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意事项:'以读促写'教学法中的问题

注意事项:'以读促写'教学法中的问题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教师在“以读促写”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师生互动中生成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在“以读促写”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以此来确定教学目标。

注意事项:'以读促写'教学法中的问题

“以读促写”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写作教学,它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阅读为依托,在阅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高写作能力。如果教师没有恰当指导,反而会使学生的写作出现机械套作的情况。因此,在“以读促写”教学中,教师一定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不要要求过高

初中生所处的学段,课标要求达到的目标是“文从字顺”“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教材中选取的课文,都是专家、教研人员精挑细选,或者经过时间的检验入选的,是经典之作。在实际“以读促写”教学中,教师以这些经典课文作为依托,如果讲解过于深刻,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师在“以读促写”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或深或浅的指导,对于学生“以读促写”的成果,也不要要求过高。

(二)找准“以读促写”结合点,不要生搬硬套

每篇课文都有作者独特的风格,都是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不管是单篇“以读促写”,还是单元整合“以读促写”,都要把握住每篇文章的独特风格,尤其是在单元整合“以读促写”中,要求同存异,在“同”中总结写作的一般规律,在“异”中比较每篇课文的闪光点。关注一组课文的“同”,并将其作为“以读促写”结合点,同时也要关注“异”,让学生有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杨绛笔下的老王,不仅写出了老王的善良和不幸,也写出了自己作为“幸运者”对老王发自内心的关心与愧怍。整篇文章虽是叙述了一些琐事,却有条不紊,行文线索十分清晰。鲁迅写长妈妈,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了长妈妈的小毛病,之后又写了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人物刻画生动立体。这两篇写人课文都有在选材中以小见大、叙述中详略得当、描写中多抓住细节等特点,这就是“以读促写”的结合点。但是我们在结合具体的文本时还是应该关注每篇文章的独特之处,并让学生懂得,文章要有自己的独特构思,不能生搬硬套。

(三)潜移默化促写作,不要操之过急

通过阅读来促进写作,这种教学方式是有针对性、有功利性的。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掌握应有的写作技巧、写作素材等,但在实际“以读促写”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学生有了独立写好作文的能力。这并不是说“以读促写”教学无用,而是写作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并不是速成的。“以读促写”的真正目的,是通过语文课必不可少甚至占主导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写作的兴趣,掌握写作的必需能力,从而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因此,在统编本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中应该遵循“以读促写”的特有规律,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不能操之过急。

(四)尊重学生主体性,不要大包大揽(www.xing528.com)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指挥者”“引路人”。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以读促写”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师生互动中生成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研究表明,学生普遍不喜欢“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以读促写”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以此来确定教学目标。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确定“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某一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分析文本的基础上,找出适合的“以读促写”结合点。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更有参与感,真正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所有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确定了教学目标,会更有学习兴趣,教师再加以引导,势必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要机械模仿

“以读促写”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水平。以教材中的选文作为例子,使学生通过这些选文掌握写作的能力。在“以读促写”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仿写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写作。这是“以读促写”的一种重要途径,但还是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防止学生在作文中机械模仿。在著名学者张中行看来,仿写是一把双刃剑,“初学,有利于速成;但过分依赖它,就会阻碍向高处远处发展”“仿作是儿童的学步车,扶着它走,目的是终于有一天,能够离开它蹦蹦跳跳。作文的蹦蹦跳跳是广取众长,融会成自己的所见所知和表达格调。这要到他人的汗牛充栋的篇章里去摸索,自己的千百次的胡乱涂抹里去摸索,总是坐在小书桌前照猫画虎是不成的”。模仿只是在“以读促写”初期学生探索写作的途径之一,不能把仿写作为“以读促写”的最终目的。在引导学生模仿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习作突破模仿的窠臼,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在“以读促写”的训练中,多角度多方式地进行训练;在单元整合教学或课文重组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每篇文章的异同,思考更适合自己的写法,在感知原文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明确,模仿只是第一步,单纯的模仿是没有灵魂的,只有不断在文本中探索、思考,才能找到自己的风格。

(六)平衡阅读与写作,不要顾此失彼

“以读促写”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但也并不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给写作教学让路,以写作教学为中心。近些年人们关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地位有不同的意见。有些人支持“阅读本位论”,认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阅读教学上;还有些人认为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标。理论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因此,我们不能将两种教学割裂开,或是重视一种教学而忽视另一种教学。在“以读促写”教学中,我们要重视阅读教学中可用的写作资源,但也不能过分凭借阅读教学来为写作教学提供“梯子”,对原本阅读教学的目标置之不顾。因此,教师还要注意平衡好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