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结束语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结束语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的历史讲述到现在,基本上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历史本身仍在继续,它的延伸是无穷无尽的。这个过程后来被诺曼底征服所打断,大陆人再次统治不列颠,再次带来大陆的社会与经济制度。冲突的结果是议会成为国家的主权,从而为现代国家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模式。人被解除束缚,是发挥人的创造力的首要条件;而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则是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不过,英国的辉煌终究成为过去,20世纪两场大战耗尽了它的国力。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结束语

英国历史讲述到现在,基本上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历史本身仍在继续,它的延伸是无穷无尽的。

在一部通史中讲述英国史,必然只能讲一个梗概,把最主要的轮廓勾画出来,让读者了解其基本线索。因此“撮其要者而书之”,便只能以直陈史实为主旨,学术的争鸣与讨论就很少能体现。不过,我们在最关键的部分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多观点具有原创性,是我们长期研究英国史的心得,也是一种论争,熟悉英国史的读者都能看出这一点。许多观点与国内长期流行的说法不同,那些说法太陈旧了,照搬苏联史学界20世纪30年代的做法,说教多于史实,为了框架的完整性而任意裁剪历史,而不是从历史的真实中抽取结论。这是一种颠倒的历史学方法,表达不出历史的面貌。

在这部通史中我们看到英国历史的梗概大约是这样的:

在几个与大陆分离的小岛上,人类足迹虽不是不至,文明的曦光却迟迟不见,蛮荒时代长时期延伸,在岛上留下了石器时代遗迹。等文明由罗马军团的军事征服带来时,已经是基督教纪元的第一个世纪了。文明的迟到表明这些小岛在地理上的边缘性,事实上,这里是古代文明的西部疆界,再往西,是滔滔大洋,人类的主体文明要再等一千多年才有能力跨越这道障碍,把“旧世界”和“新世界”连接起来。

地理上的边缘性造成了文明的边缘性,英伦三岛一直处于西方文明的最边缘,既没有独立发展出自身的文明,又不能在西方文明中发挥主体作用。罗马占领结束后大约有200年时间,这些小岛似乎又被人遗忘了,静悄悄地再走一遍从蛮荒到文明的自生自灭之路。文明在罗马人撤离后居然也消失了,不列颠重新退回到野蛮时代。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极少见的,不过这足以说明不列颠诸岛的边缘性,罗马人撤离后,文明已经把这块土地抛弃了!

幸好基督教没有抛弃这几个小岛,尤其是当6世纪末圣奥古斯丁教皇之命在英格兰登陆后,这片土地又被拉回到西欧主体文明的框架里,若即若离地与欧洲大陆保持着某种联系,缓慢地发展出自己的“封建社会”。这个过程后来被诺曼底征服所打断,大陆人再次统治不列颠,再次带来大陆的社会与经济制度。这一次,大陆统治者把他们所征服的社会彻底改造了,不列颠完全融入西欧文化,从此后它再也没有摆脱过“西方”。

诺曼底征服把英格兰与法兰西纠缠在一起,此后英国便不可从欧洲脱身,它的边缘地位逐步被改变了,英法相争成了中世纪西欧史的主线之一。两地相争终于发展成百年大战,正是在百年大战中,法兰西成为民族,英吉利也成为民族。这一结果对英法、对欧洲都有巨大的影响,不久后,两国都建成专制政体,王权靠武力统一国家,建立集权的中央政府,民族国家出现了——这恰恰就是现代化所必须的先决条件!

此后,英国就处在幸运之神的召唤下了,它每走一步都体现出幸运,乃至一步步走完之后,终至跨进现代文明之门,率先发动了世界现代化。

英国的幸运是一环套一环的,它在14世纪发生农奴制解体,15世纪开始文艺复兴,16世纪进行宗教改革,17世纪就发生政治革命。如果说前几项变异还只是随西欧变局之大流而动,并无领先或特殊之处,那么从专制王权建立起,它的进展就特别顺利,幸运之星始终陪伴着它。专制王权即将建立时,一场玫瑰战争清扫了地基,把古老的领地军事贵族消灭干净。专制权力的建立几乎不费力气,结果就使这个权力不需要太强大,国家机器也不需要太完备。英国因此既不设常备军,也没有健全的官僚体系,地方势力仍发挥很大的作用,乡绅控制地方,能和王权抗衡。所谓“地方自治”的传统就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培植起来的,“生而自由的英国人”则是这一传统的天然产物。后来,当王权企图继续扩张并以法国为样板时,不强大的王权就和强大的乡绅势力——议会碰撞了,结果是“人民”战胜国王,专制权力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失败,而这正是现代化过程的第一步,把英国推进了现代化的大门。冲突的结果是议会成为国家的主权,从而为现代国家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模式。(www.xing528.com)

