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记三:凝聚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李英华学术文选

后记三:凝聚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李英华学术文选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经历了漫长而又坎坷的人生道路后,我没有什么建树可言。反之,百般轻毁自己、忘记传统,其结果必然是“邯郸学步”丧失自我。总之,我们应在古今中外几种思潮的碰撞中作出理性的选择,正确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兼容并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创造出一种真正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本书中把《我对〈易经〉的认识》放在最后,就是标志着我要向中国古代意识形态领域进军的起点和决心。

后记三:凝聚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李英华学术文选

在经历了漫长而又坎坷的人生道路后,我没有什么建树可言。但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及史学工作者,我始终挚爱和忠诚于自己的工作,以对青年人负责的精神,进行着不懈的耕耘数十年如一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抱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虔诚态度,愿自己这支小小的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我愿更多的人点燃更多的烛光,照亮自己,照亮别人,照亮全人类。在此,我以近年来工作之余写下的拙文,汇集成这本《秉烛集》,作为一片小小的绿叶,奉献给大家。

当前,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历史科学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和风彩,中国文化面临着古今矛盾和中西冲突的挑战,作为史学工作者的我来说,不应该有文化断裂,价值失落的悲怆之感,知识分子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民族自尊与社会责任感,都促使我重新思考和回顾历史、使我深信作为传统的文化都是历史结下的硕果、永铸的丰碑。

一个民族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贬低和诋毁,是自我割断民族的精神和脊梁,它将导致精神无所依托,行为缺乏文化的灵魂。所以,当一个民族在和外界接触中,既能保持传统的优秀的民族精华,又同时接受外来的优良因素,不断补充完善自己,那么,它将是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民族。反之,百般轻毁自己、忘记传统,其结果必然是“邯郸学步”丧失自我。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对于今天在改革开放中的中华民族来说,更具有其时代的生命力,传统的文化固然有应该扬弃的糟粕,但更多的是批判地继承、创造、转化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如大同理想世界的追求“民胞物与”,兼容天下的博大胸怀,抗拒侵略,赤诚丹心生死以之的爱国主义精神及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进取意志等,在今天仍深蕴着巨大的潜力和现实意义。它需要我们继续用时代的精神去改铸转化它,赋予它新的生命力,使之放射出更加光辉绚丽的异彩。

总之,我们应在古今中外几种思潮的碰撞中作出理性的选择,正确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兼容并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创造出一种真正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

长期以来,由于我深信人类文化发展及其形态的变更,归根到底是依附于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更这个文化存在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解释和说明,所以,在学习历史方面,更多注意的是经济基础问题而忽略其他方面,特别是对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知之不多,思之不深,对于当前,普遍出现商品经济热的同时,也出现了对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的精神文化的关注日趋淡薄,缺乏文化激情和进取心的状况,不无担忧,文化总是通过具体的历史形态表现出来,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不可分割的。经济是基础,而上层领域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没有文化的普及及文化素质的提高,长远的经济建设将失去它的重心和依托。因此,我们不能用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对待传统文化。我对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方面的知识十分不够,特别是内容广泛的精神文化,尚须从头学起,有生之年,为时不多,纵令我夜以继日地学习,也不能穷其究竟。本书中把《我对〈易经〉的认识》放在最后,就是标志着我要向中国古代意识形态领域进军的起点和决心。(www.xing528.com)

我女儿虽身患顽疾,却兴趣广泛,爱好文化典籍,本书中有关土地问题的数篇文章,均是我们共同合作完成的。在人生旅途上,我们结伴而行,风雨同舟,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共同跋涉在人生与求索的艰途上,“人生苦短要努力,走出逆境靠自己”,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雏凤清于老凤声”,我衷心祝愿她和一切有志青年在未来有所发展,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创造出一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缤纷世界。

“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年近八旬的我,继续以“秉烛夜行”的不懈精神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奋进。

本书承蒙李埏先生及林超民同志的鼎力相助而得以完成付梓,在此,我将致以深深的真诚感谢!

李英华

1993.2.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