词

词是一种新的诗体。民间曲子词的创作在隋代已经出现,而唐代极为繁盛。民间词的繁盛引起文人注意,中唐已有许多诗人倚声填词。元稹《乐府古题序》说到当时词的写作,乃是“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斯皆由乐以定词,非选调以配乐也”。晚唐、五代,文人词的创作达到高潮,词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

一、词的起源、发展及其原因

词是与音乐联系在一起的,一般都是先有曲谱,然后才有倚声所填的词。刘禹锡忆江南》自注:“和乐天青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新唐书·温庭筠传》言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都说明早期的词是以乐为主。因为词是按照一定的曲谱填写的歌词,故被称为“曲子词”(欧阳炯《花间集序》)、“今曲子”(王灼《碧鸡漫志》),也被称为“诗余”、“乐府”、“长短句”等。

由于最初的词是配合乐调歌唱的,故每首词都有一个词调,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词调名称(词牌名)的来历,有的本为乐曲名,如“菩萨蛮”、“蝶恋花”等;有的是摘取词中几个字充当,如“忆秦娥”、“忆江南”等;有的本来就是与词作内容相关的题目,如“踏歌词”、“渔歌子”等。词一般分为两段,称为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段落转换称为换头、过片。具备两段的词称双调,有的只有一段称单调,如“如梦令”、“十六字令”。也有三片、四片的,称“三叠”、“四叠”,如“瑞龙吟”、“莺啼序”等。

唐时音乐发达,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大量传入中原,带来了许多新鲜曲调和新式乐器。隋定九部乐,唐在此基础上,更订为十部乐。其中“燕乐”即为“合胡部者”,是以中原民间音乐为主,融合了“前世新声”、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的一种俗乐。唐代重视俗乐,当时的内外教坊都是宫廷俗乐机构,玄宗时教坊内“音声人一万零二十七人”(《新唐书·百官志注》)。而民间“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旧唐书·音乐志》)更为普遍。所谓“胡夷里巷之曲”也就是俗乐,是唐代词调的主要来源。崔令钦《教坊记》著录开元、天宝年间流行曲名三百二十四支,加上民谣山歌,曲调当会更多。这样多的曲调,用句式整齐的诗(如绝句)作为歌词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时才士始依乐工拍担之声,被之以词,句之长短,各随曲度”(吴增《能改斋漫录》),这样便出现了符合曲调变化特点、句式长短不一的词。音乐兴盛是词得以产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词的流行也离不开城市的繁荣。商业经济发展,城市市民增多,人们文化生活活跃,不但为词作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还为词的传播提供多种途径和大量的接受对象,促使词的创作不断进步。

二、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包括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三十首)数量相当多,有六十九个曲调名,其中四十五个见于《教坊记》。除少数为欧阳炯、温庭筠所作,余皆出自民间。其中“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之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词的形式也较多,有小令(如《南歌子》、《望江南》等)、慢词(如《倾杯乐》长一百一十字),还有与大曲有关的歌词。它们风格素朴,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如云:

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只拟夺九重。  长枪短剑如麻乱,争奈失计无投窜。金箱玉印自携将,任他乱芬芳。

——《酒泉子》

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郊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  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吐。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

——《菩萨蛮》

《酒泉子》用对比手法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的壮举和官吏狼狈逃窜的窘状、丑态,实是实纪其事。《菩萨蛮》写人们对国家统一渴望,与《献忠心》说的“生死大唐好,喜难任。齐拍手,奏香(乡)音”同一情调。

唐代有不少诗歌写到商人生活的奢侈。敦煌曲子词则既有写商人“频频满酌醉如泥,轻轻更换金巵。尽日贪欢逐乐,此是富不归”(《长相思》),也有写到他们因经营亏本,流落异乡的:

哀客在江西,寂寞自家知。尘土满面上,终日被人欺。  朝朝立在市门西,风吹泪点双垂。遥望家乡长短,此是贫不归。

——《长相思》

词中也有表现下层知识分子求官不得、愤世嫉俗的牢骚情绪的。如《浣溪沙》:(www.xing528.com)

卷却诗书上钓船,身披蓑苙执鱼竿。棹向碧波深处去,几重滩。  不是从前为钓者,盖缘时世掩良贤。所以将身岩薮下,不朝天!

曲子词中反映妓女痛苦心情的比较多,这些词写得细腻,而怨愤幽深。《望江南》云: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词以妓女口吻借柳自比,形容被人玩弄、遭人弃掷的不幸遭遇,形象生动。唐传奇《柳氏传》(许尧佐著)引韩翃词“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也是以柳作比,形容柳氏遭遇,构思与此词有相似处。又《望江南》云: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她对负心人是怨的,但照见负心人又会怎样呢?词令人生想,使人对抒情主人公产生同情。《抛球乐》写一年轻妓女由于不听姐妹们的话,真心爱一男子,结果被他遗弃。她痛定思痛,才懂得姐妹们的话是忠告。词写她的生活体验,暴露的是妓女们难堪的生活遭遇:

珠泪纷纷湿绮罗,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妹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与他。仔细思量着,淡薄知闻解好么?

此外,还有些词写到女子对爱情的坚贞,写到思妇渴望征夫早日归来的急迫心情。如云: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菩萨蛮》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鹊踏枝》

《菩萨蛮》以急促语气,用一连串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作为“要休”的条件,说到后来,干脆说破:“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由此可见这位抒情主人公笃于所爱的决心和热情奔放、大方开朗的性格。《鹊踏枝》借思妇、喜鹊的独白写思妇盼夫速归的苦怨,语句幽默、风趣而新鲜活泼。它们都表现出民间创作的艺术特色。

敦煌曲子词中还有一首语调轻快的《摊破浣溪沙》,词以通俗的语言写船夫行船时看山的独特感受,分外真切有味。词云: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