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经世用办学:盛彤笙院士纪实

经世用办学:盛彤笙院士纪实

时间:2023-12-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经世致用思想是长期存在于中国传统学术经典中的精髓。继承经世致用的学者们,以求实务实的治学态度,一方面追求经世致用的学问;另一方面追求自己所学能为世所用,实现自我价值。时时关注社会现实,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是盛彤笙的办学主旨。

经世用办学:盛彤笙院士纪实

三十九、经世致用的办学主旨

在湖南长沙度过青少年时期的盛彤笙,深受湖湘学派的影响,“经世致用”思想和价值观贯穿其一生。

经世致用思想是长期存在于中国传统学术经典中的精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学问有经世之心,济世之效,以自己所学应对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从而产生“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情怀。继承经世致用的学者们,以求实务实的治学态度,一方面追求经世致用的学问;另一方面追求自己所学能为世所用,实现自我价值。经世致用学术流派和社会思潮在近代湖南颇为流行,一大批仁人志士抱定“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使湖南终成中国革命的策源地。时时关注社会现实,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是盛彤笙的办学主旨。

盛彤笙秉持“经世致用”的思想,非常重视畜牧兽医学科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把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贯通起来;把实用与实效统一起来,就是所谓的“实践、实用、实效”三原则。

所谓实践,就是到现实中去,到现场去,看现状而感悟体验课堂所学的理论,通过实验证实,实践检验,掌握其规律。盛彤笙在人才培养上非常注重课堂教学,他认为作为老师,课堂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第一时空,传道要经典深邃,授业要精进致用,解惑要融会新知。课堂教学是对老师合格与否的第一大考,也是老师给予学生的第一大礼,一定要精致精彩。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兴趣、激发潜能。但盛彤笙同时又强调课堂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实习实验的重要性。他在与朱晓屏合编的《兽医细菌学实习指导》第一版序言中写道:

“中国兽医问题,以传染病之防治最为重要,而防疫工作,又必赖细菌学以为基础,故细菌一科,在兽医课程中,实宜特别注重,其实习尤须充实。”

正因为如此,兽医学院的教师就要求学生实习实验必须人人操作,实验前每个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实验报告按照规定书写,教师对每一份报告都认真批阅。学校所有的实验室全天开放,教师不上课时,都在实验室工作,学生随时都可以去动手,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于课堂讲授和实习实验结合得非常紧密,很多校友反映过去上过的解剖学微生物细菌培养、饲料营养分析等实验,现在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记忆深刻,就是因为自己反复动手操作的缘故。

从办学一开始,盛彤笙就注重为学生争取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时局艰难,白手起家,经费拮据,人地两疏,但他没有放松这一教学环节,而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加以解决。没有实习场地,他就与同处兰州西湖的农林部西北兽医防治处协商,就近利用该处的家畜门诊部安排学生实习,同时帮助诊治病畜,兽防处也非常满意。1950年创办畜牧系,没有畜牧场,盛彤笙又与农林部西北羊毛改进处合作饲养种畜种禽,兽医学院负责繁殖和治疗疫病,西北羊毛改进处负责引进良种,饲养管理,其繁殖的仔畜饲养半年后平均分配,既为学生实习提供了便利,又壮大了校办牧场的规模。许多校友回忆说,那时学校建有牧场,有专人饲养牛、马、猪、鸡等大小牲畜,供教学实习用,学生结合课堂教学随时可以到现场去观察学习。畜牧系实习从基本的养马、驯马、遛马开始做起,养马的全套工作包括育种技术都要掌握,对男女生的要求都一样。这样,就把理论与知识通过实践得到“活化”。

许多校友后来津津乐道于实习条件之好,至今不忘。原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张志良回忆说:“1958年以前,学院的教学实习非常规范。如解剖学260小时,生理学220学时,药理学160学时,教学与实习实验各占一半时间。上解剖实习课时,3人一小组,一头驴一分为二,由两个组来做,有时是五六个人一头牛。难度大一点的实习都是由教师先作示范,然后再由学生操作,从一点一滴的具体工作开始。记得那时学院的教学楼道里堆放着很多种家畜的骨骼,实习时把骡、马、牛的骨骼标本用布袋子装起来,每个学生一袋,课外时间自己对照教科书辨认,互相学习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做外科实习时,学生先在棉布上反复练习手法,然后在兔子老鼠动物身上扎针,最后才在大牲畜身上练。有些课程的考试,就是让学生当场解剖动物,辨认骨骼、脏器、神经、血管等,凡事都要自己去实践,去摸索,使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这是刊登在《西北画报》1954年6月第3期上的一幅照片,称“师生们常到牧区调查、研究、防疫、治疗和生产实习,他们在井边上向饮羊的蒙古族牧民讲解井边卫生”(www.xing528.com)

所谓实用,就是把理论与实践贯通,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盛彤笙在《国立兽医学院信条》中提出“我们相信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手脑并用,身体力行,从实际工作中去体验和学习”,当年的“四个实习”就是盛彤笙为教学设计的精彩之笔。即一年级的参观实习,二年级的教学实习,三年级的生产实习,四年级的毕业实习。许多校友时隔半个多世纪仍念念不忘或津津乐道那时实习之多。原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沈斌元回忆说:“当年我们的毕业论文不是坐在学校里写出来的,而是在实习基地完成的。记得我们作论文时,由许绶泰教授带队,跟上几个助教,到永昌皇城羊场,去了后将羊只分群,一个助教带几个学生,一只一只的采集粪便,检查寄生虫卵,然后提出预防和治疗方案,许先生又一份一份地仔细修改,回来后写出实习报告,毕业论文也就出来了。”

