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质量分析会发表有效言论

教师质量分析会发表有效言论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守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全体成员不遗余力、不吝时间、不惜代价。以下笔者摘录了不同类型教师的质量分析会的发言:十年磨一剑回想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那时的我只是个懵懵懂懂的新教师,对教师工作的很多内容都不甚了解,每天忙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等,总想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更引发笔者深思的是孙老师坚决拒绝在质量分析会上进行经验分享一事,令备课组长、年级组长一筹莫展。

教师质量分析会发表有效言论

“建平实验是创造奇迹的地方”,这是建校初期老师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其间充斥着全体同仁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自豪与激情,但同时也带给大家超负荷、高压力的胁迫感觉危机意识。为了守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全体成员不遗余力、不吝时间、不惜代价。

已经成为校本研修制度的质量分析会,被老师们称为“排在末位者的批斗会”,兔死狐悲,气氛之凝重、态度之严肃、心情之压抑,也令所有被评价者心情沉重。“任教初三是学校对你的充分信任,也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出自教学主管领导的官方语言让“育分英雄”“中考赢家”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大家的精神榜样、膜拜偶像,而一直在预备、初一年级小循环的老师自觉颜面扫地、信心无存。

以下笔者摘录了不同类型教师的质量分析会的发言:

档案9】

十年磨一剑

(说明:本项档案材料为2011年10月马樱老师经验分享的发言)

回想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那时的我只是个懵懵懂懂的新教师,对教师工作的很多内容都不甚了解,每天忙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等,总想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可是,业绩水平的高低是通过考试排名和班级评比等各项考核反映的。眼见一同进单位的同学已在各类教育、教学平台上崭露头角,而自己却成绩平平,心里不免有些焦急。

扪心自问,不能说自己不努力。同一年进校的老师都知道,我们几个新教师常常晚自修结束了还留下学生来背单词、默课文,常常备课到深夜。但是,我的精力花了许多,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第二年,我又重新回到了预备年级。重新披挂,再战预备,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教学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在备课期间,我用心在教学设计上,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在闲暇之余,我反复琢磨考题,分析每一课的考点……就这样,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中,我两个班一个从入学时的第16名一举跃居第5,而另一个则直升第一!为了巩固战果,我还利用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像师徒结对啦、小组评比啦、颁发奖品啦等等。无论是由于直接兴趣还是间接兴趣,反正当时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空前高涨的。

那一年,我在工作上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并且在质量分析会上交流了经验,当时心中真的充满了一股初战告捷的自豪之情!

可不曾想到,工作第三年我又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那一年,赵建芬老师加入了我校,进入了我组。同教初一的她,有着多年带教初三毕业班的经验,对初中英语的所有知识点都了如指掌。记得有一次考试考题比较偏,侧重了老教材的内容,几乎与牛津教材毫无关系,就是那次考试我遭受了“滑铁卢”的惨败。虽说仍保住了第二,但与赵建芬老师的第一竟差了9分,这个差距太大了。

第四年我再次回到了预备年级。可能是经历过了成败,我不再那么功利,一切向分数看齐。我已深深地领悟到学生的成绩只是一种表象,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内功”。于是,我开始沉下心来,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我给自己定下一条:无论在哪个年级都必须了解初中的英语教学大纲,知道自己所在年级阶段的学生英语所需达到的水平,并熟悉历年中考考题。其次,我还希望自己在课堂教学研究上有所突破。

自己的业务水平终于有了质的飞跃,学生的成绩也随着老师“内功”的精进而水涨船高。终于我的第一届初三学生毕业了,两个班级的英语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我班在浦东参加考试的学生中有1/3考入了市重点,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成绩。虽说历时七年才走完预备到初三的路,但也正是因为这段循序渐进的历程才使我得以打下坚实的基础,找寻到属于自己的英语教学风格。如今,我可以充满自信地肩负起初中每个学段的英语教学重任。

(以上档案材料来自建平实验中学档案室)

以上摘录的马樱老师的文字,记录了她历时7年才完成了初中学段完整的一个轮回的过程,其间她已经成长为一名有经验、有活力、有智慧并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骨干教师。虽然不止一次的从头开始的经历没有让马樱老师在挫败的阴影中不能自拔,虽然她在文中提及:“我已深深地领悟到学生的成绩只是一种表象,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内功”,但是分数始终还是影响其情绪的晴雨表,也是决定她得到领导同仁认可、获得专业自信的一块敲门砖。

【档案10】

成  长(www.xing528.com)

(说明:本项档案材料摘自2008年4月孙伟菁教师经验分享的发言)

