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族体质的特点及差异

汉族体质的特点及差异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表所列北方人与南方人在头发、眼形、鼻形、脸形、唇形、身材和头形7个方面的不同特征,是汉族北方人与南方人基本的体质差异,从中可以很明显地分辨出两者的区别。表5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体质比较资料来源:http//wenwen.soso.com/z/q163814834.htm?w=%BA%BA%D7%E5%C8%CB%CC%D8%D5%F7&spi=1&sr=1&w8=%E6%B1%89%E6%97%8F%E4%BA%BA%E7%89%B9%E5%BE%81&qf=10&rn=94257根据上述汉族的体质特征,有人从整体上概括了汉族体质共有的8个主要特点。汉族体质的4个次要特点。简单而形象地说,汉族的体质正如《龙的传人》中所唱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汉族体质的特点及差异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汉族体质有什么特征?也就是人们俗话所说的长相如何?

民间一般传说作为炎黄子孙的汉族的标准长相有三大特征:一是丹凤眼,眼开裂长,大眼角高于小眼角,即古画汉人的长而上挑的眼;二是铲形门齿;三是幼儿的臀部靠尾椎处的青紫斑。至于其他特征,如小趾甲为两瓣,脖子上有至少一颗黑痣,上臂的横纹等等是大多数汉族的特征,但不是所有汉族都有这些特征。

那么实际情况怎样呢?

体质人类学研究表明,作为人类三大人种[10]之一的蒙古利亚人种(或称黄种)的特征为肤色深或浅黄色,发直而硬,呈黑色。胡须少或极少。鼻宽度中等,鼻根低矮或中等。稍凸唇,唇厚度中等。脸平扁,颧骨明显突出,脸宽大,中颌型。蒙古褶(即眼内角皮肤上有一皮褶向下倾斜,掩盖部分或全部泪阜,又与内角下眼皮相通,多见于蒙古利亚人种)和蒙古斑(新生儿的骶部及臀部灰蓝色的斑)多见。门齿呈铲形,犬齿窝不深,腭深,腭宽。眼裂开度狭长,眼裂方向外角高于内角。眼睛呈褐色或黑褐色,血型以O型、A型和B型多见[11]

中国现代人,主要归属于蒙古人种。一些学者在调查17省(区)近万名成年个体体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民族的容貌特征作了科学的分析,按北方人和南方人分类[12]

表4中国北方人与南方人的体质比较

资料来源:张实,《体质人类学》,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218页。

上表所列北方人与南方人在头发、眼形、鼻形、脸形、唇形、身材和头形7个方面的不同特征,是汉族北方人与南方人基本的体质差异,从中可以很明显地分辨出两者的区别。如果在人种学上再细分,则北方汉族种族上属于远东人种,南方汉族属于南亚人种与远东人种的过渡种族。若具体地讲,北方汉族具有以下特点。

表5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体质比较

资料来源:http//wenwen.soso.com/z/q163814834.htm?w=%BA%BA%D7%E5%C8%CB%CC%D8%D5%F7&spi=1&sr=1&w8=%E6%B1%89%E6%97%8F%E4%BA%BA%E7%89%B9%E5%BE%81&qf=10&rn=94257

根据上述汉族的体质特征,有人从整体上概括了汉族体质共有的8个主要特点。

头发:直而质地较粗,横切面呈圆形。

发色:黑。

肤色:黄或黄褐。

眼形:杏仁眼,两眼分开较远,即常说的“凤眼”。眼睑较厚,具有蒙古褶(单眼皮)。

眼色:黑褐色。

鼻形:鼻根较低扁。

脸形:颧骨较突,面形扁平。

体毛:体毛和胡须较少。

汉族体质的4个次要特点。(www.xing528.com)

体形:肩宽,躯干长,四肢较短。

体高:平均在1.67米以上。

牙齿:常有铲形门齿。

蒙古斑:即所谓的“胎记”,在婴儿期至5岁时常出现。

简单而形象地说,汉族的体质正如《龙的传人》中所唱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6年3月16日)。

[2]梁中堂:《人口学》,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转引自陈代光:《中国历史地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72页。

[3]陈代光:《中国历史地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74页。

[4]王育民:《中国人口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46、76页。

[5]王育民:《中国人口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92页。

[6]王育民:《中国人口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213页。

[7]王育民:《中国人口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297页。

[8]王育民:《中国人口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459页。

[9]王育民:《中国人口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515页。

[10]人类三大人种为:亚美人种(蒙古利亚人种或黄种)、赤道人种(尼格罗人种或黑种)和欧亚人种(欧罗巴人种或白种)。

[11]张实:《体质人类学》,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210页。

[12]张振标:《我国人的容貌特征》,载《化石》,1981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