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点及表现:自闭症患者的共同注意力缺陷

特点及表现:自闭症患者的共同注意力缺陷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20年来,自闭症患者的共同注意力缺陷受到了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结果显示自闭症幼儿眼光交替的共同注意行为少于其他两组。Camaioni等因此指出并不是所有自闭症患者都存在共同注意力缺陷,自闭症患者的共同注意力缺陷是相对而言的。其次,自闭症患者存在共同注意力缺陷但并不表示他们所有的共同注意行为都存在问题而且不同的自闭症个体在共同注意力缺陷的表现上也存在差异。

特点及表现:自闭症患者的共同注意力缺陷

近20年来,自闭症患者的共同注意力缺陷受到了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众多研究表明,自闭症患者在共同注意力方面普遍存在缺陷,尤其是学龄前自闭症患者,他们相对于普通儿童和其他发展性障碍儿童而言很少出现共同注意行为,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自闭症患者完全没有共同注意行为。由于自闭症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性比较显著,因此自闭症患者的共同注意力缺陷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较高层次的共同注意力上(如主动发起共同注意行为来与他人分享兴趣或经验),但他们的较低层次的共同注意力(如被动的注意他人所指示的物品或事件)并不一定存在缺陷。而低功能自闭症在较低层次的共同注意力上就存在严重的缺陷,他们往往不能注意到成人所指的事物,更不能根据成人目光注视的方向来判断成人的注视点。自闭症共同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自闭症患者较少出现共同注意行为

关于自闭症共同注意行为的研究中多数是把共同注意行为作为非言语沟通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与发展迟缓儿童和正常儿童相比较来进行研究的。Charman等通过比较生理年龄为20个月的自闭症婴幼儿、发展迟缓婴幼儿和正常婴幼儿在非言语沟通能力上的差异。结果显示自闭症幼儿眼光交替的共同注意行为少于其他两组。Mundy等通过使用早期社会沟通量表(early social communication scale,ESCS)来测量自闭症、发展迟缓、正常三组儿童的共同注意行为、要求行为、社会互动行为三类非言语沟通行为。结果发现,自闭症与其他两组儿童在许多社会互动行为、要求行为上的表现并无差异,但他们的共同注意行为,明显比配对组儿童要少(发展迟缓组与正常组之间无差异)。在此之后又进一步通过纵向研究的方法,对自闭症被试对象进行追踪研究,在13个月以后发现,与对照组和控制组相比较,发展年龄在19个月以下的自闭症患者无论是在目光接触、 目光交替等较低层次的共同注意能力上还是在较高层次的社会互动和要求行为能力上都显著低于正常组;而发展年龄在19个月以上的自闭症患者,则只是在手指指示和展示等高层次的共同注意能力上才低于对照组。Mc Arthur与Adamson通过观察主试与幼儿的游戏互动过程,发现自闭症幼儿比配对组(语言发展迟缓幼儿)较少出现共同注意行为,同时发现很难用一般的方法(如指示、命名等)引起自闭症幼儿的注意,而是必须使用具体的方法(如敲打物品、将物品移到幼儿面前等)才能引发自闭症幼儿的注意。Sigman等通过观察三组被试在自然情境中与照顾者的互动也有类似的发现:自闭症患者在眼光接触、趋近照顾者、响应他人要求的行为次数则与其他两组儿童相似,但是较少出现注意力分享的行为,较少有手指指示、展示等行为。Lovaland等通过进行类似ESCS的半结构实验作业的方式比较自闭症、语言发展迟缓儿童、正常儿童在非言语沟通行为上的差异,发现自闭症组儿童在自发性指示行为上明显少于正常组和语言发展迟缓两组儿童。以上研究均表明自闭症患者很少出现共同注意行为,并且在主动展示和分享的自主性共同注意行为方面的障碍更为严重。

2.自闭症患者的共同注意力更多的指向要求行为而非指示或分享行为(www.xing528.com)

