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物水彩画艺术-经典作品解读与鉴赏

人物水彩画艺术-经典作品解读与鉴赏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章作品与鉴赏想要突破,需要懂得解读经典与学会思索。图7-5《躺着的女人体》作者:卢梭·弗林特这幅弗林特的代表作,画面色调协调而又优雅,画家很好地组织了人体肤色与衬布间的色调关系。图7-10《坐在铁锭上的牛仔》作者:威廉姆·麦松这幅全身人像画是画家非常成熟的作品。

人物水彩画艺术-经典作品解读与鉴赏

第七章 作品与鉴赏

想要突破,需要懂得解读经典与学会思索。从地道传统人物水彩画到当代人物水彩精品,从多幅国内外人物水彩画家的力作中,我们感受每位画家的个性语言及技法魅力,以多元的视角解读这些作品,能够有助于我们不断深化认识、突破自身局限。

img329

图7-1 《哈利生活》作者:约翰·弗雷德里克·路易斯英国) 这幅描绘阿拉伯贵族闺房场景的人物画,画风精细,毫无修饰做作之意,让观众不得不折服于画家高超的水彩表现技巧。

从人物华丽的服饰到锦缎花纹的质感表现,从背景中让人眼花缭乱的几何图形到近景细节的刻画,作者描绘得一丝不苟,精致而生动。背景花纹图案、人物长袍及白色床单的刻画既具体又含蓄,红袍子的颜色饱满而沉稳,凝重而不失透明,亮面裙子花纹的处理,厚重而华贵,将锦缎的质感完美地表现出来。白色床单暗部颜色稀薄透明,亮部厚重明亮,在增强层次感的同时提升了画面的光感。

img330

图7-2 《闺房》作者:约翰·弗雷德里克·路易斯(英国) 这幅带有浓郁阿拉伯异国风情的风俗画,画家以极为细腻的笔法,生动再现了当地的生活场景。阳光透过细密的窗格射入室内,雕花墙壁上投射出道道光影,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营造出唯美的环境空间。人物及绣花床单用色浑厚,笔法细腻,暖色调的处理将整个画面烘托得富丽堂皇。

img331

图7-3 《缝衣女工的篮子》作者:海德·E.普里斯(北美) 在技法语言上,画家用笔工细,设色浓丽,以严谨的表现风格描绘了这位女工形象。暖色光源映衬下的少女肤色细腻而透明,将少女温和恬静的性格特征唯美地表达。

img332

图7-4 《托鲁卡的卖花贩》作者:汤姆·希尔(美国)这幅场景人物画,画家精心安排与组织了色块间的明暗、节奏关系,使得看似庞杂的场面色彩统一而协调。人物与人物间的轮廓在光影的流动中幻化为丰富的色块韵律。

img333

图7-5 《躺着的女人体》作者:卢梭·弗林特 这幅弗林特的代表作,画面色调协调而又优雅,画家很好地组织了人体肤色与衬布间的色调关系。人体身下红、绿两块衬布在补色的对比中体现平衡,画家降低了红、绿两块色彩的纯度以实现色彩间的和谐,在协调之中显现出对比的活力。有意强调白衬布褶线条的棱角与人体细腻的表现手法产生反差,女人体头枕的靠垫用干画法擦出沙发粗糙的质地,衬托柔软而又富有弹性的肌体。

img334

图7-6 《坐在海边的女人》作者:卢梭·弗林特 画家利用手工水彩纸上自然粗糙的纹理,薄画法平涂背景,让水色沉淀出自然肌理,获得单纯而平整的背景。对人体的刻画,追求细腻的效果,粉红色的裙子用色浑厚而细滑,力求与背景沉淀的肌理相互映照。

img335

上 图7-7 《卫兵》作者:安德鲁·怀斯画家以写实的手法,大特写的视角对卫兵的面部形象进行了深刻而又细致的刻画。在做过底料的画纸上作画,由于水彩颜料的透明性,底料的肌理效果很容易显现出来,卫兵的脸部的亮面露出底料的白色肌理,使面部色彩更加丰富而深入,细腻而深刻,产生全新的视觉冲击力。

