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义境融合:刘焕辉解析话语含义与交际场景的天然融合现象

义境融合:刘焕辉解析话语含义与交际场景的天然融合现象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焕辉“义境融合”即指话语含义与交际场景的融合。因此义境融合,是语言用于交际场景的一种天然融合,这是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回归具体的必然现象,体现了语言符号比其他符号更富于伸缩自如的弹性和变通使用的灵活性特点。由此可以进一步证明:“义境”之所以“融合”,是由于交际场景具有修补语义和提供语义线索的功能。◎我思我在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义境融合”的意思,100字以内。

义境融合:刘焕辉解析话语含义与交际场景的天然融合现象

刘焕辉

“义境融合”即指话语含义与交际场景的融合。

“义境”何以能够“融合”?话语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寓意又是怎么产生的?原来充当交际工具的语言这套全民通用的符号系统,本来就是从同一语言社会千百万人在千变万化的交际场景无数次地说(写)出的话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在这抽象概括过程中,必然要舍弃一些具体的、个别的、临时出现的言语因素和非语言的语境因素,专门抽取带共同性、确定性、全民通用的语言因素来,才能在同一语言社会中获得彼此认同和通用,比如汉语词汇系统中每个词的义项、组词成句的结构规则即语法规则,都应该是全民所公认和通用的,否则就无法充当交际工具和文化传承的载体。然而人们的言语交际又总是在具体的、千变万化的交际场景中进行。在口语或书面交际过程中,一方面因语言符号的有限性、抽象性与表达内容的具体性、无限丰富性之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而感到“言不尽意”;另一方面又要尽量避免说写的唠叨和过于直露而不宜把意思都说满、把句子结构都说全,故总得留下一些语义空白让对方根据场景所提供的线索去补充。这两方面都要求说话人善于借助交际场景中那些具有语义指向作用的非语言因素作为补充手段,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整地传达给对方,使有限的语言符号能适应话语无限的交际需要。因此当人们把抽象出来的语词符号组成话语重新返回具体交际场景中来运用,语言本身的抽象意义便很自然地融入交际场景,同那些相关的非语言因素结合而为所要表达的话语含义,并使交际对方能够理解。这种由抽象向具体的回归、语言义与交际场景的结合,简直达到水乳交融般自然的程度——这是人类语言的特性使然。让我们来剖析一个现实生活中最浅显的例子,看看“义境”是怎么“融合”的。下面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著名外科女医生,在三种不同场景遇到几乎相同的几问几答:

A.交际场景:手术室门外走廊上,守候着正在进行子宫肌瘤摘除手术的一个中年妇女的家属,焦急地等候手术室传出的信息。门开了,医生满头大汗走出来……

问:“切了吗?”病人家属赶忙围上去。

答:“切了。”医生边说,边点了点头。

根据场景提示,这“切了”的一问一答,无疑是指“肌瘤摘除”。

B.交际场景:一年后的一个星期天下午,这位连双休日都很少闲着的医生来到一伙离退休的老太太中间参加锻炼。

问:“切了吗?”几个刚退休的老太太围了上来。

答:“切了。”医生笑着点了点头。

问:“切了?像您这样全市有名的‘一把刀’也给‘切’下来了……”其中一位表示不解地直摇头。

答:“大家都一样嘛,还能例外?”医生很平静地边说边系鞋带。

根据场景提示,这里的“切了”是指办理离退休手续只能按年龄“一刀切”。

C.交际场景:锻炼完毕,医生回到家里。她见女儿还在看书,记起出门时曾交代她要把排骨和冬瓜切好,放入高压锅炖汤。

问:“切了吗?”医生从容地把运动衫往衣架上挂。(www.xing528.com)

答:“早就切好啦,都快炖烂了。”女儿一脸得意的样子。

根据场景提示,这里的“切了”是指切排骨和冬瓜。

看,“切”“了”“吗”这三个语词符号本来是从各种交际场景中抽象出来的,在辞典中都有全民共同理解的确定词义(包括有关义项),其组词成句的方式也是符合高度抽象的汉语语法规律的。但经组成“切了吗?”和“切了”这两个非主谓句进入不同交际场景后,无论是充当疑问句陈述句,其话语含义并不一样,却又都能顺利地进行思想交流。在医院和家里的对话,话语含义和字面意义一致,但“切”的具体对象不同,这是交际场景使抽象的语义具体化;而在锻炼时与那几位退休老太太的对话,就明显含有超越字面意义的寓意了。这是交际场景赋予话语的寓意。“切”这个词在辞典中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增加“到了年龄一律退休”这个义项。可见话语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寓意)总是语言本身的意义和交际场景中相关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脱离了交际场景,话语便成了空无所指的“躯壳”。据此可以肯定,一切话语含义都是一定交际场景中的具体意义,这是话语含义对交际场景的绝对依赖性,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及其所适应的水温、深度以及各种矿物质含量等赖以生存的条件就会死亡、干瘪一样。因此义境融合,是语言用于交际场景的一种天然融合,这是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回归具体的必然现象,体现了语言符号比其他符号更富于伸缩自如的弹性和变通使用的灵活性特点。难怪前引石安石先生在《语境与语义》一文说得那么肯定:“任何语义都必须在一定语境中才能得到实现;从不在任何语境中出现的‘语义’是一种虚构。”据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语法上讨论的“咬死猎人的狗”“鸡不吃了”以及“巴金的书”……这些歧义结构,都是从具体语境抽象出来的语言中的歧义;一进入交际场景,歧义便被排除了。由此可以进一步证明:“义境”之所以“融合”,是由于交际场景具有修补语义和提供语义线索的功能。它不仅可以使语言结构中的歧义得以排除,而且可以使原来抽象的语义得到具体的确定,还可以填补语言符号线性序列的语义空缺,并赋予它以超越字面意义的寓意。

◎我思我在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义境融合”的意思,100字以内。

2.说说下面这个故事中威尔逊的话为什么会产生幽默讽刺的效果。

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在担任新泽西州州长期间,他的一位好友、该州财政部长詹姆斯突然去世。就在威尔逊极为震惊和悲痛之时,一位政界人士打来电话说:“州长先生,我希望接替詹姆斯的位置。”威尔逊对此人迫不及待的态度极为不快,但他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平静地说:“没问题。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

3.一些语句脱离了具体的语境,语义就有了多种可能性,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歧义。下面几个句子都脱离了语境,请说说它们可能有哪些含义。

(1)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3)衣服洗得干净。

4.请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写出下面三个比喻句的含义,每条不超过10个字。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