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金麟: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简介

张金麟: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简介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在那个时候,中国还没人研究稳压器,张金麟属于先驱人物,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看资料上。但在这个时候,潜艇工程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难,张金麟又临危受命。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国家高技术发展建设重大贡献奖和金质奖章,并于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首批及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张金麟: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简介

张金麟是我国船舶总体和动力专家,曾任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从事特种船舶总体和动力研究设计。现任某重点工程总设计师、研究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直接掌握联系高级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36年10月16日,张金麟生于河北省滦南县,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期间,受学校的氛围及苏联专家们的影响,张金麟树立了为国家建设服务的远大抱负,1960年毕业后,按要求从哈尔滨去大连第一海校报到,统一进行3个月的军事训练后,被分配到北京海军大院的造船技术研究室,开始了一生为之奋斗的核潜艇研究工作。

1961~1966年,张金麟分别在海军大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铁道干校、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4个地方做过研究,主要任务是研究反应堆一回路里的稳压器。因在那个时候,中国还没人研究稳压器,张金麟属于先驱人物,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看资料上。1962年,张金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学习美国航母的资料,从理论上进行推演,研究稳压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原理、作用及功能,在深入学习和研究后,写出完整的资料——《加压器的原理与计算》。

1966年,按照中央下发1号通令的要求,研究的实验台架搬到四川去建,由于张金麟在北京研究稳压器时对一回路系统有所了解,组织安排他带领十几个人一起组建一回路系统实验室。

1969年,实验室建好后,张金麟已对一回路是怎么组成、如何运行、关键技术在哪里,都了如指掌。但在这个时候,潜艇工程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难,张金麟又临危受命。

1972年,由于体制改革,张金麟又被调到武汉。因当时上海在搞七二八核电站工程,在彭士禄1的带领下又去了上海,并于1975年,完成了30万千瓦核电站的初步设计方案。(www.xing528.com)

1983年,受黄旭华2的邀请回到武汉研究所,主抓所里的管理和发展工作。20世纪80年代,研究所面临着“军转民”的形势,张金麟就带领大家在确保重点任务的同时走市场化道路,在单位沿街建宾馆和商店等,既为所里创收,又保障了全体职工的工作任务和工资收入。1992年,张金麟开始担任所长,一直到60岁,转为总设计师。

由于工作突出,张金麟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3年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特等奖。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国家高技术发展建设重大贡献奖和金质奖章,并于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建国整理)

1.彭士禄(1925.11.18-),汉族,英烈彭湃之子,广东汕尾市海丰人。中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动力领域开拓者奠基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首批及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2.黄旭华(1926.3.12-),中国核潜艇之父,广东汕尾人,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广东省揭阳县玉湖镇新寮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