img336

下 图7-8 《孤独的老人》作者:安德鲁·怀斯 灰暗的室内光线下,拼花床单上躺着一位僵直的老人,画面的情景设计足以震撼人心。暗背景中的拼花图案床单显得格外突出,隐喻现实生活的残酷。老人头部的体量感很强,塑造得结实而有力,在画家笔下,头骨的硬度和肌肉的弹性表现得十分到位。多层薄涂的技法运用,将手的结构和质感表现出来,与床单的处理手法各具鲜明的个性。

img337

图7-9 《情侣》作者:安德鲁·怀斯 画家对光影进行了精心安排,透过窗户的光影投射,在人体上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奏,活跃了画面的视觉效果。画家利用蛋彩画的笔法,将人体的形体刻画得浑圆、厚重、细致入微,获得深刻而又明快的水彩效果。

img338

图7-10 《坐在铁锭上的牛仔》作者:威廉姆·麦松 这幅全身人像画是画家非常成熟的作品。从用色到水分的干湿控制,从用笔到画面节奏感的把握都控制得恰到好处。

以大写意的笔法,借助水色的流动渗化,渲染出热烈而不失含蓄的深暗背景,白色衬衣的刻画张弛有度、虚实到位,蓝色牛仔裤的用色与水分控制准确得体,既拉开与白衬衫的质感差异又生动自然。

img339

上 图7-11 《煮咖啡》作者:威廉姆·麦松 人物整体感十足,上衣、裤子和靴子浑然一体,顶光照射下的帽子既成为面孔的一部分又十分突出,构成画面的一个小高潮。人物身后的轻烟及水壶中冒出的蒸汽似有似无,很好地提升了画面的视觉韵味。

img340

下 图7-12 《逆光下骑马的牛仔》作者:威廉姆·麦松 这幅逆光下的人物半身像将光感把握得强烈而自然。为了表现光,画家强调了宽边帽上的阴影及白衬衣的受光部位。通过腰间富有力度的衣服褶纹将人物动势生动而自然地传达出来。

img341

上 图7-13 《女模特》作者:查理·雷德(美国)为了表现高调的光感,画家没把金发的暗部画得过重,拉大了女模特脸部的明暗对比,虚化的脸部暗面色阶控制在中等色度,依靠脸部强烈的虚实块面对比表现光感。

img342

下 图7-14 《画家》作者:查理·雷德(美国)处于逆光下的人像比较难画,画家在描绘时,充分结合干湿表现技法的特点,预先留出面部受光处的亮边以及头发、衣领处的高光,然后从明暗交界线画起,趁湿涂出大面积的暗部,细腻而微妙的灰调子将脸部结构、体面及质感关系整体而概括地表现出来。在颜色未干时添加耳朵的阴影,让面部的暗部与周围色彩渗化融合。

img343

图7-15 《人体》作者:查理·雷德(美国)画家高度概括准确地表达了人体结构,以挥洒自如的笔法以及浓淡有致的色块组合造成气势磅礴的视觉效果。描绘时,画家对头部的色彩处理“重”中而有变化,人体的肤色用笔犹如疾风骤雨,看似随性,但人体微妙的肤色变化及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准确,从上到下形成由冷到暖的色彩变奏。人体手臂较身体其他部位颜色较深,结构点的方向走势,这些细节画家也都顾及到了。

img344

图7-16 《女人体》作者:查理·雷德(美国)画家将水色控制得灵活而自然,女人体身上的结构转折及明暗变化均由或淡或浓、或含蓄或清晰的色块构成。用色彩果断地表现人体的透视,明暗交界线处硬朗的色块将人体的明暗层次干脆利落地表现出来。

img345

图7-17 《带刺的荆棘》作者:佐恩 作为一幅成功的人物水彩画创作,画面呈现出的不仅是观赏性,更是画家精湛绘画技巧与高度的精神内涵完美结合的产物。灌木丛的描绘,画家用水彩铺画丛林之后,再混入粉质颜料精心刻画前景中几组繁杂有致的枝叶,将灌木丛的纵深感表现得惟妙惟肖。林中女子在侧逆光影下,其婀娜的身姿更显轻盈优美,描绘时画家对人物造型的刻画极尽细致精到,笔法娴熟,对天光色彩的把握使画面呈现出如梦如幻的唯美视觉效果。

