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文明独特灿烂,源远流长,对世界发展有重要贡献

中华文明独特灿烂,源远流长,对世界发展有重要贡献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阎老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从时间和空间看,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而灿烂的。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都中断了,只有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绵延至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和深刻启迪。

中华文明独特灿烂,源远流长,对世界发展有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和强调文化自信。从历史上看,中国在世界上屡屡处于经济、文化的领先地位,多个时代都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璀璨文化,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作为历史学家阎崇年对此有着精深的研究和解读。说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阎老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我们生活在茫茫宇宙之中,宇是空间范围,四面八方;宙是时间概念,古往今来。从时间和空间看,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而灿烂的。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都中断了,只有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绵延至今。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3000多年,一直延续下来。中国有编年的历史从公元前841年到现在,一直是连续不断的,每一个朝代的记录都完全能接续起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和深刻启迪。而且,在中华5000年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都留下了丰富的古籍文献,记录着诸子百家思想、政治制度、经济和社会成就以及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成就等,浩如烟海,蔚为大观。国内保存的公藏古籍善本就达3700万册,为全世界古籍最丰富、最繁多、最系统、最完善的国家。古籍清芬,勾勒着历史的脉络,闪动着文化的灵韵,其承载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献给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四面八方来说,中国地域广阔,经济文化形态丰富多样,如中原的农耕文化、西北的草原文化、东北的森林文化、西部的高原文化和沿海暨岛屿海洋文化等,都曾创造并树立了璀璨的文明高峰。

阎老认为,就清朝而言,它继承了前朝几个帝国的繁华,把中华文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首先,它奠定了今日中华版图的基础。清朝强盛时的版图,面积非常大。“康乾之治”时的版图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历朝历代中都居于前列。而且与当时的世界各个国家相比也是最大的,比俄国(当时还没有完成大规模扩张)、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土面积都大(当时美国还没有诞生)。广阔的疆域和有效的控制力显示出当时清王朝国力的强盛。

清王朝由生活在东北地域的满族入关发展而来,所以东北经常被称为满族的“龙兴之地”。满族在当时来讲,本是边陲一个弱小民族,但它进关以后,定鼎北京,入主中原,统一华夏,造就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其兴盛的原因是什么呢?许多的思想家、学者专家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见解。(www.xing528.com)

在阎老看来,清朝的兴盛,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就是“合”。表现在五个方面,即诸王大臣协合、民族关系统合、经济多元整合、文化传承融合、社会编制聚合。

民族协合方面,对待其他文化实行“一主多元”的文化政策,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各民族多元文化并存、整合。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满族与各少数民族关系处理得较好。中国2000年来帝制时代没有解决好的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难题,在清朝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功绩,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经验。满族比较虚心地吸纳了汉族文化,自己的民族文化也得到了提升,创造出了中华文明大统合的新时期。

“合”的价值观,既是清朝强盛的内在因素,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之一,是中华民族伟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内在因素——这是清朝兴盛留给后人的历史宝鉴。

清朝后来衰落、败亡的原因,阎崇年认为由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僵”。具体来说,强调君主权威而忽视民主、强调以农为本而忽视近代工业;强调传统文化继承而忽视科学技术;强调八旗严密组织而忽视民众利益。总之,就是“敬天法祖”“率祖旧章”,没有跟上世界发展大趋势,没有顺应历史潮流而不断维新与时俱进,导致最后落伍,被淘汰出局。如此深刻的历史教训,应当引以为戒。

以史为鉴,可以思接千载。只有了解自己的历史,才能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掌握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才能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获得坚守的从容,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全心全意投入到时代的建设中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