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华》杂志:传承民族文化,凝聚国家力量

《新中华》杂志:传承民族文化,凝聚国家力量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华》存世时间较长,具有相当影响力。《新中华》还出过很多专号,如《淞沪抗战专号》《教育专号》等,从一个侧面显现了那个时代文化知识界人士对国家、对民族的认知、关注以及焦虑。《新中华》第三卷第五期 1935年3月中华书局出版,16开 陈之佛为《新中华》所做的封面设计受到比较大的限制。《新中华》刊名为集《张猛龙碑》书法,自余一辰设计创刊号以来一直沿用;每期均采用三色套印;中部还要刊登主要篇目。

《新中华》杂志:传承民族文化,凝聚国家力量

(2种48期)

《新中华》是一本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创刊于1933年1月10日,初创时为半月刊,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周宪文、钱歌川、倪文宙主编。1937年8月,因抗战全面爆发,出至第五卷第十五期后停刊。1943年,在重庆复刊,并改为月刊,由金兆梓、章丹枫、姚绍华主编。1947年出至第六卷第十一期后迁回上海,恢复为半月刊,卷期另起,由卢文迪主编。至1951年出版第四卷第十二期后停刊,共出版14卷,每年1卷。《新中华》存世时间较长,具有相当影响力。

该刊创办之时,中华书局创办人陆费逵已然认识到中日两国的全面战争迫在眉睫,在他看来,“目前许许多多问题的发生,都因为有些人忘记了中国,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他与周宪文商量创办该刊时,曾提议以《中国和中国人》为刊名,后来周宪文认为中华书局过去曾出版过《大中华》,现在的刊物不妨叫《新中华》,包含同样寓意,于是以《新中华》为正式刊名。该刊发刊词中开宗明义地说:“本志定名为《新中华》,冀其对于‘现代的中国’有所贡献,故敢揭橥‘灌输时代知识,发扬民族精神’之两义,以为主旨。”

《新中华》设有《论著》《文艺》《谈薮》《新刊介绍》《讽刺漫画》《时论摘粹》《半月要闻》《通讯》等栏目。其撰稿人均为社会名流,主要有陈望道、李石岑、钱亦石、章伯钧、梅龚彬、王亚南、何思敬、胡乔木、钱俊瑞、薛暮桥、沈志远、千家驹、巴金郁达夫丰子恺宗白华、熊佛西、舒新城等,而更多的篇幅是对于当时世界局势和中国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的综合分析与前瞻性把握。《新中华》还出过很多专号,如《淞沪抗战专号》《教育专号》等,从一个侧面显现了那个时代文化知识界人士对国家、对民族的认知、关注以及焦虑。(www.xing528.com)

《新中华》创刊号封面由余一辰设计,刊名取自《张猛龙碑》书法。陈之佛应邀设计了第三卷、第四卷封面,共2种48期,该刊每卷封面基本一致,设计内容主要限于底纹图案与上下端的二方连续图案。

《新中华》第三卷第五期
1935年3月中华书局出版,16开(25.8cm×19cm)
陈之佛为《新中华》所做的封面设计受到比较大的限制。《新中华》刊名为集《张猛龙碑》书法,自余一辰设计创刊号以来一直沿用;每期均采用三色套印;中部还要刊登主要篇目。设计所能发挥的内容主要限于底纹图案与上下端的二方连续纹样,且不能喧宾夺主。陈之佛在设计第三卷封面时为了强调中国特色,采用先秦青铜器装饰纹样作底纹,传统的回纹作二方连续纹样,使其古朴典雅、富于装饰感。
该封面应用于1935年全年共24期,每期色彩基本不变。封面右下角有“之佛”签名。

《新中华》第四卷第廿一期
1936年11月中华书局出版,16开(25.8cm×19cm)
陈之佛为《新中华》第四卷设计封面时,使用了他惯常使用的埃及图案,淡印成底纹。该设计最夺目的部分是上中下三条二方连续纹样,使用两色互为映衬,极富装饰感。
该封面应用于1936年全年共24期,每期色彩仅作微小变化。封面右下角有“之佛”签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