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实践方式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的优化方法

以实践方式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的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行重于知的特质,决定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以实践方式传承其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因此,像犹太人那样,以充满温情与敬意的方式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铸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深深根植于博大而又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才能确保其“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以实践方式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的优化方法

常言道,“根深蒂固方能枝繁叶茂”。要想确保意识形态安全这棵大树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暴风骤雨的冲击中毅然不倒、昂然向上生长,必须使其深扎历史文化之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相反,没有历史文化之根,人的思想观念如同水上浮萍,极有可能被各种不良社会思潮所影响。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尽管需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但前提是充分地了解、学习和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行重于知的特质,决定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以实践方式传承其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在今天看来,或许古人的一些做法显得不合时宜,甚至是错误的,可是那些看似不合时宜、甚至错误做法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很可能不会过时。古人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信”“解”“行”“证”同时并重,而决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认知层面的“了解”,否则很容易导致“雾里看花”“隔岸观火”的后果,而不能获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真谛。

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犹太人的做法是一面镜子。他们既能做到“师古不复旧”,又能做到“创新不弃宗”。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们以朝圣者虔敬诚笃之精神传承其宗教信仰,成就了很多犹太人在科技、文化、教育、艺术等诸多领域的斐然成就,也铸就了以色列人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因此,像犹太人那样,以充满温情与敬意的方式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铸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深深根植于博大而又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才能确保其“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另外,历史也证明,很多革命先辈,之所以始终能够经受住意识形态方面的诱惑考验而对党依然赤胆忠心,是因为他们把革命信念几乎无一例外地扎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惟有革命理想信念的传统文化之根扎得越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越充满自信。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是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只有植牢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传统文化根系,才能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激荡中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为我们的意识形态安全打下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课题。当前,尽管我国的意识形态总体上是安全的,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的地位依然稳固,但是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诸多复杂问题不容忽视。只有持续强化宣传思想工作者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把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贯彻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