STone等使用结构式的前语言沟通评估法(pre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assessment,PCA),评估自闭症幼儿的非言语沟通行为,发现与发展迟滞组幼儿相比较,自闭症幼儿较多的出现要求性行为、较少的出现共同注意行为;自闭症幼儿很少使用手指指示、主动展示以及目光注视来进行沟通,而且经常以拉实验者的手这种比较直接的身体接触的方式来寻求协助;此外,自闭症幼儿的沟通行为的复杂程度也比配对组低。Stone等还对30名21~102个月的自闭症患者在学校中的沟通行为进行观察,同样也发现自闭症患者的典型行为是要求老师给予物品或关注,这些占所有行为的三分之二以上。我国学者周念丽的实验研究表明自闭症幼儿组更多地看向目标物品而非目标人物,自闭症幼儿更多地注视喜欢的玩具和食物,但是即使他们非常想得到这些玩具和食物,他们也不会和对照组的弱智儿童和正常组儿童一样,将视线投向成人,以目光传递内心需求,寻求帮助。他们只会将视线锁定在目标物上面。该实验还指出自闭症与正常儿童和弱智儿童最大的差异是他们不会运用指点行为而是用“拉”和“要人抱”的行为来唤起他人的共同注意。周念丽认为自闭症患者唤起他人注意的方式处于更低的心理发展水平上。以上研究均表明自闭症患者在想要得到某物时大多会采用拉成人的手走向物品的方式,少数自闭症患者能够采取目光注视、手指指示等行为让成人帮助得到其想要的物品,可见自闭症患者的共同注意行为是有目的性的,共同注意力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得到物品的工具,而不是与人分享经验和兴趣的交流行为。以上这些研究均可说明自闭症患者的共同注意力更多地指向要求行为而非分享行为。

3.自闭症患者共同注意力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

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可知,自闭症患者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在共同注意力方面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自闭症患者都存在共同注意力障碍。综合以往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自闭症患者在共同注意力方面是存在问题的,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某些自闭症患者不存在共同注意力方面的问题,如Camaioni,Perucchini,Muratori和Milone(1997)对平均生理年龄3岁1个月的3名自闭症患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3名自闭症患者在研究开始就出现了共同注意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甚至有2名自闭症患者出现了陈述性手指指示行为,另外那名自闭症患者也能够了解实验者的陈述性手指指示行为。Camaioni等因此指出并不是所有自闭症患者都存在共同注意力缺陷,自闭症患者的共同注意力缺陷是相对而言的。其次,自闭症患者存在共同注意力缺陷但并不表示他们所有的共同注意行为都存在问题而且不同的自闭症个体在共同注意力缺陷的表现上也存在差异。Mundy,Sigman和Kasari(1994)对平均生理年龄为44个月的30名自闭症患者的研究发现,心理年龄19个月以上的17名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只在高层次共同注意力上存在缺陷,而心理年龄19个月以下的13名低功能自闭症患者,则在高层次和低层共同注意力上都存在缺陷。其他研究也得出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在高层次共同注意力上存在缺陷,而在低层次共同注意力上无缺陷的结果。第三,不同年龄阶段或IQ的自闭症的共同注意缺陷也存在差异。有研究认为自闭症患者的共同注意力会像普通儿童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Charman(1998)通过对学前自闭症患者的研究后指出,自闭症患者的共同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发展和提高,即随着年龄的增长, 自闭症患者便逐渐的能对他人发起的共同注意行为做出回应,尤其是那些认知能力较好的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姜忠信等(2002)也指出,心理年龄20个月大以前的自闭症幼儿在自主性共同注意力和回应性共同注意力方面均存在显著缺陷或困难,之后他们的自主性共同注意力和回应性共同注意力均有阶段性的发展,所以说自闭症患者的共同注意有随年龄增加而发展的可能。总之,自闭症患者的共同注意力缺陷会因为自闭症自身发展情况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