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斯宾诺莎的影响及其在哲学简史中的地位

斯宾诺莎的影响及其在哲学简史中的地位

时间:2023-12-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他对斯宾诺莎的热爱也使他与摩西·门德尔松的友谊得到了增进。几年以后,赫德的《关于斯宾诺莎体系的若干谈话》引起了开明的神学家对《伦理学》的注意。在英国,斯宾诺莎的影响随着革命运动浪潮的推进越来越大。科勒律治在餐桌上大谈斯宾诺莎以招待客人。我们可以推测斯宾塞的“不可知力”的概念受益于斯宾诺莎的影响,因为他与那位女小说家[16]关系密切。

斯宾诺莎的影响及其在哲学简史中的地位

“斯宾诺莎并不打算建立一个学派,而且真的也没有建立”,但是在他之后的一切哲学都渗透了他的思想。在他死后,整整一代人都憎恨斯宾诺莎这个名字,甚至连休谟在谈到他的理论时,也称之为“可憎的假说”。莱辛曾说:“人们谈起斯宾诺莎时好像是提到一条死狗。”

正是莱辛为他恢复了名誉。在1780年那次著名的谈话中,这位伟大的批评家使雅可比大吃一惊,因为他声称,在他思想成熟以后,他一直是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他还断言:“除了斯宾诺莎的哲学以外,不存在其他任何哲学。”他对斯宾诺莎的热爱也使他与摩西·门德尔松友谊得到了增进。在他的伟大剧作《智者纳旦》中,他把一位依然在世的商人与这位已经去世的哲学家融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他所认为的理想的犹太人。几年以后,赫德的《关于斯宾诺莎体系的若干谈话》引起了开明的神学家对《伦理学》的注意。这个学派的领袖施莱艾尔马赫在他的著作中谈过“神圣的被开除教籍的斯宾诺莎”;同时,天主教诗人诺瓦利斯称他为“陶醉于上帝的人。”

雅可比让歌德注意到了斯宾诺莎,歌德——这位伟大的诗人告诉我们,他只读了一遍《伦理学》,就被完全折服了。这正是他日益深刻的心灵渴望已久的哲学,从这时起,这种哲学思想便贯穿到他的诗歌散文中。正是在这种哲学里,他发现了那个深刻的教训,即我们必须接受大自然加在我们身上的限制。

正是因为将斯宾诺莎同康德认识论结合在一起,才使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得出了各不相同的泛神论。正是从“自我保存的努力”之中,产生了费希特的“自我”、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尼采的“权力意志”和柏格森的“生命冲动”。黑格尔曾经批评斯宾诺莎的体系过于僵硬和没有生气,实际上恰恰是他忘记了这一活泼因素,只记住了斯宾诺莎将上帝视为法则的宏大构想,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这种法则被称做“绝对理念”。但是,他也曾坦诚地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成为一个哲学家,必须首先要成为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

英国,斯宾诺莎的影响随着革命运动浪潮的推进越来越大。年轻的叛逆者如科勒律治和华兹华斯都充满热情地谈论着斯宾诺莎(政府安插去监视他们的密探还以为他们在谈论他的鼻子[15]》,这种热情不逊于民粹派兴盛时期俄国知识分子们活跃的讨论。科勒律治在餐桌上大谈斯宾诺莎以招待客人。华兹华斯在他著名的诗句中捕捉住了这位哲学家思想中那种深邃的东西:

它沐浴在夕阳瑰丽的霞光中,

是轻盈的风和浩瀚的海洋

翱翔于蓝天,又藏在人们心中——

是运动,又是精神,驱策着

一切思维,和思维的对象,

在万物中运行势不可挡。

雪莱在长诗《麦布女王》的原注中引用了《神学政治论》的内容,并且着手将它译成英语,拜伦答应为译本作序。米德尔顿拿到了译本的一部分原稿,误以为是雪莱自己的作品,认为它是“小学生的思想,……太肤浅,不值得全文发表”。在后来比较平静的年代,乔治·爱略特翻译了《伦理学》,但她没有发表她的译文。我们可以推测斯宾塞的“不可知力”的概念受益于斯宾诺莎的影响,因为他与那位女小说家[16]关系密切。贝尔福特·巴克斯说:“当今的风云人物之中有不少人宣称,现代科学在斯宾诺莎学说中应有尽有。”

斯宾诺莎之所以对这么多人产生影响,也许是因为他的理论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魅力,而且每读一遍,都会发现新的东西。一切意味深长的至理名言都会对具有不同思想的人显示出不同的方面。我们可以用《旧约·传道书》中谈智慧的一段话评论斯宾诺莎:“第一个人不能彻底读懂他,最后一个人也不能完全理解他。因为他的思想比海洋还广阔,他的智慧比海洋还深邃。”

在纪念斯宾诺莎逝世200周年时,人们开始募捐为他在海牙建造一尊塑像。捐款从世界各地受过教育的人那里源源而来。从来没有一座纪念碑是建造在这么宽广的爱的基座上的。在1882年揭幕典礼上,勒南[17]作了非常精彩的讲演,讲演的结束语也很适合作为我们这一章的结束语:“如果谁在路过这里时,胆敢朝这个温雅、沉思的头像抛来一句咒骂,那就让他滚蛋吧!他将得到惩罚,就像所有粗鄙庸俗之人都会和不知何为神圣的惩罚一样。这个伟人站在花岗岩的基座上,向所有的人指明他发现的幸福之路,即使在千秋万代之后,有教养的旅行者经过这里,也一定会在心中默念:‘最真挚地洞察理解上帝的人,大概就在这里。’”

【注释】

[1]古茨科(Gutzkow)将这件事写成了一个剧本,该剧至今在欧洲舞台的保留剧目中还占有一席之地。

[2]一腕尺(one cubit)即由肘至中指尖的长度,约合18—22英寸——译注。(www.xing528.com)

[3]新教的一派,反对原罪说和洗礼——译注。

[4]Anthony(公元前82—前30年),古罗马军事家、政治家、凯撒的密友及同僚。凯撒被刺身亡后,他曾当众鼓动人民反对行刺凯撒的凶手布鲁图和卡修斯——译注。

[5]Maicbranche(1638—1715)天主教神学家,笛卡尔主义的主要哲学家——译注。

[6]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译注。

[7]参见尼采的话:“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感觉到权力的增加,就是阻力被克服”

[8]加利利(Galilee)今以色列北部一地区据《圣经》记载为耶稣童年时代生活的地方和他主要的传教地点——译注。

[9]注意,这两段引语所表达的思想,与后来的精神分析学中的种理论很相似,该理论认为:只有当我们没有意识到欲望的原因时,欲望才形成“情意综”或曰“情结”(omplex),因此,在对情意综施治时,第一个要素就是使欲望及其根源进入意识——也就是形成“充分观念

[10]惠特曼(Whitm an)语。

[11]《试观其人》(Ecce Homo 130页)这只是尼采的希望,而不是他的作为。

[12]Omar Khayyam(1048—1122),阿拉伯诗人、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关注的是宇宙本质,时间推移、人与真主等永恒性问题——译注。

[13]“我们总是抵制禁令,并渴望得到不让我们得到的东西”。

[14]Robespierre(1758—1794),法国革命家,曾因大公无私闻名——译注。

[15]“Spy-nosa”是“斯宾诺莎(spinoza)”的谐音,听上去有点像英语中“间谍”(spy)和“鼻子”(nose)——译注。

[16]指上文提到的乔治·爱略特——译注。

[17]EmestRenan(1823—1892),法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宗教家——译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