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山有7位两院院士,包括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等

昆山有7位两院院士,包括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等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昆山有哪几位两院院士“两院院士”是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目前中国的两院院士大约有1460名。昆山籍两院院士有7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周同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光谱学研究的开拓者。陈华癸,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学专家,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先驱者之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倍奋,女,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生物化学专家。

昆山有7位两院院士,包括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等

昆山有哪几位两院院士

“两院院士”是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目前中国的两院院士大约有1460名。昆山籍两院院士有7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

周同庆(1907—1989),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光谱学研究的开拓者。自小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后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取得赴美留学资格,到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还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亲授的“金钥匙奖”,可是周同庆没舍得花钱买金钥匙,只领回了奖状。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建立了光栅光谱仪实验室。抗战时期随中央大学迁往重庆采用超声反射的方式测量长江深度,取得成功。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医用X光管的研究,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在长期的教学研究生涯中,周同庆亲自参与编写教材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科技人才。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陈华癸(1914—2002),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学专家,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先驱者之一。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细菌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大的清华农科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学院等高校任职。同时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等职。从事水稻土根层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和水稻土肥力的研究和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研究,为中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扩大双季稻种植紫云英绿肥提供了科学基础和应用技术。先后为国家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外国留学生近三千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周同庆工作照

陈华癸像(www.xing528.com)

秦国刚(1943—),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材料物理专家,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1961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半导体材料物理研究。他和他带领的研究组在半导体杂质与缺陷和多孔硅与纳米硅镶嵌氧化硅发光领域做出系统的和创造性的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奖。获物理学会2000—2001年度叶企孙奖。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开泰(1931—),中国科学院院士、病理生理学肿瘤学教授。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75年以来一直从事人类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细胞生物学研究、鼻咽癌的实验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恶性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等项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攻关课题,获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科研项目,还承担了国家教委、卫生部、湖南省科委、省教委、卫生厅共30多项科研课题。曾获全国科技代表大会成果奖、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9项。发表论文100多篇。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李庆忠(1930—),中国工程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高级工程师。他系统地阐明了地震波的波动理论,1972年与国外同时提出了“积分法绕射波叠加”成像技术。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不仅解决了勘探中的技术难题,而且对物探技术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对克拉玛依、胜利、华北等油田的发现以及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勘探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出版学术专著2部,《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地震波的基本性质》曾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25篇。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七虎(1937—),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防护工程专家、军事工程专家教育家。在国内首次应用动力有限元法对防护门进行应力分析。开创了我国国防与人防工程的软科学研究。建立了我国的三自由度土中结构相互作用计算理论及防护结构概率设计理论。主持实施了世界最大药量的多层多列条形装药峒室大爆破工程——珠海炮台山大爆破。有7项成果获国家或军队科技进步奖和优秀科技成果奖l项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主要专著有《民防学》、《有限单元法在工程结构计算中的应用》和《防护结构计算原理》等4部,著有论文40余篇。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倍奋(1943—),女,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生物化学专家。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物理专业。1965至1968年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生。现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分子免疫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多年来从事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方面的工作,特别在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应用上有很深的造诣。有关研究结果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近30名。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