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意识形态的哲学解析:历史背景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应用

意识形态的哲学解析:历史背景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应用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意识形态是一个哲学的概念。1797年,他在《意识形态原理》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观念科学——意识形态,认为它是所有其他科学的基础。意识形态在马克思的语境里是否定性的概念。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并没有一概而论否定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意识形态是信念体系,是一定阶级和利益集团的政治主张和理论体系。他们从否定的意义上表现出对意识形态含义的认识。

意识形态的哲学解析:历史背景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应用

意识形态是一个哲学的概念。在政治学、社会领域也应用颇多,它具有政治性内涵,但又不仅局限于政治领域,而是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没有一种意识形态概念获得该领域理论家的普遍认同……有多少意识形态理论家,就有多少意识形态理论。”[33]因此对于“意识形态”概念,必须从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历史加以梳理。

“意识形态”一词的创造者是法国哲学家安东尼·德斯图·特拉西(Antoine Destutt de Tracy)。1797年,他在《意识形态原理》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观念科学——意识形态,认为它是所有其他科学的基础。他认为我们所有的观念都是以身体的感觉为基础的,人类的普遍需求和欲望构成了法则的框架,用法则调节社会,使欲望能够得以实现。从特拉西最初的意识形态定义上可以看到,意识形态不是一般的观念,而是政治观念、政治制度的观念。同时代的拿破仑则认为这种观念学是一种“虚幻的形而上学”,这个说法影响了后来的人们,意识形态开始被用来指称“观念”本身;而且这种观念是脱离了政治现实的错误的观念。

一直到了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的概念才获得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认识使意识形态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以唯物主义为出发点,从社会物质实践方面来阐释意识形态,“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34]“所有的意识都是以某种方式和某种程度由物质生活条件和形式决定”。[35]社会物质生活实践是意识形态存在的基础,物质生活实践决定了意识形态的性质。意识形态是在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阶级社会中充满着各种利益冲突,统治阶级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就会利用意识形态思想家制作有利维护阶级统治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便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在马克思的语境里是否定性的概念。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具有一种掩藏、遮盖与扭曲的功能,本质上是虚假的、掩蔽现实关系的精神力量,是对社会现实的颠倒的反映。[36]“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有意识的、但是以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37]在这里,马克思把意识形态视为一种“虚妄的意识”,即意识形态如同眼中的现实景象,是一种“上下倒错”的现实版本。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并没有一概而论否定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意识形态从一个否定性概念变为一个中性的社会意识概念,列宁是促成这次转变的主要代表。列宁根据实际的社会状况,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一系列的发展,适应了革命发展的需要。列宁主要在肯定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范畴,他根据俄国革命现实情况,认为意识形态不完全是虚假的,也有科学的。列宁认为,社会中存在着“科学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就属于是这种意识形态。

除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西方学界对意识形态的理解有两种:其一是“中性化”的意识形态含义。意识形态是信念体系,是一定阶级和利益集团的政治主张和理论体系。《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是这样解释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哲学或政治哲学的一种形式。其中实践的因素与理论的因素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观念体系,旨在解释世界并改造世界。”[38]《布莱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认为:“意识形态是具有符号意义的信仰观点的表达形式,它以表现、解释和评价现实世界的方法形成、动员、指导、组织和证明一定行为模式和方式,并否定其他的一些行为模式和方式。”美国哈泼·科林斯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政府与政治》辞典对意识形态作了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观点就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关于人与社会本质的政治信念的综合体系:是一种最好生活方式和最佳社会机构安排的观念的有机集合体。[39](www.xing528.com)

其二是从否定意义上来使用意识形态。法国政治学家莫里斯·迪韦尔热认为,意识形态是“是一种维持或摧毁、维护或批判一种社会所采取行动的依据。”美国学者阿瑟·施莱辛格认为,意识形态“指的是以组系统的僵硬的教条和信条,人们根据这些教条和信条试图了解世界,并试图保存或改变整个世界。”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关于“意识形态终结论”[40]一直争论声不断,在这些争论中突出这样的主张,西方实行的意识形态会战胜其他各种意识形态,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他们从否定的意义上表现出对意识形态含义的认识。

国内理论界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对于意识形态普遍这样认为:意识形态是系统、自觉、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观念体系,作为一种观念,意识形态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相结合,通过一定的话语系统表达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意识。

在本文中主要从这些方面来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意识形态是一个综合性的历史范畴,是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思想家们对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关系和利益的自觉反映后形成的系统的、理论化的、完整的思想体系;[41]其次,它是社会生活中观念、价值和信仰的一般生产过程;最后,消费领域逐渐形成的消费意识形态,它使得“消费”话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观念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