img346

图7-18 《我们每天的面包》作者:佐恩 这幅主题性创作,表现一位善良的老人正从布袋里掏取为劳作的儿女们准备的面包,远处田野上,家人们正在忙于劳作。从画面构图到内容组织,从主题刻画到审美价值,从人物造型到色彩处理,该画均可称之为大真大美的大制作。画家对老祖母的神态、衣着、动势的刻画坚实精微,可谓工细入微。环境的描绘与人物形象塑造和谐自然,极具真实的感染力。老人身边架着烧水的用具营造出生活化的气息,周围枯萎的秋草与新生的嫩草交替组织画面,色彩变化细微柔和,整体有序而不凌乱,在渗透油画凝重感的同时又体现出画家深厚的水彩画功力。

img347

图7-19 《在阿尔及尔的港口》作者:佐恩 画面传递一种优雅而和谐的气氛。近景中两位女子在背光的大环境下更加突出,处理女子形象时,画家在保留传统写实水彩画表现技法的同时,大胆采用不透明的水粉加以辅助表现,衣纹高光处粉质色彩的提亮跳跃而活泼,用笔豪放大气,处处饱含激情又充满动感,洋溢着无限的诗情画意。

img348

(www.xing528.com)

图7-20 《阿拉伯女人》作者:萨金特 萨金特具有极高的色彩修养与表现功底。该幅作品中,画家在淡雅的同类色中寻求色彩变化,在亮调子中完美地控制住了微弱的明度变化,将画面的色调处理得优雅而含蓄、微妙而丰富。白色裙子褶纹的处理,随形运笔,落落大方、笔笔到位,既将包裹中人物的动势变化凸显出来,又流畅自然,毫无修饰之意。

img349

图7-21 《阳光下》作者:萨金特 画家运用外光色彩以及高度概括的手法刻画出两个气质高雅含蓄的贵妇形象。蓝色衣裙在天光及反光的作用下,色彩富丽典雅而含蓄,表现过程中,画家用笔极为洒脱,将写实手法与装饰性因素相结合,色彩与调子和谐而艳丽,人物形象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img350

图7-22 《女画家》作者:萨金特 画面中的着色与笔触挥洒自如,充满激情。着重捕捉了女画家作画的姿态,头、颈、胸、腿的关系非常生动。女画家旁边两人虽然只寥寥几笔概括处理,但无论从人物的动势到人物间的层次关系都把握得非常准确到位。画面整体节奏感极强,在暗色调背景的铺垫下,突出主体明亮的强音,把画面的最亮处留给中心人物。

img351

图7-23 《野浴》作者:萨金特 这幅印象派风格的作品完成于1915年,体现了画家研究外光色彩的所有成就。浴者白皮肤上反射着阳光的暖色,天光的冷色与地面土黄色的反光形成冷暖对比。水波的起伏,石头的切面,环境色的相互影响,无一不被画家敏锐的眼睛捕捉。

img352

图7-24 《即刻出发》作者:Z.L.冯(美国)在这幅肖像画中,给人的最深感觉是严谨细致的画风,尤其是画家那超凡的耐力无处不在画中体现。以形体结构为主,工细入微的表现使形体关系更加本质化,着重对人物帽子、面部神态、衣服等对象进行精致的刻画,耐人寻味。

img353

图7-25 《超越梦想》作者:休伯特·赫克马(北美)画家采用英国传统水彩多层罩色画法超写实地描绘了人物形象。在塑造面部形象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都经过反复擦洗、覆盖,因而层次非常丰富。重点对人物的眼神、神情神态及性格特征予以表现与深入刻画。灰色背景、人物肤色及大面积暗部处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将观众的视线牢牢锁在活生生的面孔上。

img354

图7-26 《女画家叶·柯洛文斯卡娅肖像》作者:A.H.瓦尔诺维茨卡娅 画家从对人物形象的真切感受出发,放弃对形的逼真和质感追求,用枯涩意笔塑造体面造型。蓝色衣服留下小笔触的线条,碎而不乱,充满一种内在活力、动感及节奏,极为生动地传达了人物丰厚坚实的体量。

img355

图7-27 《电焊工扎盖特·沙比罗夫》作者:K.M.马克西莫夫 电焊工深蓝色的衣服及背景处用色浓艳而厚重,墨色的人物边线灵活多变,将人物的体面造型巧妙地转换为大写意式的浓墨重彩。白色的帽子在画面中尤为突出,进一步拉开了画面的层次。

img356

图7-28 《晨光》作者:列伊涅夫 从人体外轮廓到背景的处理,边缘线的处理都很“虚”。画家消解了单纯的轮廓线,通过浓淡、粗细、枯润、轻重的色块形成画面的节奏及层次感,用笔完全放松,形体的边线完全松弛,甚至被光化解。“虚”的表现方式赋予画面别具一格的韵味。

