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熙时期天花防疫策略解析

康熙时期天花防疫策略解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康熙皇帝登基主政后,开始主动出击,防治天花工作走向系统化,这成为当时的基本国策。湖北候选知县傅为格用“种痘”之术治疗太子有功,被提升为武昌通判,后成为天花防治史上的关键人物。避痘所——承德避暑山庄两年之后,康熙下旨召傅为格入宫,专门负责皇室成员的天花防治工作。可知康熙帝对自己在全国推行种痘免疫法的成果非常满意。

康熙时期天花防疫策略解析

康熙皇帝登基主政后,开始主动出击,防治天花工作走向系统化,这成为当时的基本国策。北京城内设有“查痘章京”,相当于今天的全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门负责八旗防痘事宜;太医院下专门设“痘诊”科,相当今天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花分中心,还广泛征集名医,充实工作岗位。

康熙皇帝十分重视对传统隔离“防痘”方法的继承,在实施中有所创新。最著名的就是避暑山庄的选择和蒙古各部落首领围班制度的建立。由于天花的流行,清朝早期蒙古各部入觐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直到康熙初年,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尽管蒙古王公贵族们声称自己已经出痘,对天花有免疫力,但康熙皇帝仍然充满担忧“凡元旦来朝外藩王等,虽云已经出痘,朕犹虑之。伊等所云出痘,信耶?疑耶?”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热河兴建避暑避痘行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避痘所——承德避暑山庄。康熙皇帝规定,以后凡是没有出过痘的蒙、藏、回、维等上层贵族,想要觐见皇帝,可于每年七月到热河,九月随皇帝入围场秋狩,同时觐见皇上。天高气爽的秋天入觐,既避开了天花发作期,同时也达到了亲和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目的。

康熙“防痘种痘”的推行是从宫中开始的。康熙十七年(1678年),正值平定三藩之乱处于相持的紧要关头,5岁的皇太子胤礽不幸出痘。尽管前线连连告急,爱子心切的康熙皇帝日夜陪在胤礽身边,竟然连续十二天都没有批阅奏折。湖北候选知县傅为格用“种痘”之术(此为“人痘”,与后期从境外传入中国的“牛痘”不同)治疗太子有功,被提升为武昌通判,后成为天花防治史上的关键人物。为了庆祝爱子痊愈,康熙帝还特地举行了一系列的庆典活动,祭天颁诏,搞得十分隆重。(www.xing528.com)

避痘所——承德避暑山庄

两年之后,康熙下旨召傅为格入宫,专门负责皇室成员的天花防治工作。傅为格采用的“种痘”之术,是当时一种先进的天花治疗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甚至可能导致病人死亡,但康熙仍然在皇子们中开始了“种痘”试验,从此以后,清廷皇子种痘预防天花的制度正式确立,皇子二到四岁期间,在紫禁城或圆明园接受种痘,时间一般会选择凉爽的春秋两季,便于护理,由四名御医和十几个太监日夜看护,一般需要十余天左右的时间渡过种痘历程。自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后出生的20位皇子有17位健康长大成人,而在这之前的15位皇子,长大成年的仅有7位。随着种痘术在宫中的成功,康熙帝开始大规模推行天花预防工作,把它推广实施到八旗百姓,直至漠南、漠北、蒙古大草原等北方边境。当时在京的西洋传教士殷弘绪在写给一位欧洲教友的信中,曾叙述了康熙皇帝派人给蒙古族人推行种痘法的事情,并说效果很好,御医们回来时还带了病家为表示感激送的鞑靼(蒙古)盛产的许多马匹、皮毛。据《圣主廷训格言》记载,康熙皇帝晚年与王公大臣谈及此事时曾说:“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可知康熙帝对自己在全国推行种痘免疫法的成果非常满意。自此,天花在清朝得到有效抑制,满族人四处“种痘”的仓皇日子暂告一段落。虽然后世仍不免有皇帝死于天花之手,但比起早期清朝贵族大量感染天花死去则显得微不足道。在消除了天花的干扰后,满族人在关内彻底站稳了脚跟,这也为康熙皇帝缔造“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