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300年前的情感传递:古人如何用书信表达心意

2300年前的情感传递:古人如何用书信表达心意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泥板信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曾使用楔形文字刻成“泥板信”交流。两河流域缺少石块和木头,有的是黏土,人们便用黏土制成大小不同的泥板,然后,把芦苇管或骨棒削出三角形尖头,在上面刻字。当这种沉重的泥板信晾干或用火烧干后,就可以派专人投递了。

2300年前的情感传递:古人如何用书信表达心意

1976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一座战国晚期的秦墓中,出土了两封木牍家信,分别用毛笔隶书写在两块长23厘米、宽约3厘米的木牍上,每块木牍两面均有字,每块大约有200多字。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家信文物

竹简写的信越长,用的竹简(用来写字的竹子片)就越多,携带起来很不方便。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一封长信,竟一下子用去约3000根竹简,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费了好大劲才抬进宫去。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落后,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通信方式,所以人们只能通过书信进行交流。难怪,古人对家书看得很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可以与家人交流情感,一些重要信息也要通过书信传递。

泥板信

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曾使用楔形文字刻成“泥板信”交流。(www.xing528.com)

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两河流域缺少石块和木头,有的是黏土,人们便用黏土制成大小不同的泥板,然后,把芦苇管或骨棒削出三角形尖头,在上面刻字。用三角形尖头笔刻字肯定是上粗下细,如同木头楔子,所以人们把这种文字形象地称为楔形文字。当这种沉重的泥板信晾干或用火烧干后,就可以派专人投递了。

纸草画

埃及人创造了一种用草当作纸书写的纸草画。这种草盛产于尼罗河沿岸,人们把它的茎逐层剥开,剖成许多长条,然后联结成片,压平晒干后,用削尖的芦苇蘸着颜料来写信或绘画。

当最理想的书写载体——纸发明之后,纸质书信逐渐流行,其他材质的书信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