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派文化大师如何精彩演绎老旦彩旦

海派文化大师如何精彩演绎老旦彩旦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上海戏剧界曾爆出一条新闻,以擅演少女、少妇著称的石筱英即将改演老年彩旦。沪剧《罗汉钱》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荣获剧本奖、演出奖。石筱英和扮演小飞蛾的丁是娥同获演员一等奖。石筱英的精湛艺术不仅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也受到专家们的很高评价,赵丹称她是“沪上极为难得的真正的海派艺术大师”。

海派文化大师如何精彩演绎老旦彩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上海戏剧界曾爆出一条新闻,以擅演少女、少妇著称的石筱英即将改演老年彩旦。原来当时新组建的上海沪剧团准备排练根据赵树理小说《登记》改编的现代戏《罗汉钱》。没想到领导安排角色时决定让她演媒婆五婶,她先是一愣,继而想到,这是领导交给的任务,不能犹豫彷徨,而且一定要努力演好。经过她不断探索,一个巧言令色势利媒婆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沪剧舞台。

沪剧《罗汉钱》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荣获剧本奖、演出奖。石筱英和扮演小飞蛾的丁是娥同获演员一等奖。《罗汉钱》的演出成功标志着石筱英在艺术道路上一个新的飞跃。从此她在这条新开拓的艺术道路上不断进取,先后塑造了《母亲》中坚贞不屈的母亲,《鸡毛飞上天》中自私自利的顾婉贞,《大雷雨》中刻薄势利的马老太,《雷雨》中善良质朴的鲁妈,《芦荡火种》中大义凛然的沙奶奶,《阿必大》中欺软怕强的雌老虎和《金绣娘》中阴险狡诈的老板鸭

在石筱英后期塑造的角色长廊里,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雌老虎。《阿必大》是沪剧传统剧目,很多前辈艺人都演过雌老虎的角色。石筱英借鉴吸收了他们的表演经验,又加以丰富发展创造。如开头那段自报家门的唱,她加入了大段插白,让角色叙述带儿子白相大世界的情景,既讲究语言节奏和气氛的变化,又运用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来揭示人物性格。在提到“宝贝儿子”时,眉开眼笑,特别是讲到“就此一张‘车’票勿曾买呀”,更是心花怒放,再配上用手帕抿嘴一笑的动作,一个贪小自私的村妇形象简直被演活了。她演雌老虎的凶横,不仅是打骂呼喝,还用一种咄咄逼人的眼神,使阿必大看见她就噤若寒蝉。她还通过雌老虎与陆阿大、婶娘各个层次的关系的处理表现这个人物欺软怕硬,笑里藏刀的一面,使角色具有一种极为难得的立体感。

石筱英晚年在《金绣娘》一剧中创造的老板鸭形象也使人久久难忘。为了演好这个伪保长太太,她对角色形体动作细细琢磨,想起口技演员孙泰学鸭叫时模仿鸭子走步的姿势,那种惟妙惟肖的神态使她受到启发。她又想起在乡下演出时看到村里鸭子受惊后急飞快步,鸭子在闲散时的慢走。她从形体动作上找到了感觉,在台上进行夸张的、绘声绘色的表演,把老板鸭刁钻阴险又愚蠢可笑的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从五婶到雌老虎,再到老板鸭,石筱英创造的三个反派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www.xing528.com)

石筱英的演唱也显得更加成熟、更加感人。《杨乃武小白菜》中“淑英告状”的唱段是她这一时期唱腔艺术的代表作。她用“凤凰头”这种不受板眼限制的散唱板式,并以传统“大园场”落腔来作大段“赋子板”的前奏。开头这段唱腔处理既表现了杨淑英在滚钉板后四肢无力而又精神紧张的状态,又以强烈的音乐气氛为下面无伴奏清板作好铺垫,达到了欲抑先扬的效果。下面的赋子板,八十多句唱一气呵成,她唱来口齿清晰,字正腔圆,运气自如,紧而不催,快而不乱,把杨淑英有胆有识、临危不惧、庄重沉着的性格刻画得很有深度。

石筱英的精湛艺术不仅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也受到专家们的很高评价,赵丹称她是“沪上极为难得的真正的海派艺术大师”。上海戏剧学院专门请她去给导演系、表演系的学生讲艺术欣赏课。课堂上回想起当年被赶出学校门的经历,石筱英不由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