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火绳滑膛枪在东亚的传播与应用:葡萄牙改造与日本战术创新

火绳滑膛枪在东亚的传播与应用:葡萄牙改造与日本战术创新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葡萄牙人对这类火绳滑膛枪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武器叫作火绳铳,在东亚大受欢迎。12另有证据说葡式火绳枪在此之前就传入了日本,走的是海上贸易的渠道。14日本人也做了战术的创新——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是他们首先发明了滑膛枪的轮射技术。15杰弗里·帕克写道,日本战国名将织田信长“早于西方二十年摸索出了滑膛枪轮射”。21帕克等人认为日本人比欧洲更早地采用了滑膛枪轮射,是没有问题的。

火绳滑膛枪在东亚的传播与应用:葡萄牙改造与日本战术创新

经典的手持火器在欧洲出现的时间和经典火炮是同一时期——15世纪后期。15世纪80年代的绘画中,士兵发射火铳的样子已经很有现代的味道。铳管细长,持拿时靠近脸颊,一只眼睛盯着枪管,是在瞄准。虽然从绘画中看不太清,但那时的火器有了杠杆的机括,只需手指稍稍一动,就能把燃烧的火绳放进火门。这个机括叫作火绳机(matchlock),极为重要,它让士兵可以将枪抬到眼睛的高度。枪尾抵住肩窝,一只手托住,另一只手射击。后来的几十年里,扳机加入了弹簧等其他改进机制,枪变得越来越方便。2

出现了这样的经典形制,火器在战场上越来越常见。15世纪80年代,持枪、剑、矛的士兵仍然比火枪手多得多,但后者开始稳步增长。西班牙的文献记载,15世纪80年代末到15世纪90年代初,火绳枪队对十字弓队,以及弓箭队的人数比例开始激增,那是因为在格拉纳达战役(1481—1492)中不断实验的结果。3西班牙火枪手带着他们的新技术前往意大利,加入了1494年开始的残酷战争,在1503年著名的切里尼奥拉之战中,火枪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火绳枪枪手从此在欧洲威名远播,到16世纪末,他们已经成为欧洲军队的核心力量,在陆军中占到了40%的比例。

葡萄牙人对这类火绳滑膛枪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武器叫作火绳铳(espingardas),在东亚大受欢迎。4这种枪传入日本的故事如此出名,葡萄牙旅行家费尔南·门德斯·平托(1509—1583)的《远游记》有很大功劳。他写道,苦难始于他和另外两个葡萄牙人为一名中国海盗干活,另一名海盗袭击了他们的船,接着又遭到“狂风暴雨”的肆虐,他们落入海中5,来到了新大陆——日本。当地主事审问了他们,他们吐露出葡萄牙“比整个中华帝国还要富饶,还要广阔”,主事对他们颇为欣赏,允许他们随意走动,而此时他们的海盗老板卖掉了自己的战利品。6

根据门德斯的文字,他的一个葡萄牙伙伴迪奥戈·泽依莫托(Diogo Zeimoto)恰好是个火绳枪高手。有一天,他快速地连续射下二十六只野鸭日本人大为赞赏,还让这位神枪手骑着自己的马回到城内,门德斯·平托和另一名葡萄牙人步行跟随,走了“好长一段路”。迪奥戈·泽依莫托给日本人看了他的火铳,后者照此打造。门德斯·平托写道:“如此一来,在我们离开之前(五个半月之后),这个国家已经有了六百支火铳。”7实际上,日本很快就铸造了几十万支。

门德斯·平托爱夸大其词,是个活跃在葡属亚洲的变色龙,却误打误撞参与了那里的所有重大事件,不过这一次,他的话却有合理的成分。另一份独立的葡萄牙文献确有记载,有三个葡萄牙人遭遇风暴到了日本,时间正是门德斯·平托自述的1542年或1543年间(虽然并未提到门德斯·平托)。8更重要的是,这个叙述也被日本的文献所证实,细节上稍有出入而已。这些文献记叙,在1543年9月,一艘中国船只带着一些葡萄牙人到达了日本西南的种子岛。9一个中国船员和当地人在沙地上写字交流,船员说那几个长相怪异野蛮人“并非恶人”。0葡萄牙人在要求下展示了他们的火铳:“岸边竖起了一个小小的白色靶子……那人用一只手抓起家伙(火铳),平伸向前,半眯着一只眼睛。当火焰从孔洞冒出,弹丸端端正正击中了靶子……所有旁观者捂上了耳朵。”11有人出高价买下了两支葡萄牙火铳,日本铁匠仔细端详、钻研,“几个月、几个季度过去,他们就想搞出一把新铳”,最后还是一位外国铁匠碰巧随另一艘船前来,在他的帮助下,日本人才算是学会了整套技术。12

