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越教材限制,实现高效教学方法

超越教材限制,实现高效教学方法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超越教材架构,从而实现有效教学。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和认识也处于不断发现、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中。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前后不同的评论,足以激发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深入思考。在历史教学中,超越教材架构,通过多元的材料、多元的评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也会使学生对这场运动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实现教学目标。

超越教材限制,实现高效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超越教材架构,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如“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内容,2003年课程标准的规定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按照课标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解决这样的问题: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哪些史实?怎样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和认识也处于不断发现、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中。但由于各种原因,教材可能只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来解读和评析这场运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教材的同时,以尊重客观史实为前提,关注和合理运用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材料,更好、更全面地诠释教材。

教材上的“史实”,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教材中没有的“史实”,也可以适当补充。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这一环节的时候,通过补充讲述洪秀全的个人经历,既能够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让干瘪的历史知识丰富起来,这也为客观评价这场运动的性质和历史地位做了必要的准备。(www.xing528.com)

为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一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另类”观点,如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等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述,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评述太平天国运动的?

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评论。马克思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初,曾经这样评论太平天国运动:“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这个)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但后来,马克思改变了这一认识,对太平天国运动作了这样的评价:“(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前后不同的评论,足以激发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深入思考。

在历史教学中,超越教材架构,通过多元的材料、多元的评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也会使学生对这场运动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实现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