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女子成年礼与上头,礼仪民俗介绍

女子成年礼与上头,礼仪民俗介绍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男子将娶命字,称冠礼。男子届将婚时,戚党备物以贺,父母邀客醮子,易其名而为之字,命以成人之道,谓之“簪花”。“上头”,既是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婚妆,也是一项婚嫁仪式。“上头”仪式要一次成功,不允许重新梳理。又麻阳县苗族姑娘出嫁前一天要“修眉”与“上脑”。

女子成年礼与上头,礼仪民俗介绍

元明以后,正式的笄礼逐渐消失。在民间,笄礼逐渐与婚礼合并,使婚礼有了成年礼的含意。这主要是体现在婚典前的“簪花”“女宴”“上头”等习俗中。这一变化不仅出现在汉族,在一些世居少数民族地区也一样。如以下六地区的地方志载:

嘉庆十六年(1811年)《宁远县志》:惟女子将嫁,俗有所谓“上头礼”,颇于古笄礼相近。

道光四年(1824年)《凤凰厅志》:冠礼久不行。厅人于子弟将婚时,亲友备礼称贺,易名而为之字。父兄延客醮子,命以成人之道,谓之“簪花”。女家亦如之。犹存古冠、笄之意。

道光八年(1828年)《永州府志》载东安县婚俗:择吉行上头礼。男家备花粉、茶果等送至女家,亦有用币者,亦于婚期前日具礼,儒家亦谓之“笄礼”。其实古者笄而字,不闻嫁而始笄也。又,男子将娶命字,称冠礼。

同治七年(1868年)《武陵县志》:婿家率其子告祖,醮于客位,谓之“贺郎”,女家亦告祖,设筵加笄,谓之“女宴”。

光绪四年(1878年)《龙山县志》:婚前一日……其女家父母亦于是日宴女,亲为女上头簪笄,谓之“带(戴)花酒”。

宣统元年(1909年)《永绥厅志》:冠礼,向不举行。男子届将婚时,戚党备物以贺,父母邀客醮子,易其名而为之字,命以成人之道,谓之“簪花”。女家亦如之。[39]

这六个地方的居住民众,在清代时以土家族苗族瑶族为多,其次是汉族、白族侗族,因此,基本肯定这些文献记的应该是这些地方的世居少数民族的女子成人礼俗。下面我们根据今人的调查研究,对土家族的“上头”习俗做一较为详细的介绍。

“上头”,既是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婚妆,也是一项婚嫁仪式。如张家界地区的土家族民间,在出嫁前的晚上夜深人静时,由新娘的亲嫂子和本家婶娘主持“上头”仪式,且不能被外人看见。届时,嫂子和本家婶娘带着由新郎家事先送来的黄杨木梳、红头绳悄悄走进闺房,并叫陪伴新娘的姑娘们暂时回避。然后点燃香烛纸祭神,新娘的母亲把女儿的头发解散,并用黄杨木梳象征性地在女儿头上梳三下,然后由一位善梳头的婶娘或嫂子把新娘的头发理成妇人的发式。土家族新娘“上头”的发式通常有三种,即粑粑髻[40]麻花[41]、太极头[42]。这由待嫁新娘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上头”仪式要一次成功,不允许重新梳理。这样就意味着新娘夫妇能一世恩爱,白头到老。梳完头后,嫂子或婶娘用新郎先前送的红丝线为新娘绣眉,使眉毛细而弯,如两弯蛾眉新月,并用红丝线将其脸上的汗毛绞尽,再用新郎家送来的煮熟的红鸡蛋在脸上滚三遍,叫“开脸”。富贵人家的女儿还要戴上各种金银首饰。“上头”仪式是土家族姑娘的成年礼仪,亦是土家姑娘人生一次重大转折仪式。[43]“上头”仪式中,待嫁女子还要唱“哭扯眉毛”“哭梳头”歌。

“哭扯眉毛”“哭梳头”,一般是和主持上头仪式的婶娘或者母亲对哭。如在龙山县的土家族,待嫁姑娘“哭扯眉毛”后,由嫂嫂或婶娘梳头,在将长辫子梳成粑粑髻后,就意味待嫁女子从此要结束姑娘生活了,要成为人家的媳妇了。在梳头时,有一番对哭。摘部分待嫁姑娘的“哭梳头”词如下:

我的婶娘,我的母亲,

看到梳子心里寒,看到梳子心里酸。

梳子好像一把刀,对着女儿要开刀,

梳子好像一把叉,叉了女儿要离家。

小小梳子重千斤,女儿一见寒了心。

婶娘也,你把梳子甩丢它,你把梳子烧丢它。

我的婶娘也,女儿的话不听了,你把女儿不痛了,(www.xing528.com)

你把头发一根一根数在了,你把头发一根一根理在了,

你把头发一根一根竖在了,你把头发一股一股打在了。

婶娘也,你的女儿年轻骨嫩的,你的女儿天事不知哩。

我生了牙齿,还没生板牙哩;

禁了头发,还没有长齐哩。

你的女儿哩,往日是你心头肉,今天为什么这样狠心了。

我的婶娘呀,从前梳的一条龙,今天梳的重上重;

从前梳得一条线,今天梳得团团旋;

从前梳得贵人头,今天梳得贱人头;

拖着辫子是贵人,挽成粑粑是成人。

拿起镜子照一照,我和同伴不像了。

我的婶娘,从前讲痛我爱我是假话,今天要赶我出门是真的。

怎么这样狠心,怎么这样下毒手了。

我的婶娘也……[44]

湖南的侗族、苗族地区,和土家族、汉族等一样,也是婚礼与笄礼合二为一了。如前引清道光五年(1825年)《晃州厅志》的编撰者同样认为,侗族民间将婚礼前的告祖仪式视为“及笄礼”,与古礼并不符合:“女行笄礼,亦于嫁前,是亦婚义。母醮其女,而命之嫁之义,非笄礼也。”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恰说明那时晃州厅的女子是将婚礼与笄礼合二为一了。

苗族女子的成年礼也是婚礼的一部分,如在绥宁县苗乡,“结婚典礼的头一天,新娘要沐浴全身,行‘开脸’的女子成年礼,已(以)表示闺女期结束”[45]。又麻阳县苗族姑娘出嫁前一天要“修眉”与“上脑”。出嫁姑娘在出阁先天晚上,要请村中有儿有女的长辈妇女帮忙修眉。修眉,用两根麻线搓成绳状,然后用嘴咬住麻线的一端,两只手分别各捏住麻线中间与另一端,形成剪刀状,先在姑娘脸上涂上少许热草木灰。然后用线在眉边和脑门上绞来绞去,直到把姑娘的两道眉毛修得又弯又细为止。修眉后,还要戴首饰,俗称“上脑”,表示姑娘时代已过去,进入成人行列。[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