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养成随文练笔的习惯

如何养成随文练笔的习惯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养成良好的练笔习惯都是一项基本功,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共同促进学生随文练笔能力的提高。如此一来,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对随文练笔的兴趣,忍不住想要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在极其放松的状态下完成随文练笔训练。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参与阅读,使学生练笔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练笔兴趣,积极主动地写作。

如何养成随文练笔的习惯

叶圣陶说:“语文学习需要基本功,写一篇文章,就语文方面来说,用一个字、一个词,写一个句子,打一个标点,以及全篇的结构组织,加工修改都要做到家才算好。而这些方面都得有功夫,都得养成良好的习惯。”

可见,养成良好的练笔习惯都是一项基本功,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共同促进学生随文练笔能力的提高。

(一)立足生活,提高练笔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直接来源。学生不仅能从广泛的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更能从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孙绍振认为:“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状况下,作文要写好,写得有灵气,第一条就是贴近自我,贴近自我的年龄和特点,贴近自我的七情六欲。”

教师在指导随文练笔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扩展到课外生活,围绕一个话题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去观察、去搜索、去发现身边的生活,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写作。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教师在命题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能力,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留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在平凡中发现值得记录的闪光点,将其作为灵感的源头积累起来,在写作时才能够信手拈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练习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在学习四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品味春之盎然、夏之苍翠、秋之明净、冬之苍劲,从生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将目光投向广袤的大自然,让学生看到春回大地,听见百鸟歌唱,闻到百花芬芳,感受春风轻拂面、春雨润物无声,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描绘春天。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其中一个触发点,以《校园的春天》为练笔题目,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教师也可以设置具体的教学情景,如学习《皇帝的新装》时,可以以小组表演的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促使学生对课本剧进行改写。如此一来,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对随文练笔的兴趣,忍不住想要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在极其放松的状态下完成随文练笔训练。

教师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学生搭建更多的交流发表的平台。比如,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作品集,编印班级优秀作文作品选,或者把学生的优秀练笔作业推荐给校刊,创建班级微信公众号,展示优秀练笔作品,让学生的作品拥有更多的读者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参与阅读,使学生练笔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练笔兴趣,积极主动地写作。

(二)贯通读写,丰富练笔素材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练笔素材,弥补初中生生活阅历的不足,引领他们思想的成长。所以,学生的随文练笔需要广阅读与深阅读共同支撑,从课内阅读扩展到课外阅读,从浅阅读延伸到深阅读,在日积月累的阅读当中,才能最终实现“下笔如有神”。(www.xing528.com)

1.拓宽阅读广度——海纳百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可见,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把获得的间接经验用到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当中,就会收获一个广阔的表达思考和抒发情感的天地。

学生在阅读时,要认真阅读教材内的阅读文本,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横向的扩展,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作品,在大量的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完成随文练笔作业。比如,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的后半部分,描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被吴用晁盖等人用计谋夺取的经过。杨志最终丢失生辰纲,学生单从这一点可能认为他是一个很愚蠢的人,不能对杨志这个人物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水浒传》中其他描写杨志的章节,如第十二回的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大水泊;第一百一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等章节,为杨志制作一份人物简介,并据此完成一篇练笔作业《我心目中的杨志》。

2.挖掘阅读深度——厚积薄发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并不缺少对文本的深度挖掘,但是教学的重点多局限于思想内容的解读,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整体上缺乏自己个性化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的随文练笔训练首先要有所思考,即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其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其获得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最后便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付诸笔端,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受和思考。

自我体验是深化认识、浸入文本的有效路径。九年级上册中《乡愁》写出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对于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来说,可能并没有很深刻的感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进行巧妙的转化。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可将乡愁转化为对家人的思念,让学生以《妈妈的味道》为题,写一篇小练笔。看到这个题目,学生可是大有话说,有学生写“妈妈的味道是早晨的牛奶香,给我一整天的力量”“妈妈的味道是周末回家桌子柴米油盐组合的饭香味儿”。有的学生父母外出工作,所以“妈妈的味道是手机听筒那一端的殷切叮嘱”,这种味觉与听觉的联合,若不是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怎么能把妈妈的味道表达得如此真切感人?借助学生的感性体验去把握抽象的理性价值,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层次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言语的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长期的深层次训练,这种阅读体验方式逐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伴随着教师把阅读引流向“写”,随文练笔教学就能够茁壮成长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