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诸子对前人分类成果继承的研究

诸子对前人分类成果继承的研究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是孔子,他将《礼》、《乐》、《诗》、《易》、《书》、《春秋》六大类典籍加以整理,使之更集中,更精炼,以至于成为儒家之经典。其他诸子,不论其政治倾向、学术观点如何,但继承前人分类成果这一点,都是相同的;没有发现不同观点,更无标新立异者。这里,墨子同时称了四类典籍。

诸子对前人分类成果继承的研究

首先是孔子,他将《礼》、《乐》、《诗》、《易》、《书》、《春秋》六大类典籍加以整理,使之更集中,更精炼,以至于成为儒家之经典。

其他诸子,不论其政治倾向、学术观点如何,但继承前人分类成果这一点,都是相同的;没有发现不同观点,更无标新立异者。比如:

见于《墨子》者:“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洋于万物。”(《公孟》篇,两见)这里,墨子同时称了四类典籍。又,“故尚者《夏书》,其次商、周之《书》,语数鬼神之有也,重有(按,“有”应为“又“)重之”(《明鬼下》)。同时,分别说到《夏书》、《商书》、《周书》。以代区分“书”类典籍,完全和王室一样。又,墨子还说到“著在周之《春秋》”'“著在齐之《春秋》”、“著在宋之《春秋》”、“著在燕之《春秋》”(《明鬼下》)。在“春秋”这个大类目前,冠以国别区分,也合周制。

见于《庄子》者:“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老子曰:’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天运》)就所引之文而言,有孔子、老子,而二人语皆出自庄子之著作,因此可视为三人之共同看法,即三人称先王之典籍均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大类相称,和周时官府所藏完全一致。又,女商曰:“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纵)说之则以《金板》、《六弢》”(《徐无鬼》)。由此例又可看出,庄子对“六艺”分类的确认可。(www.xing528.com)

见于《荀子》者:“《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劝学》)。又,“况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诗》、《书》、《礼》、《乐》之分乎”(《荣辱》)。又,“故《诗》、《书》、《礼》、《乐》之道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故《风》之所以为不逐者,取是以节之也;《小雅》之所以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大雅》之所以为大雅者,取是而光之也;《颂》之所以为至者,取是而通之也”(《儒效》)。又,“故《春秋》善胥命,而《诗》非屡盟,其心一也。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大略》)。从《荀子》上述引文中可以明确地看出,荀子对前人之“六艺”,是完全接受了他们的分类观点的,六大类典籍,无一不如先人之观点。还必须看到的是,在《儒效》中,荀子对《诗》的再区分,如“风”、“小雅”、“大雅”、“颂”,也完全继承先人之观点。

孟子》中所记孟子对先人之分类,也完全是接受的。虽然,孟子没有同时称几类典籍之言论,但从他的言论中,完全可以看出他赞同先人对典籍之分类。比如,在《梁惠王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下》、《万章章句上》、《告子章句下》中,均有先称“《书》曰”再引书文者,在《公孙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下》中,先称“《礼》曰”,再引典籍之文。先称“《诗》云”再引诗文者,所见就多了,涉及《风》、《雅》、《颂》三大类诗中近三十篇诗文;有的还点到其下位类目,如“《鲁颂》曰”等。在《孟子·离娄章句下》中,孟子有一段话,后人多引之,值得一说。原文是:“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祷机》,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从这段话中,首先可以看出,孟子对“诗”与“春秋”两大类典籍是互不混淆的。其次,他认为“春秋”类典籍,不管称呼有何不同,但都以“国”相区别,且内容都为记载历史。据此可知,孟子的分类观念是相当明确的。

见于《韩非子》者:先称“《诗》曰”再引诗句;或先称“《春秋》记之曰”、“《春秋》所记”再引经文或传文;或先称“《周书》所谓”、“《周书》曰“再引周代书之文等,也见分类概念明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