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材结合随文练笔:优化教学方法

教材结合随文练笔:优化教学方法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教材在随文练笔教学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学好写作就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开发教材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随文练笔的最好示范。在随文练笔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整体感知理解文章中心内容,领悟思想感情。这种趣味性的随文练笔让写作教学更脚踏实地,适合学生一步步攀登。这就需要教师贯通教材,确定训练主题,组织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训练。

教材结合随文练笔:优化教学方法

语文教科书是语文之根本,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叶圣陶曾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语文教材,“语文教材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宝藏——种种的书”。

语文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挑选的,“选入教材的文章是有严格标准的,它应该是思想性、艺术性、语言规范性的杰出典范,是数千年(包括当代)文化宝库中的精品”。

可见,教材在随文练笔教学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学好写作就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开发教材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随文练笔的最好示范。

(一)依托文本,使用教材练笔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构建,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力量,帮助学生输入和理解,将写作推向更深处。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感受越是深刻丰富,那么写作就越有可能变得丰厚饱满。当语文教师有效构建阅读教学时,学生的写作训练就会从一个阅读场中产生,“当教师对写作与阅读进行整合时,写作就‘贴’着阅读,阅读也就‘流’向了写作”。

经典的教材范文都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作意图。语文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需要教师紧扣文本,积极挖掘其中的练笔内容。在随文练笔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整体感知理解文章中心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其次,带领学生仔细品读文本、吃透文本、深挖文本,赏析词句,感知表达。紧接着,教师要组织学生认真研读课文,赏析借鉴文章的谋篇布局、描写方法等写作技巧。最后,教师要创设语文实践平台,在具体的情境中,迁移运用练习表达。比如,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篇优秀的人物特写,是学生升入初中首次接触到新闻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品读文本,进行模仿式练笔。

一是模仿修辞。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对形象的感受更加贴切。例如,“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她舒展开的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这些精妙的修辞,使整个动作充满了画面感,使读者可视可感,仿佛共同见证了这“飞天”凌空的动人一幕。

二是模仿描写方法。当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的时刻,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以此抒发了作者满怀的自豪。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练笔,引导学生感受侧面描写的好处。比如,假如你是在场记者,看到这位十六岁的中国姑娘赢得金牌,请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尝试创作文章的最后一段内容,并引导学生感受这两种描写方法的表达效果。这种趣味性的随文练笔让写作教学更脚踏实地,适合学生一步步攀登。

三是模仿动静结合的写作技巧。这一篇短短的新闻特写,有起有伏,动静穿插协调。“沉静自若”的跳水姑娘与她头顶漂浮的白云,身旁掠过的飞鸟形成对比,她“哧”地插进碧波里的身体与四面“悄然不惊”的水花共同构成了动与静的交响乐,动静互衬,增强了新闻特写的可读性,避免了此类文章容易给人索然无味的感觉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校运动会,抓住其中一名运动员的特征,尝试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进行描写。教师可以从中选取优秀的特写进行推送,让学生可以在校刊上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得成就感

教师创造性地开发阅读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学生通过修辞、描写手法、动静结合等写作技巧的品读与动笔模仿练笔。一方面,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这篇新闻特写与《消息两则》在表达方面的异同,更加准确地认识新闻特写的文体性——重视运用形象化思维,以形象化的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法,采用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另一方面也是在阅读中掌握了具体的写作知识,在实践中锻炼了写作技巧。(www.xing528.com)

(二)组合教材,巧设练笔内容

教材虽然为随文练笔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但是,教师在实际的随文练笔教学中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教材内的知识为基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拓展、调整、深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此外,教材的序列是相对的,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安排的顺序,可以在教学实际中灵活组合教材,制订真正符合学情的随文练笔专题训练序列。

1.按照相同主题组合教材

语文教材中有的单元按照相同的主题进行编排,但是在练习系统中缺少相对应的随文练笔训练。这就需要教师贯通教材,确定训练主题,组织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训练。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阿长与〈山海经〉》中善良、朴实的长妈妈,穷苦但真诚厚道的老王,《台阶》中憨厚、坚韧的父亲,他们虽然很平凡,但是他们的身上常常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大家务实、向善、求美。教师也可以打通教材,将不在同一册书上的课文联系在一起,比如,联系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中那个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树木的孤独的农夫。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平凡而伟大的“小人物”,他们默默做好自己,但是却给予周围人巨大的力量。教师可以将这些文本组合起来,设置“小人物”随文练笔专题训练,训练学生围绕主题写作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默默付出的“小人物”,或是每天为大家收发作业的课代表,或是在平凡岗位上尽情燃烧自己的园丁等,不定题目不限字数,减少对学生练笔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看到真事,说出真话。

2.按照相同写作方法组合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体裁十分广泛,有记叙文、散文小说、童话、说明文、新闻、古诗词等,虽然体裁众多,但是其中有相同的写作方法。教师可以组合相同或者不同文本类型的相同写作手法,认真寻找随文练笔的训练点,提高学生的练笔效率,使随文练笔真正成为沟通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有效途径。

长久以来,写作令学生苦恼,写景类作文尤最,学生作文写出来多是走马观花式的流水账。教师将教材里写景类的诗词、散文等结合起来,会发现除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顺序等写作方法,写景类文章具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情景交融,即作家在写景类作品中都不免借助景物描写来抒情言志。比如,七年级上册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中,春雨驱走了冬天,唤醒万物,改变世界的姿容;夏雨浇灌大地,热烈而粗狂;秋雨端庄又沉静,使人静谧、怀想、动情;冬雨透明、自然又平静,给人一种独特的温暖。作者抓住了雨极富情态的特点,在不同季节赋予了雨不同的“性格”,让雨也变得更加具有生命力了。《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描绘了“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的月夜景色,寄予自己安闲自适的心境。《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但是我们通过领略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能感受到曹操隐藏在背后的伟大抱负和博大胸怀。描写景物时,适当地融入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变得鲜活起来,文章显得灵动而富有感染力。通过学习不同体裁的写景作品中情与景的碰撞,学生自然能够认识到写景类作品景中含情、言中有心,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写景类练笔中,不仅要注意景物的描写,更重要的是兼顾自己情感的抒发。

总而言之,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新组织文本序列,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从主题、题材等方面寻找随文练笔的训练点。如此一来,随文练笔教学更趋科学合理,学生也能够重新认识文本,可以更加全面直观地掌握练笔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