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葛江氏捐资建学校:为何这样做?

葛江氏捐资建学校:为何这样做?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葛江氏为什么要捐资建造学校众所周知,位于人民南路的葛江中学,是旅日华侨葛江氏1986年捐资数十万元人民币建造的。葛江中学1986年4月,葛江氏返乡探亲时,终于提出了要捐资在昆山火车站附近建造一所中学的意愿。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几天后病情得以缓和,葛江氏坚持去工地,参加了葛江中学的奠基仪式。葛江氏爱国爱家乡,捐资兴学,关心下一代的高尚情操,永远值得称颂。

葛江氏捐资建学校:为何这样做?

葛江氏为什么要捐资建造学校

众所周知,位于人民南路的葛江中学,是旅日华侨葛江氏1986年捐资数十万元人民币建造的。她是一位资产无数的富豪吗?她为什么要捐资建造学校?

原来,葛江氏原名江凤宝,自幼生长在玉山镇一户清贫的市民家庭。父母亲以种植桃树、出售桃苗维持生活。她从小跟父母在桃园里干活,没能进学校念书十九岁嫁给葛鹤亭为妻,改名葛江氏。丈夫是做裁缝的,先是在昆山做,接着在上海做,成为一个颇有名气的“红帮裁缝”。1922年,葛鹤亭随东家去日本谋生,第二年葛江氏也去了日本定居。刚到日本时,恰逢经济大萧条,葛江氏除了料理家务还要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到了晚上则给丈夫做下手。生活的艰难不言而喻。

几年后,夫妻俩凭着自己的辛勤劳作,改变了寄人篱下的状况,积攒一笔钱开设了一个缝衣摊,为日本人和服。和服不仅选料讲究,缝纫技术要求更高。一般裁缝是轻易不敢接手的。葛鹤亭夫妇认真钻研,精工细作,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准加上他们为人厚道,价格公道,处处为顾客着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要求,很快赢得了顾客们的青睐。即使是在中日之间爆发战争的年月,仍然受到一些有识之士的庇护,侥幸免遭欺凌。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原本不起眼的缝衣摊,变成了服装公司,还开设了一家专门供应中国菜肴的七层楼大饭店。谁知,丈夫葛鹤亭积劳成疾,于1971年3月突发心脏病逝世。夫妻俩没有生育,领养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生意上的事情就交给养子夫妇负责。

在家颐养天年的葛江氏,朝朝暮暮思念着故乡,托人代笔写信到昆山寻找亲友1980年4月12日,阔别故乡六十多年的葛江氏,终于如愿以偿,回到了昆山。尽管年逾八旬,腿脚行走不便,她仍满怀喜悦地看了昆山的一些地方,品尝了久违的本帮菜肴。此后,她连续多次回昆山探亲,亲眼目睹故乡的沧桑巨变,心里有无限的感触,萌生了要为故乡做一点事的念头。(www.xing528.com)

葛江中学

1986年4月,葛江氏返乡探亲时,终于提出了要捐资在昆山火车站附近建造一所中学的意愿。她说,自己从小没有书读,不识字吃了很多苦。一定要让家乡的后代都有文化,为国家做事。其实,由于养子患重病,花了很大一笔医药费,翻建所经营的七层楼饭店,投资更多, 她的手头并不宽裕。然而,她执意要捐资建校,还让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陪同,去火车站东侧选择校址。

这一年冬天,葛江氏冒着严寒,又一次回到昆山。年迈体弱,又感冒发烧,老人住进了医院。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几天后病情得以缓和,葛江氏坚持去工地,参加了葛江中学的奠基仪式。她说:“我要叶落归根,把丈夫的墓搬迁到昆山,我将来也归宿到昆山!”

葛江氏爱国爱家乡,捐资兴学,关心下一代的高尚情操,永远值得称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