另有证据说葡式火绳枪在此之前就传入了日本,走的是海上贸易的渠道。1540年东南亚就在用火绳枪了,有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前往那里,在那里居住,很多人见有利可图,买下这些火铳,带回了日本,也是合理的。并且,很多东南亚人也会前往日本,或者在东南亚的中国人也会这么做。就算葡萄牙人直接传入火铳的故事令人深信不疑,也不必排除其他多种途径的可能性。13

不管火绳枪是怎么到的日本,总之它找到了一片发展的沃土。日本正处战国时期,他们称火绳枪为“铁炮”,这是个早期的自造词。铁炮迅速传播,到16世纪80年代,火枪手在最强大的日本军队中已占三分之一。17世纪早期,火枪手的数量明显超过了长矛兵、弓箭手,在绝大多数日本军队中进入了武士阶层。14

日本人也做了战术的创新——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是他们首先发明了滑膛枪的轮射技术。15杰弗里·帕克写道,日本战国名将织田信长“早于西方二十年摸索出了滑膛枪轮射”。16帕克甚至猜想,火枪轮射就是从日本传回欧洲的,或许在欧洲的某个文献中真的会记载欧洲人是看到日本人的演示才学到了这项技术的。17他和其他学者都认为,在1575年著名的长篠之战中,织田信长就使用了这个技术。18这一点尚有争议。近来有两位日本史学者写道:“世人多将(长筱之战)胜利归功于三千火绳枪兵,他们列队三排,一边变换队列一边前进,一边向前射击一边退后装填,这个说法的真假还是一个谜。”19他们继续写道,这个“谜”起因于一份写于战争多年之后的记录,错误百出。而更早也更准确的记载(两位学者已经翻译成了英文)并没有提到火枪轮射,甚至相反地说火铳是一齐射击的。20(www.xing528.com)

在长筱之战上纠缠其实错失了重点。资料早就证明了日本人在其他一些战役中使用过火枪轮射。21帕克等人认为日本人比欧洲更早地采用了滑膛枪轮射,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就算如此,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里日本人也不是第一个。中国人至少在1560年就用火绳枪这么做了。

火绳枪和日本的故事太过戏剧性,所以冲淡了它和中国的故事。但很明显,故事一开始它就和中国扯上了关系。门德斯·平托抵达日本时说,他和伙伴是在为一个中国海盗帮工,日本文献甚至记录了这个为葡萄牙海难者充当翻译的中国人的名字:五峰。一些学者认为这个五峰其实就是16世纪中叶最强悍、最富有的海盗王直(卒于1559年)。他手下有上万随从,在16世纪50年代垄断了中国的海上走私贸易。22

这就无从考证了。但是有中国文献证明,是王直让明廷注意到了火绳枪,文献称王直于1558年归顺朝廷,一位官员命他制造火绳枪,他于是领命制造。23这可能是真的,但是,也有别的文献明确地说,火绳枪在王直归顺之前就已经在中国落地,并且是通过海盗这一载体实现的。16世纪40年代到16世纪60年代是东亚海盗的黄金时代,海盗中各色人种、各色民族混杂,大多数是中国人,各种文献也明确指出,他们也和日本人、葡萄牙人、暹罗人、“满咖喇”、“黑番鬼”、“黑白杂种”,以及其他“番贼”来往。24他们互相交换认识、技能和技术,一位学者说他们创造出了一种“混合海洋文化”。25虽然海盗并未大规模装备火绳枪,但火绳枪的使用是存在的,明朝官方就有记载。26根据一份文献记载,一伙由许氏兄弟领头的海盗“勾引佛郎机国夷人……自此东南衅门始开矣”。27许氏兄弟在双屿港建立了据点,根据一位学者的说法,这里“对东亚海员来说变成了各式火器的集散地”。28徐氏兄弟和其他海盗群体均有往来,包括王直,其中还有一个李光头。有文献说李光头手下有“一蛮酋善制火器”。29一位明朝将领抓获了他,复制、生产他的火枪,得到的鸟铳“论精密复杂跟番人自己的一样好”。30

1548年到1549年间,明朝军队在打击海盗中用了少量火绳枪。31随后几年,朝廷对这种枪兴趣日增,当地官员也推动建立了以火绳枪为核心武器的部队。32很快,政府军手里的枪就多过了海盗,明朝兵器厂生产的滑膛枪数以万计。33比如1558年,兵仗局就下令制造1万支鸟铳。34

许多问题还有待考证,因为海盗留下的记录实在太少,关于火绳枪是怎么抵达中国的,历史学家之间还有大量争议。35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明朝政府积极地接受了它,并让它成为明军步兵手里的利器。

这一点从一个人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来,他就是明朝最出名的军事将领和军事思想家——戚继光(1528—15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