img357

图7-29 《女人体》作者:克鲁特佐夫(前苏联)画家靠准确严谨的造型功力写实地塑造人体形象。色彩细腻,注意身体各部位的肤色变化,从上到下形成由冷到暖的微变。坐凳上的衬布着色浑厚,干画法擦出的色彩纹理与人体肤色形成对比。作品流露出平和宁静、自然整体的表现意味,画家力求在统一中寻求色彩的微妙变化,挖掘形象内在的优雅气质,在形神的贯通中深化形象的真实性。

img358

图7-30 《被拥抱的女人》作者:席勒(奥地利)画面中的男女轮廓在抽象的线条与色块组合间构筑了画面。狂躁不安的黑线条在肆意中见张力,夸张的人物动势传递出一种不安的情绪。张力十足的黑线条间单纯的色彩微变尽显画家独特的个性魅力。

img359

图7-31 《女人体》作者:冯信群 作品重点刻画了女人的体态美,用笔清晰肯定,改动很少,几乎是一气呵成。从头到脚用笔连贯而流畅,淡雅的色调更显水色的酣畅。

img360

图7-32 《画家》作者:冯信群 用饱满的水色进行形体塑造和光影表现,获得水色淋漓的效果。画家鼻头、眼睛的高光是趁湿刮出的留白,打破了面部色块的沉闷。白T恤靠留白空出,形成画面透气的空间,几笔衣褶转折线,既丰富了留白区域的内容又增加了画面轻松的气氛。

img361

图7-33 《逆光下的女人体》作者:冯信群 画面中的留白空间非常精彩,逆光下手臂、腿部及臀部的色彩非常接近,依靠留白空出的边缘线既区分了身体各个部位的轮廓,巧妙地勾勒出人体的动势,又将光感完美呈现。空出的留白给画面注入了灵动的气息并贯穿整幅画面。

img362

图7-34 《两妯娌》作者:冯信群 作品生动表现了两妇人亲密交谈的情景。画面色彩凝重而不失水彩清新透明特质,根据环境色深重的特点,降低红色服饰的色彩纯度,衬托白衣妇人洁白淡雅的服饰质地;白衣妇人的脸庞在侧逆光的照射下尤为突出,微微斜视的双眼与红衣女子双目对视,构成画面视觉的情感纽带。情景化语言的定格,一方面让人物形象的动势趋向更加细腻;另一方面,人物脸庞涌现出的真切神采深化了形象的感染力。

img363

图7-35 《叼烟斗的男子》作者:冯信群 这幅人物半身像,画家重点对人物面部及叼烟斗的动势进行刻画。面部刻画采用小笔触,错落穿梭的笔法在干湿结合的表现手法下,将胡须及嘴部叼烟斗的动势演绎得生动而自然,背景及蓝色衣服则靠大笔触概括处理,将视线引到人物的脸部。

img364

图7-36 《父女俩》作者:冯信群 画面中一老一少两个人物的动势形成动静对比,背过身的年轻女子动势烘托出老人闲适的状态,红黑相间的服饰色彩将处于晨光下的老人服饰衬托得更加洁净。

img365

图7-37 《咖啡年代》作者:周刚 侧躺人物、桌子与背景幻化成色彩与色彩间的构成形态,前景桌子、中景人物、远景壁饰形成斜线构图,以富有张力的形式构成对空间进行扩充。随性涂抹的笔触与线条在视觉感受上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红、蓝、黄三种色块充斥画面,艳丽而不燥,浑厚之下反而透明。

img366

图7-38 《浴女》作者:蔡瑞蓉 画面中五个女孩的洗浴姿态生动而自然,非常入画。创作过程中,画家保留了人物造型的具象形式,肤色、衣服及水纹则赋予表现主义色彩,意象化的色彩语言产生象征性的意指,极富动荡感觉。

img367

图7-39 《天鹅回韵》作者:柳毅 水与色在画家笔下收放自如,舞者外形轮廓的“收”与背景中水色肆意流淌的“放”形成大开大合的张力,产生一种畅快的视觉呼吸之感。舞者手部的处理更是惟妙惟肖,水分饱满透明又精确控制在形体范围内,可见画家对水色分寸的控制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