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比亚迪电动车:巴菲特投资带来的成功

比亚迪电动车:巴菲特投资带来的成功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投资,电动车热在中国也逐渐兴起,上至政府下到媒体和普通民众似乎突然找到了应对石油耗竭和汽车污染之道。回到比亚迪,自巴菲特入股以来,公司股价一度上涨近10倍,王传福也登上了富豪榜的榜首。近期,媒体对比亚迪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和芯片投资的质疑之声很多,这大概就是成名的代价吧。但愿比亚迪电动车明年能够量产上市,那才是对一切质疑最有力的回击。

比亚迪电动车:巴菲特投资带来的成功

随着巴菲特比亚迪(1211.HK)的投资,电动车热在中国也逐渐兴起,上至政府下到媒体和普通民众似乎突然找到了应对石油耗竭和汽车污染之道。但是,有多少跟随巴菲特投资的人去认真研究了推广电动汽车的可行性呢?

最近,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算了一笔账:把一辆普通车变成混合动力车需要加价7万元,而这7万元大概够一个普通的家用轿车行驶13万~15万公里的费用,这基本上相当于一辆私家车的使用寿命了。显然,购买混合动力车是不经济的。纯电动汽车又会怎样呢?确实,电动车跑100公里可能只需要10块钱的电费,而目前普通汽车跑100公里大概需要50块钱的油费,但电动车的发电机即使大规模生产,成本仍然下不来,因为它主要使用的两种材料(铜和硅钢片)都比现在的汽油发动机所使用的钢材贵得多,铜的单价大概是钢的10倍,硅钢片的单价大概是钢的5倍,而且这还是在对这两种原材料需求没有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的价格。最终的结果是,买1辆纯电动车需要多付的钱够消费者买5辆普通汽车使用一辈子的汽油。宋健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20~30年中,并不会发生电动车大面积替代普通汽车的现象。

石油虽然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但谁也不知道石油枯竭的那一天何时来临。我们可以推测的是,随着石油使用者愿意支付的价格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原来开采并不经济的石油资源变得经济起来,因此,石油枯竭也绝不是在某一天就突然发生的。

汽车带来的污染和对石油的严重依赖,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交通拥堵也成为大城市的一个顽疾。举例而言,在北京这个拥有16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里,汽车保有量很快就会达到400万辆,即每4个人就拥有1辆汽车。2005年年底的第三次北京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显示,小汽车出行每次平均载客率仅为1.26人,而那时北京的汽车保有量仅为300万辆左右。如果北京能将汽车每次出行的载客率提高到2,那可能意味着北京的交通拥堵会缓解不少,同时汽油消耗和空气污染也会降低。这么好的事,怎么没有人提倡呢?或许你会说难度太大,这无异于天方夜谭,因为政府都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法律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但是,在美国,已经有一家公司已经着手做了很久了,这就是美国的ZipCar公司,随着金融危机和石油价格高企,该公司在美国飞速发展。该公司的商业模式也被《财富》英文版评为今年最佳经营点子。

回到比亚迪,自巴菲特入股以来,公司股价一度上涨近10倍,王传福也登上了富豪榜的榜首。但爬得越高,摔得也就越重。近期,媒体对比亚迪电动车的动力电池芯片投资的质疑之声很多,这大概就是成名的代价吧。不知道王传福是否已经准备好应对这一切?但愿比亚迪电动车明年能够量产上市,那才是对一切质疑最有力的回击。

后记(www.xing528.com)

最终让电动车成为一时之风潮的并不是比亚迪,而是一家在五年前还寂寂无闻的特斯拉(NASDAQ:TSLA)。这家公司由硅谷传奇创业家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创建,很多人将马斯克视为乔布斯的继承人,也期待他将特斯拉打造成像苹果一样的传奇公司。特斯拉选择的路径其实规避了本文中清华教授宋健所指出的,电动车普及所面临的障碍,即成本太高,最终导致与目前的燃油汽车相比没有竞争优势。特斯拉选择了走超高端路线定位于超级跑车市场,这样一来,价格就不是最敏感的购买决策因素了。应该说马斯克这一策略非常聪明,但是,敝人认为,特斯拉要从小众走向大众,注定仍躲不掉传统汽车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例如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折旧、成本控制、渠道建设和品牌定位等。更关键的是,汽车产业不大可能像互联网行业一样迅速建立起他人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一旦电动车的技术成熟了,群雄逐鹿一番是在所难免的。

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上证综指:3114跌2.05%

恒生指数:21176跌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