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名城研究

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名城研究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楼观古镇境内有许多和老子与道教有关的文物古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秦寺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对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有重要的价值。楼观镇境内,受道教文化影响的民间艺术名目繁多,最有名的是楼观道情、军寨道情和八一村的牛斗虎。军寨村的道情和八一村的《牛斗虎》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名城研究

楼观古镇境内有许多和老子道教有关的文物古迹。

1.说经台(楼观镇南街子村南侧,省文物保护单位)

为楼观台中心建筑群,史载老子于此讲经。《元重修说经台碑》载“说经台万峰环拥,三面屏开,大川横展,周秦遗墟,汉唐故址,皆历历在指顾中,号地肺(即终南山)第一福地。”唐代经多次扩建,使楼观台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皇家道观和道教圣地。楼观台屡遭兵火,宋、元、明、清多次重葺修缮。说经台现有建筑为明清所建,总占地面积9241平方米,坐北向南。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老山门、灵宫殿、启玄殿、斗姥殿、救苦殿、后山门。两侧有碑厅、配殿、厢房等。现存宋、元、明、清碑石42通、石狮2对以及铁钟、磐、炉等。

2.宗圣宫遗址

位于说经台北2公里。元中统四年(1263年)《重修宗圣宫碑》载:“原系春秋函谷关尹喜故宅,后因老子亦在此讲学而闻名。原为楼观台建筑,唐武德七年(624年)易名宗圣宫并扩建。”元太宗丙申年(1236年)、中统元年(1260年)及明嘉靖、万历年间屡有重建、修葺。宫址南北长330米、东西宽55米,原有列祖殿、紫云衍庆楼、三清殿、文史殿及四子堂等,至清末已不存在,尚存诸代碑石15通、石牛1对、石狮2对。

3.会灵观遗址(楼观镇楼观堡村东南400米)

会灵观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元至顺二年(1331年)毁于水灾。观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约50米。现存建筑基址及元大德四年(1300年)“重建会灵观”碑石1通。

4.吕祖洞遗址(楼观镇楼观堡村南)

吕洞宾曾于此修道,故名。唐乾符年间凿有土窑洞3孔。明万历元年(1573年)正式修建道院,建筑占地240平方米。原有石碑坊、七星阁、八封亭及外石砌、内夯筑围墙,均已毁掉,尚存基址。现存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吕祖洞石碑”1通。

5.延生观遗址(楼观镇延生观村南)

即玉真公主出皇宫入道处,曾称玉真祠。始建于唐,宋、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占地约350平方米。明嘉靖元年(1522年)《重修古楼观下院延生观记》碑云:“唐睿宗女玉华公主修道于楼观之北……明景云间敕额名曰延生观。”开元十八年,李白来此拜会玉真公主,驻此赋诗两首。建筑毁于上世纪60年代,现存宫观基址及明“宗圣观下院延生观碑”1通、“延生观重修玉皇庙碑”首1件、玉皇石像1尊。

6.玉华观遗址(楼观镇楼观堡村北300米)(www.xing528.com)

为玉真公主修道的别馆,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扩建,清同治初年毁于兵火。观址占地约1万平方米,遗有砖石砌筑正殿殿基。

7.老子墓

位于西楼观大陵山西侧。“墓在就峪谷口就峪河西岸,依山为陵,陵山海拔730米”。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地理巨著《水经注》中载:“就水出南山就谷。北逵大陵西,世谓老子墓。”“大陵山左翅下有尹喜墓……徐甲坟……”墓冢为圆丘形封土,周长19米,高2.5米。墓前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书“周老子墓”碑1通。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尹喜墓(楼观镇南街子村)

尹喜,春秋时天文学家,曾任函谷关令。在终南山结草为楼,迎接老子。原有覆斗形封土,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30米,20世纪60年代平毁。现存清道光年间“尹喜墓”碑1通。当为衣冠冢。

楼观台还有大量与老子和道教有关的碑碣。据新版《西安市志·碑石与石刻》记载,楼观台“现存唐武德九年(626年)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间道教碑石84通,按其内容可分为记事碑、经典碑、墓志、塔铭、题诗留言等,从不同角度记载和反映了楼观道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活动与重大事件,保存了唐、宋、元时期许多书法大家的墨迹,是研究中国道教的珍贵石刻文献”。

楼观古镇境内除以上道教文物古迹以外,还有大秦寺塔(又名镇仙宝塔)遗址,在唐代为著名的景教寺,位于楼观台塔峪口,背依秦岭山麓,前俯平川。大秦寺始建于公元650年,时称景教寺,公元745年改名大秦寺。唐贞观年间,大秦国(古东罗马帝国)景教(基督教早期派别)经波斯(今伊朗)传入中国,受到初唐五位皇帝的礼遇和保护,经唐王诏准,先后在长安城及周至等地修建景教寺院,在周至修建的即为大秦寺。

大秦寺塔(楼观镇塔峪村南侧,宋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寺塔始建于唐,今已无存。现塔为宋代建筑,清同治年间曾补修。通高38.26米,底边长4.4米。层间叠涩出檐,隐出阑额,菱角牙子,斗拱刻作“三伏云”式样,角柱均用砖柱做法。塔顶平砖攒尖,置宝珠式塔刹。

大秦寺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对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有重要的价值。

楼观镇境内,受道教文化影响的民间艺术名目繁多,最有名的是楼观道情、军寨道情和八一村的牛斗虎。楼观道情是关中道情的一种,它发源于唐代的道曲,以道教故事为主,或以道教经典编成乐句,吸收民间歌谣,发展为多种乐曲。民间舞蹈《牛斗虎》于清乾隆年间产生于八家庄(八一村)。一般有六人表演,其中两人扮虎,两人扮牛,牧童、土地各一人。《牛斗虎》舞蹈很丰富也很讲究,有四大势八小势,二十四个平阳势。舞时,老虎的扑、搜、望、趔、立、卧、坐、缩、滚、跳等,虎虎有势;牛的望月、舔背、吃草、挖耳等动作顽皮可爱。表演紧张激烈,虎有虎势,牛有牛势,表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牛斗虎》经过历史的演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有效成分,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深受农民群众的赞赏和文艺界的好评。1986年赴北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获二等奖。军寨村的道情和八一村的《牛斗虎》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楼观镇综合现状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