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威廉的英格兰王位争夺:从合法继承人到国王的历程

威廉的英格兰王位争夺:从合法继承人到国王的历程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威廉早就公开表示过,他当之无愧地属于英格兰王位的合法继承人。爱德华曾私下许诺,在他辞世后让诺曼底公爵威廉继承英格兰王位。威廉克斯伯爵哈罗德摇身一变成为英格兰国王,如此迅捷地行事,着实令挪威国王哈罗德与诺曼底公爵威廉大吃一惊。

威廉的英格兰王位争夺:从合法继承人到国王的历程

1066年1月,英国王宫内显得格外阴沉,原来英格兰开国元勋爱格伯特王位之末代传人“忏悔王”爱德华驾崩了。

消息一传出,全国各地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因为爱德华无子嗣,那些自以为有资格继承英国王位的人,一个个都摩拳擦掌,摆出一副要决一雌雄争王位的架势。那时欲夺王位者主要有三,分别是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诺曼底公爵威廉、挪威国王哈罗德。两个哈罗德既非兄弟,更不相识,同名而已。此三人早想登上英格兰国王宝座,只是碍于爱德华为王族血统,名正言顺,且身体健康,三人都无由抢班夺权,只好于暗中部署力量,安插亲信,招兵买马,潜伏爪牙,忍耐待机。爱德华在世时,这三人倒还未有明火执仗、大动干戈之事发生。但他们心里都明白,一旦爱德华辞世,争夺王位之战实属必不可免,那时,谁能入得龙盘,就全凭个人本领的高强了。

这三人之中,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植根于英格兰,土生土长,基础雄厚。哈罗德的家族世代为豪门贵族,他的祖父曾经是国王手下的一名亲兵,跟随国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到哈罗德的父亲戈德温一辈,家族势力极度膨胀,英格兰人有不知国王的,却无人不知戈德温。戈德温生有五子一女,他将女儿许配国王爱德华,五个儿子先后封为伯爵,英格兰几乎成为戈德温家族的天下。1053年,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身染沉疴,一病不起,撂下个偌大的家业便气绝人寰了。哈罗德继承父亲爵位,成为新一代威塞克斯伯爵。凭借父亲余荫,加上兄弟策应,哈罗德在宫廷中如虎啸山林,全无敌手。哈罗德并不以把持朝政、做无冕之王为满足,他见爱德华没有后嗣,便跃跃欲试于王位,想在爱德华死后戴上英格兰国王的金冠。

无独有偶,就在哈罗德盘算着夺取王位的时候,远在海峡对岸的诺曼底公爵威廉也在为此事开动脑筋。威廉早就公开表示过,他当之无愧地属于英格兰王位的合法继承人。推其缘由,威廉的话也不是全无道理,因这威廉与爱德华有亲眷关系。早在威廉的父亲、老公爵在世时,曾将威廉的姑母远嫁英格兰国王,立为英王埃塞尔雷德二世之后,爱德华即是国王与姑母所生太子。从这一层关系说,威廉与爱德华是姑表兄弟,未出五服,是为至亲。两位表兄弟之间,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爱德华曾私下许诺,在他辞世后让诺曼底公爵威廉继承英格兰王位。

若说威廉争夺王位,凭着他与英格兰王族的亲属关系,在名份上还不至于全无道理,然而挪威国王哈罗德便与英格兰王位毫不相干了。但是既要夺取王位,就要为自己寻找理由。绞尽脑汁之后,哈罗德当真从其父辈的陈年老账中翻出一条理由,那就是,当年哈罗德的父王在位时,曾与当时的丹麦兼英格兰国王缔结一条约,条约规定他们两个国王之中如有一人去世而未遗下子嗣,另一人可继承对方的王位。

爱德华在世,三位觊觎王位者都不能不有所顾忌,因为国君在上,总是既成事实,夺其位者,不免名不正言不顺。但是,等到爱德华归西,国家无主,王统无着,这三个便明火执仗地干将起来。古语云,先下手为强。最早采取行动之人,乃是英格兰的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

哈罗德占有天时地利之便,因而行动最为迅捷。根据当时的英国法律,王位继承问题应由贵族会议来决定。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先是拥重兵于都城伦敦,然后遣人游说各王侯显贵,待到一切安排停当,他便召集贵族会议,演出了一幕劝进丑剧。王国内大小贵族惧于哈罗德家族的势力,为保住身家性命,不得不选举哈罗德为国王。爱德华在1066年1月5日辞世,1月6日举行葬礼。由于哈罗德下手早,他抢在葬礼这一天于威斯敏斯特教堂匆忙登上了国王宝座。

威廉克斯伯爵哈罗德摇身一变成为英格兰国王,如此迅捷地行事,着实令挪威国王哈罗德与诺曼底公爵威廉大吃一惊。二人眼见王位被别人抢去,都加紧秣马厉兵,搜罗文臣武将,准备以武力讨伐哈罗德。

就在哈罗德登基后不久,王宫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是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派来的使者。他声称:“威廉公爵提醒英国不要忘记,爱德华国王在世时曾许诺让威廉继承王位。如果英国人不履行这一诺言,诺曼底将向英国宣战。”哈罗德对这个狂妄的公爵不屑一顾,他高坐在国王的宝座上,傲慢地对那个使者说:“回去告诉你们的公爵,我是英国的国王,绝不受诺曼人的恐吓。”

诺曼底公爵威廉听了使者回来后向他传达的话,气得暴跳如雷:“好啊,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等着瞧吧!”从此,威廉更加积极地征兵备战起来,“你们随我去征服英格兰吧,我一定会给你们带来数不尽的财富和土地!”

