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襄公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

秦襄公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襄公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件重大事件。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对其意义的深刻认识。庄公因其战功而被周王封为“西垂大夫”。在襄公的坚决抗击下,保住了西垂,戎人势力也被削弱了,秦、戎矛盾有所缓解,为秦襄公东向提供了机会。《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幽王二年,西周都城附近的渭水、泾水、洛水三条河流的区域内发生了地震。周幽王三年,宠爱褒姒。

秦襄公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

秦襄公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件重大事件。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对其意义的深刻认识。

(一)秦人的历史背景。秦人至迟在商代后期,和仲一族的后裔中潏一族西迁“西犬丘”,至非子,一直生活在今甘肃礼县一带,与戎人杂居。即《史记·秦本纪》所说:“在西戎,保西垂。”因长期遭受戎人侵扰,发展缓慢。到了周康王时期,因非子为周王养马,“马大蕃息”而有功,被“邑之秦”,即分畿内之地“秦”(汧渭之间)予非子,让其在此建立城邑,封其为周之“附庸”,受周人的庇护。从此,秦人开始在关中西部拥有一席之地。并以此地“秦”而号曰“秦嬴”。秦人(族)、秦国秦朝之“秦”自此正式确立。这是秦人发展史上的重要一步。至周厉王时,因其专制残暴,亲信奸佞,滥杀无辜民众,酿成一场内乱,致使边地各族也纷纷起来反抗,“戎狄寇掠”,“厉王出奔”,周畿一片混乱。在此形势下,非子的后裔因失去周人的庇护而不得不放弃汧渭之间的“城邑”迁往陇东,即今天的清水、张家川一带。因而也将汧渭之“秦”带到新迁之地,即今清水、张家川境内,在此建立了“陇上之秦”。据祝中熹先生推论,率领非子后裔这一族迁徙陇东的“当为非子的曾孙秦仲”【1】。我认为此说有道理。因戎人势力的强大,居住西犬丘的秦人一支即大骆被灭,秦仲在与戎人征战中也被杀。此时秦人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秦仲长子庄公继承父志,周王(宣王)“与兵七千人”,经过艰苦的伐戎之战,打败了犬戎,夺回了西垂,收复了失地,扩大了地盘。此时,庄公将秦仲时的秦嬴活动中心,又移至西犬丘,即《秦本纪》所说:“庄公居其故西犬丘”。并与原秦仲所居之地连在一起。庄公因其战功而被周王封为“西垂大夫”。在周人的支持下,虽则秦人有了自己的地盘,但是还是局促在周的“西垂”,还未完全脱离犬戎的骚扰,其发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秦襄公即位后第二年,秦人又一次陷入危机,“戎围犬丘”,其兄长世父“为戎人所虏”。在襄公的坚决抗击下,保住了西垂,戎人势力也被削弱了,秦、戎矛盾有所缓解,为秦襄公东向提供了机会。(www.xing528.com)

(二)周人的历史背景。西周经过近300年的发展,到了后期,由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荒淫残暴,加上自然灾害的发生,社会各种矛盾开始显现。到周幽王时,西周王朝终于走到了尽头。《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幽王二年,西周都城附近的渭水、泾水、洛水三条河流的区域内发生了地震。周幽王三年,宠爱褒姒。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非常喜欢褒姒,欲废掉申后,再立褒姒为王后。同时废除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尽管朝廷太史伯阳甫等人反对,但周幽王一意孤行,最终还是废除了申后和太子,让褒姒做皇后。因为申后是申国诸侯的女儿,于是,引起了申侯的愤怒,联合缯国、西方夷族犬戎来进攻幽王。因幽王在此之前,为了取得褒姒的欢笑,曾多次点燃烽火,戏弄四方诸侯而失去了诸侯们的信任。此时,再点燃烽火征求诸侯援兵前来相救,但无一个诸侯前来。于是,周幽王就被申侯联军杀死在骊山脚下,俘虏了褒姒,收取周王室全部财物而回西方去了。四方诸侯也按照申侯的愿望共同扶立原来幽王的太子宜臼为周王,即周平王。

以上就是秦人、周人当时的历史背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