光荣革命后出现一个宽松的社会,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环境。工业革命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发动,这是一个最值得注意的问题。人被解除束缚,是发挥人的创造力的首要条件;而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则是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工业革命一旦发生,就把人类社会一切已有的文明全都撼动了,工业革命开创了一种新文明,它不仅是新的生产力,而且是新的社会和新的文化。总之,工业革命创建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我们把它叫作“工业文明”或“现代文明”。英国是走进现代世界的第一个国家,它领先了世界现代化。

现代化是可以“输出”的,凭借它的工业力量,英国把触角伸向世界,用早期资本主义的血腥手段,竟夺取一个世界帝国!这时,地图似乎为它重新画过了,英国从地理的边缘变成中心。地理的中心其实就是文明的中心,凭借这种新文明,一个小小的岛国成了现代世界的领头羊,其中的因缘,仍等待一代代的学者们去探寻。

不过,英国的辉煌终究成为过去,20世纪两场大战耗尽了它的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终于从世界帝国的顶峰上跌落下来,跌到与它人口和面积相匹配的位置上。但英国的“衰落”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是不是有更深层的文化、社会因素?这是否意味着某种“模式”的归宿,或一种“制度”的终结?再不然就如英国学者所说,是“工业精神的丧失”?当然也可能这只是一个自然的回归——毕竟英国人口少、资源小,它在工业文明的顶峰盘踞一个世纪本是一种超常发挥,如今当世界其他国家也终于都赶上工业文明时,英国回落到它的正常位置上,这本是一件正常的事?

英国的衰落只是相对的,在20世纪它并没有落后,它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只是无力领导这个潮流而已。20世纪英国丢掉了帝国,这也是一种时代潮流,对此英国并不情愿,但它仍能跟着走,而且当其他帝国一瓦解就烟消云散时,英帝国变成了英联邦。英国对变革常常抱一种顺应的态度,它一旦意识到某种变革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就很快会调整自己的立场,接受变革,哪怕它对此痛心疾首也罢。英国接受变革、接受民主,都是在这种心态指使下造成的,但这就使它最早走进工业社会,也最早走进民主社会。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就改变其殖民政策,让殖民地取得更大的自主权。因此20世纪英联邦取代英帝国,是一个漫长过程的自然结果。

另一个例子是君主制的演变。16世纪,君主的权力至臻顶峰,上帝之下,君主极尊。但17世纪开始,议会向君主的权力挑战,最终把君权一点点剥夺。在这个过程中,王权起初对抗,引发了内战;后来采取顺应的态度,到维多利亚时代完成了向“虚君”地位的转变。“顺应”是对历史潮流的服从,作为回报,英国的王位保留下来,仍然维持崇高的尊严;而世界上其他王冠则一顶顶落地。

贵族制向民主制的让步也是这样。在民众抗争的冲击下,少数人垄断政权的局面逐步改变,权力的范围一点点扩大,到20世纪完成向民主制的转变。这个过程也是漫长的,但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没有倒退。民主化过程充分显示了英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即和平、渐进、改革的方式,英国式道路是一条最稳健的发展道路。

由此可见,英国留给世界的遗产不仅是工业化、民主化、世界化、城市化——这些现代化有形的标志,而且还创造了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通向现代化的有效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成熟的发展方式。适时而变、和平渐进,这是社会变革的最佳选择,它要求社会每一个成员承担义务,对国家的命运负起责任。渐进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社会的共识,要求各方的妥协,每一方都不可以完全胜利,每一方也不可以完全失败。各方都要放弃自己立场的一部分,最终达成整个社会的利益平衡。这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政治技巧,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必须承担责任。

总而言之,英国是一个有意思的国家,它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英国的历史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蕴藏于历史本身而不在书写它的文字中。所以,我们希望读者透过书中的文字,去看历史本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