新中国国家实行“一边倒”的政策,“全盘苏化”,学校反思了办学方式和培养对象,把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由“高深理论”改变为培养“合格的兽医师”,实践教学进一步得到加强。1955年6月,高教部顾问苏联专家叶尔绍夫在刘阳生司长陪同下来院检查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实习实验课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二是利用家畜病院、屠宰场、兽医站和牲畜市场解决学生实习材料的供应;三是要及早有计划有组织地解决学生生产实习的基地问题,对国内现有的国营农场应很好地利用起来。此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就成为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学生的实习场地不但遍布全省,而且推向全国各地,只要有马场、羊场的地方,如河北、河南、宁夏、青海、陕西、新疆等省都有实习基地。原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张德寿回忆说:

“当年学校对教学实习工作十分重视,省内实习的地方不少,全国各地的牧场、兽医站我们也去过很多。有一年,我和张邦杰带着学生到河南灵宝实习,碰到了好几个农学院的师生,由于我们学生的基本功扎实,无论搞防疫和诊治病畜都比较有经验,遇到难题也很快能拿出办法来,有明显的优势,别的学校基本上是跟着我们跑。宝鸡畜牧站很欢迎甘肃农大的师生去实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去了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所谓实效,就是将书本知识转化成技术、技能应用到繁殖、饲养、防治等生产实践中去。盛彤笙在校训中提出:“我们相信教学的范围应从学校扩大到社会,从课堂扩大到田野。”无论本科班,专科班,还是研究生,他都要求参与社会实践,到第一线去现场教学、去实习,同时“针对农村牧野的实际需要,随时进行各种研究工作,来替农牧同胞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也是他“经世致用”思想在办学中的重要体现。早在1949年春,中美农村复兴委员会西北办事处主任萨汉民来到国立兽医学院,提出在西北农村搞一个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试验,类似现在的济困扶贫。请国立兽医学院、中央医院和通用机器厂三家参加,地点为宁夏巴音浩特,内容为人和牲畜的疫病防治以及农畜产品加工等。盛彤笙觉得这既是锻炼学生、服务牧区的极好机会,又可以获得一些药品仪器补充实习所用,稍加商议,一拍即合,随即派出多名高年级的学生前往。学院首届学生赵纯庸参加了这一活动,并作了详细汇录。

兽医系学生在病院实习,努力提高为农牧民服务的本领

这年7月,讲师席怀琏带着3名学生,随同中央医院的3名医生及2名工程技术人员,先是坐汽车到了甘肃民勤,然后自带帐篷、干粮、水等,在向导带领下,骑着骆驼巴丹吉林沙漠深处走去。每天五六十里路,晓行夜宿,一路上偶尔见几个破旧的蒙古包和成群的野马、野驴外,就是一片浩瀚的沙漠。经四五天艰难跋涉,来到人畜较为聚集的定远营,也就是巴音浩特的县城,大约有五六千人聚居于此,以蒙古族为主,也有不少汉族。这里生产、生活方式之原始令他们十分吃惊,一些陈规陋习更是难以想象。人群中花柳病泛滥,使女人大都不能生育,传宗接代要靠到民勤买小孩。牲畜疫病繁多,骆驼的锥虫病、羊只的寄生虫病、马的鼻疽、人畜共患的炭疽病等交错流行,自生自灭。当他们找当地的“边官”(类似于现在的乡镇长)联系要给牲畜打针防疫时,头人竟然十分诧异地说:“牲口得病死了就死了,还打什么针。”经过宣传科学知识,总算做通了头人的工作,他们几个人又是防疫注射,又是投药驱虫,还要诊治随之而来的病畜,昏天黑地地忙活了一个多月,兰州解放了,才返回学校。这次的经历使赵纯庸等几个学生终生难忘,他们了解了西北牧区农牧民的艰难境地,也认识了宣传普及兽医科技知识的必要性。赵纯庸后来还多次参与疫病防治,动手能力很强。1953年被派往朝鲜战场,为志愿军培养了一大批兽医检验员。他传承了前辈治学严谨、教学认真、钻研业务的好传统,在廖延雄调离甘肃农业大学后,挑起了微生物学科的大梁,成为全国著名的微生物学专家。

新中国成立后,盛彤笙更是组织师生参与了许多社会工作,他们先后参与甘肃河西扑灭牛瘟,青海预防牛瘟,宁夏大规模驱除羊寄生虫病,帮助牧区青贮饲料过冬等,同时还围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科研工作,不但解决了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锻炼和提高了师生的工作能力。

1953年青年教师赵纯庸被选派参加抗美援朝,培训兽医检验员

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普遍受到欢迎,用人单位认为他们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动手能力强,工作很快能上心、上手、上路。盖源于其经世济民、注重实用的办学主旨。以经世理想设计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质量无不优胜之理,技术无不过硬之理,人才无不尖端之理。1964年学校曾对在新疆工作的早期毕业生作过跟踪调查,普遍反映“甘肃农业大学培养的学生作风朴实、能吃苦,工作提得起,无论从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上,与北京农大、西北农学院的学生比,可以说毫不逊色”。1947级兽医专业的学生董淑萍分配到新疆农二师兽医站,一个女同志,为人朴实,工作泼辣,平时总是背着个药箱下到连队给家畜看病,有时碰上猪圈出粪,她将鞋一脱,光着脚就在猪圈里帮忙干起来,不嫌脏,不怕累。农场职工说,没见过这样的女大学生。宽厚的专业功底和扎实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自己也充满自信。1954级畜牧专业校友、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马章全说:“在学校4年,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实习实验,都安排得扎实紧凑,毕业以后心中感到特别踏实,干什么工作都能对付得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