在威廉的煽动下,欧洲大陆成千上万的骑士聚集到诺曼底。在威廉的统率下,一个个跃跃欲试地准备渡海开赴前线。当年8月,威廉的数百艘战舰集结在诺曼底的港口,待命出发。

海峡对面的英国,在国王哈罗德的动员下,也全民皆兵。哈罗德将重要兵力安排于不列颠南部沿海一线,国王又亲率一支舰队停泊在怀特岛附近水域,以成犄角之势,严阵以待于敌兵。

临出发前,威廉公爵的一个谋士十分不安地对他说:“公爵大人,此次远征我们会碰上以逸待劳的英军,胜算不大。就算我们能够打败哈罗德,也必定还会面对另一个强大的争夺王位的人。”“谁?”威廉微微一怔。“挪威国王哈罗德。”

威廉公爵极擅用兵之术,他听完谋士的回答,不觉皱起了眉头。的确,对威廉来说,渡海远征英国是一次艰难的战斗。何况,还有挪威国王这个素有“北欧海盗”之称的第三者在一旁观战呢?“如果他趁我立足未稳,联同英军对我来个前后夹击,或者等我辛辛苦苦打败哈罗德,他再来个渔翁得利,将元气大伤的我轻易击败,那真是太可怕了。”威廉盘算着,决定暂且按兵不动,看事态有什么进展再说。这样,威廉迟迟未发一兵,双方舰队隔海对峙了三个星期。(www.xing528.com)

也许真是天助威廉,局势很快有了转折。

当年9月,按捺不住的挪威国王哈罗德当众宣布:“我们的祖辈曾建立过一个大帝国,这个大帝国包括丹麦、挪威、英国在内。如今恢复这个帝国的时候到了。”他率200艘战舰,在英国北部的约克郡登陆,一路烧杀,向南奔来。

“集合军队,北上抗敌。”英国国王哈罗德于情急之下,顾不得前思后想,扔下南线敌军不顾,率军向北急行,在离约克郡不到2公里的斯坦福桥附近与挪威军队相遇。一场激战过后,挪威国王哈罗德竟战死,王太子高擎白旗投降。

斯坦福桥之战的第五天,英国的将士们正在约克郡国王哈罗德的帅帐前举行庆功宴时,一名兵士满身大汗地跑了进来,急切地对国王说道:“报告陛下,大事不好了!诺曼底威廉率领大队人马已在帕文西登陆!”

原来威廉趁两个哈罗德在北方争斗的机会,悄悄地在英国南方登陆,想从背后给英军一个猝不及防。

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的英国将士乍听到这个消息,都不免惊慌失措起来。

“快!集合军队,火速回师!”英王哈罗德知道已无法阻止敌人入境,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整军队,立刻赶回南部,把立足未稳的诺曼底大军歼灭在海岸边。

经过四天四夜的急行军,疲惫不堪的英军终于到达伦敦。稍作休整,国王哈罗德就带着军队和一支匆匆招募来的民军,昼夜兼程,挥师南下,杀奔哈斯汀斯而来。10月13日,英王哈罗德率大队人马抵达哈斯汀斯城内。

是夜,哈罗德的军队与威廉的军队形成对峙形势,一个城中,一个荒野,近在咫尺却无人敢立即接仗。若以军力论之,哈罗德一方有兵近7000人,而诺曼底威廉的兵力要少于英军。哈罗德兵丁虽众,装备却很差,骑兵极少,步兵居多,且大多是挥师南下途中临时招募,武器也是拼凑而成。而威廉一方,兵力虽寡,却皆为精兵强将,一半是骑兵,一半是步兵,骑兵以盔甲护身,兼备刀剑,步兵则使用硬弓利剑,此种步骑结合,远近战咸宜。除此之外,威廉的军队又于哈斯汀斯城外从容操练布阵,养精蓄锐,不仅熟悉了地形,而且是以逸待劳。而英军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气势自然要减去许多。

来日即将交手作战,英格兰与诺曼底双方根据各自的习惯度过了决战前的不眠之夜。英格兰人是喝酒唱歌,彻夜喧闹,兴奋不已;诺曼底人则沉稳冷静得多,临战之前向上帝求助,他们默默地祈祷、忏悔,并于次日凌晨举行弥撒礼,领受圣体,以求上帝与己在一起

10月14日清晨,东方破晓,晨雾散去,上苍似乎昭告人们,天气晴朗,是个战斗之日。哈罗德的军队在哈斯汀斯附近的圣拉克山上部署好方阵,以手执战斧或长枪的步兵排成密集的队形,同威廉的骑兵对峙。

随着一阵嘹亮的军号声,圣拉克山附近的山野里传来了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争夺英国王位的大战拉开了帷幕。诺曼底军队开始沿着山坡缓慢向前进发,经过一阵短兵相接,守方英军暂时居优势。而且战争开始不久,诺曼底军队中假传威廉已战死,士兵们都陷入恐慌之中,英军便继续向山下挺进,埋伏在道旁的威廉的主力部队待机给英军以沉重的打击,英军顿时溃不成军。当轻率出阵的英军士兵们尸横遍野时,威廉便率领诺曼底军队慢慢地向山顶缩小包围圈,国王哈罗德中箭身亡。战到黄昏时分,诺曼底的军队夺得了英军皇家的旗帜,占领了圣拉克山巅的英军大本营

哈斯汀斯战役结束后,威廉即率军乘胜向英格兰都城伦敦进发。一路上,诺曼底人势如破竹,锐不可当,轻而易举地攻陷了伦敦。1066年圣诞节,威廉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行加冕礼,正式登上英格兰王位。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诺曼底公爵摇身变成英格兰国王,是为“威廉一世”。因为他是以武力征服夺得王位,所以后世人又称他为“征服者威廉”。他所开创的王朝称为“诺曼王朝”,它统治英国近百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