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襄公:诸侯封号与建国

秦襄公:诸侯封号与建国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王封襄公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此诗表现出襄公被封诸侯后与西戎奋力周旋的战争气氛。这便是秦襄公所奉行的国策。东、西周交替与王室东迁,宣告了王权的衰落,贵族社会开始进入下坡轨道;而与此同步的是,嬴秦上升为诸侯国,并把目光转向关中,决心承接周人的基业。

秦襄公:诸侯封号与建国

一、秦襄公受封为诸侯与建国

西周后期沉重的社会危机,终于酿成了由申侯联合犬戎发动的那场导致王朝灭亡的大战乱。此时嬴秦正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国力渐趋充实。秦襄公正确地判断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果断地以军事行动介入了那场动乱,对战乱的平息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嬴秦成为时局变化的最大受益者。《秦本纪》交代事变的善后云:

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平王。平王封襄公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

这表面看来,似乎是平王给襄公送了个空头人情,在戎势正炽,王室且不得不撤离的情况下,“攻逐戎,即有其地”,谈何容易!据《史记·匈奴列传》言,犬戎在攻灭幽王后,“遂取周之焦获,而居于泾渭之间,侵暴中国”。是时的关中已完全是戎人的天下。但机遇也正在此,平王对襄公的封侯赐土,喻示着西北舞台上主要角色的大转换。族势虽强,但以牧猎经济为生存形态的犬戎,不可能填补王室东迁后在关中所形成的权力真空;填补这个权力真空的,只能是一个有优秀文化传统,并以农、畜业为经济基础的强大部族,以及由这个部族构建的国家。西北地区能承担这一历史重任的,非嬴秦莫属。(www.xing528.com)

秦襄公认识到了这个前景,把握住了这个时代演进的大趋势;他能够正视关中地区暂时陷入混乱的现实,相信嬴秦族具备开创新局面的意志和素质。襄公对待平王的许诺是非常认真的,认真到为此举行宣誓仪式。事后,他亲自率兵转战于岐、丰一带,为控制关中西部而斗争。《诗·秦风》中有《小戎》一篇,全诗以自豪的口气咏述战车的坚固和轻捷,御马驾配的完美和灵巧,武器装备的精锐和齐全。《毛传》云:“美襄公也,备其兵甲,以讨西戎。西戎方强而征战不休。国人则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焉。”此诗表现出襄公被封诸侯后与西戎奋力周旋战争气氛。在西垂地区,嬴秦凭借封诸侯前已奠定的国力优势,同相邻的戎族和睦相处,以求邦基故土的生息稳定;在关中西部,则依仗新封诸侯国的声威,以军事实力开辟新的领域,为兑现与王室的协定而拼搏。这便是秦襄公所奉行的国策

春秋时期秦国君位世系(表中括号内的年代均为公元前纪年)

秦国成为诸侯,是先秦史上的一件大事。马非百先生曾指出:“司马迁著《史记》,特笔书‘秦襄公始为诸侯’者,一书之中,凡十有二见。其关系之大,盖可想见。”(1)《秦本纪》载襄公封诸侯的第五年(前765年),伐戎至岐而死于军旅中,壮志未酬即为自己的战略宏图献出了生命。但襄公时代标志着秦国的崛起。东、西周交替与王室东迁,宣告了王权的衰落,贵族社会开始进入下坡轨道;而与此同步的是,嬴秦上升为诸侯国,并把目光转向关中,决心承接周人的基业。随着春秋时期帷幕的拉开,秦国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