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界泰斗庄晚芳及其对茶的贡献

茶界泰斗庄晚芳及其对茶的贡献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庄晚芳,1908年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栽培专家,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晚年致力于茶业的宏观研究,对茶历史以及茶文化的研究做出贡献。庄晚芳学术论著数量多,内容广,针对性强,有独特见解,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1957年,庄晚芳的另一本关于茶树栽培的理论著作——《茶树生物学》出版了。此外,庄晚芳对茶树分类的研究,也有较深的造诣。此后,有人通过茶树细胞学研究,证实上述分类较为客观。

茶界泰斗庄晚芳及其对茶的贡献

庄晚芳,1908年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栽培专家,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毕生从事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在茶树生物学特性和根系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晚年致力于茶业的宏观研究,对茶历史以及茶文化的研究做出贡献。

庄晚芳学术论著数量多,内容广,针对性强,有独特见解,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他编著的《茶作学》,早在1959年就被译为俄文,在苏联出版。他撰写的《中国的茶叶》及主编的《中国名茶》和《饮茶漫谈》均被译为日文,在国外发行。1978—1979年,他撰写的《一日千里的祖国茶业》及《龙井茶香忆总理》在香港《大公报》上连载后,引起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以及国际友人的强烈反响和高度评价。

庄晚芳是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重视并善于总结群众丰富的茶树栽培经验,主持并参加茶树栽培基础理论研究。1956年,他编著的《茶作学》,是我国现代茶树栽培学的一本重要专著,既系统总结了我国茶农的宝贵经验,又全面介绍了苏联种茶的先进技术,对我国茶树栽培的实践及理论,都有较大的影响。1957年,庄晚芳的另一本关于茶树栽培的理论著作——《茶树生物学》出版了。这是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茶树生物学特性的专著。该书对国内外茶学界长期争论的茶树原产地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证,既批驳了茶树原产印度的观点和二元论的观点,进而从野生茶树状况、人类利用习惯、栽培历史以及边缘植物的分布规律等方面,科学地推断“云南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四川、贵州越南、缅甸和泰国北部是原产地的边缘”。该书在论述茶树原产地和茶树形态学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茶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特别对分枝习性、新梢形成和根系发育及其与茶叶产量的关系,做了较详细的分析,使茶树修剪、茶叶采摘和茶园耕作、施肥等技术措施有了较系统的理论依据。它标志着我国茶树栽培开始从传统经验上升到现代科学水平。(www.xing528.com)

此外,庄晚芳对茶树分类的研究,也有较深的造诣。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茶树生物学》一书中明确指出,国外的各种茶树分类法“均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有茶树类型”。60年代初,他提出了将中国茶树区分为7个主要类型的意见。1981年,他和刘祖生、陈文怀合作发表了《论茶树变种分类》一文,以茶树的亲缘关系、主要特征、特性和地理分布等为依据,综合多年的研究资料,提出将茶树划分为云南、武夷两个亚种和云南、川黔、皋芦、阿萨姆、武夷、江南、不孕7个变种。此后,有人通过茶树细胞学研究,证实上述分类较为客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