我不知道如果我告诉大家我在建平实验的第一次做班主任的经历就是以失败告终的,大家会不会看不起我,但我曾经特别看不起自己。也许有些老师会安慰我,来校第一届的中考成绩你教的两个班不是在年级19个班中名列前茅嘛,但我还未来得及从教学成绩中汲取信心和力量,便经历了又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第二年留在初三年级的我接了两个基础最薄弱的班,虽然全力以赴,但一年下来也没有实现领导们“起死回生”的期待。我知道我让领导以及所有看好我的人失望了,但最失望的人其实还是我自己。多少次山重水复疑无路,多少次黔驴计穷、无能为力,多少次劳而无获、痛心疾首,多少次我在心里默默地骂自己:弱智、白痴、低能儿。所以今天坐在台上的我真是万般无奈、诚惶诚恐,思来想去我终于明白领导选中我发言的用意,那就是告诉大家:一时的成败算不了什么,酸甜苦辣皆有营养,失败成功都是收获;托起建平实验明天的不仅有资深教师、强势教师,还有我们这些不断成长、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以上档案材料来自建平实验中学档案室)

更引发笔者深思的是孙老师坚决拒绝在质量分析会上进行经验分享一事,令备课组长、年级组长一筹莫展。孙老师首次在建平实验带毕业班,任教的班级便独占鳌头,第二年留在初三接手排名最差的两个班级,虽然没有突飞猛进,但也没拖年级后腿,那一年的建平实验中学的中考语文成绩名列全区榜首。新一轮的两个平行班,在她的调教下,竟然超越了特色班位居全年级一、二名,这样的教学业绩加以宣传和推广难道不是得到学校赏识和同事钦佩的绝佳机会吗?

经过和孙老师的倾心交流,笔者发现,越是自律的教师越是高自尊,她无法保证自己是一个招招皆灵的常胜将军,而随时可能跌入谷底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让她面对目前的优势和辉煌也无法萌生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虽然经过笔者苦口婆心的开导与规劝,孙老师勉为其难地进行了交流分享,但她重重的顾虑、深深的伤痛引发了会场上不少老师的共鸣。

【档案11】

反  思

(说明:本项档案材料为2003年10月考质量分析会韩丽晶老师的发言)

这次月考我所任教的两个班考得很糟。6班由第4名滑到第11名,18班由第17名滑到第18名。其实,不用别人说,当事者心情最沉重。考试是无情的,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这句话不只是说给学生听的。但痛定思痛,这种场合不相信眼泪,理性的反思才有实效。

首先从6班说起。开始我想,原因是不是出在倾斜用力上。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从9月1号开学至今的每个双休日,十一的7天一直在家访,连最远的芦潮港、七宝外高桥都去了。这个星期还有最后三家要访。平时在班里忙于立规成习,了解学生动向,在一些突发事件到来时,帮学生调节情绪,调整心态。虽然很累,但毕竟一个月下来,学生与我亲近了,家长认同了,班级上手了,工作好开展了,校月考也来了。还有,我班的英语数学老师都相当尽责,总是抢时间插进来。有时我就想,把时间让给她们吧,我班主任的课来得及。等我插进去时,看见学生疲于奔命地赶作业,来不及吃饭,我的同情心就来了。心想,多给他们些时间吃饭睡觉吧。这时月考又到了。

昨天我们备课组把学生的单项小分打出来,心定了些。卷面100分,其中我们主观上能抓的只有第一部分的20分;课内文言文及默写6班的平均得分18.3分,还居年级第四。18班是15.8分,依然是年级17,保持了上次期末的水平。那么,分值就拉在了课外阅读及作文上。开始我还自我安慰地想,难道是我一个月内把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教退步了?难道语文学科的考试没有一点偶然性吗?但,纵有千条理由也不及现状的残酷来得真实。毕竟18班的毛××和陈××全卷只得30分,课内只有1分。虽然我在18班花了很多心思,但毕竟还没达到谭老师要求的那样,把学生领到家里看着默,盯人功夫还不够。

找到症结所在,我的心情释然了许多。

我相信,自己虽然不是领跑的那个,但肯定也不是拉后腿的那个。毕竟我不怕吃苦,而6班的学生信服我的话,18班的学生喜欢我的课。但愿信服我的6班能像从前那样寻回那一现的昙花,梦想18班能和李娟老师鼓励我时说的在我手中出现奇迹。

(以上档案材料来自建平实验中学档案室)

的确,单一的评价方式很难全面地考量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合作意识、情感付出等隐含在分数背后的诸多要素,比如韩老师双休日、节假日家访工作的精力投入,比如身为班主任对于任课老师的谦让、对于学生课业负担的体恤,比如语文学科一次考试的偶然性……而不容忽视的是教师内心的抵触情绪在潜滋暗长,比如韩老师在月考质量分析会上的教学反思,这篇文字名为检讨,却隐含着对质量观、评价观的质疑与商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