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界中国:异国挑战与超越

茶界中国:异国挑战与超越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印度、锡兰和日本,都是使用源自中国的种茶、制茶技术,还在近代很短的时间里就超越了原本的茶业大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日本还积极地投入了茶叶的广告宣传,参与了世界博览会来宣传本国的茶叶品质。英国减低包括锡兰茶在内的本国殖民地茶入口税,造成中国茶入关税每磅都比锡兰茶多2便士,茶价高昂影响市场拓展。如果买主指名要买华茶,他们就将自称为华茶的茶叶卖给他,但并不是真正的华茶。

茶界中国:异国挑战与超越

印度、锡兰和日本,都是使用源自中国的种茶、制茶技术,还在近代很短的时间里就超越了原本的茶业大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世界茶叶发展史之中,印度和锡兰的茶业发展轨迹很类似,相对于中国,虽然她们的种茶历史短,但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销售方式推动下,发展却极为迅速。

日本的种茶历史在三国之中属于较为悠久者,可以一直追溯到1169年。可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的种茶技术都是向中国学习,在几个世纪之中,日本并没有发展出自己的种植技艺和特色。直到1895年,日本国内的茶叶产制工艺都是依赖中国茶农的传授,可是随着中国茶叶的出口量逐渐萎缩,印度和锡兰逐渐崛起,日本也迅速调整了学习的方向,转而向印度学习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他们从印度、锡兰引进茶种,并且学习加工技术,重视茶叶的种植技术研究,到1897年便开始引进机器来加工茶叶。1915年,日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茶叶研究机构,叫作茶业组合中央会议所,并且还在静冈县设立了专门的红茶研究所,专门研究茶叶的加工工艺,有效地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与此同时,日本还积极地投入了茶叶的广告宣传,参与了世界博览会来宣传本国的茶叶品质。1876年,日本通过参加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将产于日本的茶叶推向了美国、俄国等茶叶消费国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此,日本茶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的注意,越来越多的日本茶叶品牌推向全球,让日本茶业成为独树一帜的茶产区。

锡兰和印度隔海相望,1796年成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70年代,殖民政府大力发展锡兰茶叶种植,咖啡橡胶等传统种植业都让位给新兴的茶业,产业结构就此改变。到20世纪初,锡兰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茶叶生产、出口地区。1948年2月,锡兰独立,茶叶、橡胶和椰子依旧是锡兰三大支柱产业,茶叶的地位尤其重要。1965年之后,锡兰有20多次都位于世界最大茶叶出口国位置,茶叶出口创汇占据外汇收入的三分之一。茶产业的崛起影响了锡兰的经济,对于世界茶业尤其是中国茶业更带来了深远影响。

锡兰茶业的发展离不开英国资本家,他们在锡兰开辟茶园,从印度引进选种、育苗、管理和采摘的技术,十分重视茶叶种植的科学性。锡兰的茶园很多都分布在山区,必须精心选址,才能防止水土流失。而且锡兰茶叶采摘有明确的标准和制度,常年可采摘,每年可达到二三十次之多,平地茶每7天采摘一次,高山茶9天采摘一次。采摘之前,要让新芽长到一定的长度,采摘一芽二叶,第三叶残留树上,让其发新芽,增加后期产量。

*肯尼亚茶园

*肯尼亚蒙巴萨(www.xing528.com)

*茶与威士忌酒调配

*品茶

先进的生产方式让锡兰茶的产量不断上升,19世纪70年代,每英亩产量在400磅左右,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就超过了500磅。但此时作为茶业始祖的中国却还在坚持小农经济,并且对于茶树的管理、育种没有高度重视,每英亩的收获量远远不及锡兰。资本主义种植园制度和现代科技结合的经营模式让锡兰迅速成了茶叶大国。

英国对于锡兰茶业的发展始终着力保护,出于自身目的,英国千方百计扶持锡兰茶,排挤中国茶。在锡兰,英国提供了大量低价土地保证金,豁免税金和出口税,鼓励出口。英国减低包括锡兰茶在内的本国殖民地茶入口税,造成中国茶入关税每磅都比锡兰茶多2便士,茶价高昂影响市场拓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甚至只允许进口本国殖民地茶,禁止入口他国茶。为了提高锡兰茶的知名度,英国茶商用中国好茶和锡兰茶混合,再以锡兰茶名义卖出,逐渐改变消费者的习惯和认知。如果买主指名要买华茶,他们就将自称为华茶的茶叶卖给他,但并不是真正的华茶。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国外亲眼看到了很多著作中出现污蔑华茶不清洁的画面和言论,让爱喝华茶的人再也不敢喝。而且在锡兰的茶业扩张费中,就有一项“华茶排斥费”,足见英国和锡兰对于华茶的排斥之心。

锡兰茶业经济的发展,让当地的传统产业结构发生改变,奠定了现今斯里兰卡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产业格局。种茶的收益让很多茶业资本家获得巨大财富,更重要的是它冲击了世界茶业贸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