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认识绩效管理导向校本培训:直击效果

再认识绩效管理导向校本培训:直击效果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国务院的这一决定可以看出政府对公共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导向。笔者在第二章第四节论述了“绩效管理导向”的校本培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特别指出这种培训模式促进了“控制型”组织氛围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教师的职业倦怠。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模式、培训模式是完美无缺的,“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古典管理理论。

再认识绩效管理导向校本培训:直击效果

2009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会议指出,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规范津贴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策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分三步展开:第一步从2009年1月1日起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第二步从2009年10月1日起,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第三步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从国务院的这一决定可以看出政府对公共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导向。绩效工资首先在中小学施行,这就要求学校不仅在认识层面重视绩效管理,更要在学校管理当中贯彻执行绩效管理。

笔者在第二章第四节论述了“绩效管理导向”的校本培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特别指出这种培训模式促进了“控制型”组织氛围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教师的职业倦怠。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模式、培训模式是完美无缺的,“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古典管理理论。现在,尽管有人认为这种倡导科学管理的理论有很多的不适应性,但其实在学校管理、教师评价等方面,它仍然具有相当普遍的影响。应该承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理论的发展,绩效管理模式已经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它所倡导的责任原则、竞争原则、激励原则、奖惩原则和公平原则已经被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1]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不断焕发出生命力,在各级各类组织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绩效管理仍然是公共管理的主导模式

纵观当下公共管理的趋势,诚如欧文·E·休斯在其《公共管理导论》一书中所论述的,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无论是在人事还是在机构方面,绩效管理都正在发生转变。绩效评估制度比以前的制度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而绩效指标使机构的绩效评估有助于特定目标的实现。在公共部门中也可以进行绩效测量,虽然这种方法还不够完善,但也没有放弃对绩效指标使用的理由。[2]由此可见,绩效管理仍然是公共事业单位所采取的主导管理模式,实施绩效工资是推进绩效管理的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回顾反思建平实验中学建校初期的校本培训,虽然带有明显的绩效管理的倾向,但是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与科学、系统、成熟、完善的绩效管理尚存在很大差距,在制度建设、人性化变革等方面还需要加强。(www.xing528.com)

在目前这样的政策背景之下,建平实验中学不但不能完全放弃绩效管理,反而要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案,把教师的工作、培训、进修、评价都纳入绩效管理体系,以提高管理的效能。

2.绩效管理不等同于简单的量化考核

通常而言,绩效管理更适合考核教师工作当中可以量化的部分,如教师的工作量,包括周课时数、班级数、学生人数、进行公开教学或教育活动的次数、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的时数、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培训作业完成的分数等。在实施绩效管理的同时,也要兼顾教师工作当中难以量化的部分,诸如教师的工作态度、合作意识、责任心与爱心,教师参予培训的内在收获和滞后性的成果,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自我反思的能力等,因为这些因素恰恰更能表现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专业特性。在建平实验中学,有很多教师在规定的工作量之外,无偿地为学生奉献,给予学生难以测度的关爱,想方设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他们这些工作是难以测量的,但又是教育的魂之所在,是学校要积极倡导、大力弘扬的。管理者在实行绩效管理、进行量化考核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多元的评价方式,通过展示、交流、描述等“软性”评价,对教师的优秀表现进行肯定、赞赏、鼓励,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全体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