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窑黑釉建盏:茶界中国的茶文化

建窑黑釉建盏:茶界中国的茶文化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窑黑釉普遍采用蘸浸法一次性施釉,且釉层普遍较厚,釉汁肥润。这也是建盏的特点之一。由于釉料配方的不同,窑内温度及气氛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建窑黑瓷釉面又呈现多种纹理。同时被荣西禅师带去日本的,还有建盏。刚到日本的时候,建盏只是作为寺院里日常的杂物。

建窑黑釉建盏:茶界中国的茶文化

闽北地区的土壤,富含铁质,所以烧制出来的瓷胚有着天然的红、黄颜色。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盏就是采用了这种特殊的土壤,因为釉中含有铁和微量元素的差异,再加上不同的烧制温度,导致釉面会形成各种各样奇特的斑纹,形成了黑釉盏独特的装饰效果。这些天然产生的图案,有的好像细密的兔毫,有的则像是鹧鸪鸟胸前的羽毛,还有的是不可名状的白色圆点,就好像盏里布满了珍珠,又好似一颗一颗的油珠挂在上面。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不经意之间会出现一些神奇的图案,炫彩的迷幻釉斑就好像夜空之中的星辰,熠熠生辉,令人啧啧称奇。因为建盏这种奇特的效果,精品盏会被进贡到朝廷中,底部会刻上“供御”、“进盏”等字样,显得更加尊贵。

建窑黑釉属于古代结晶釉的范畴,黑釉的釉面花纹与华丽的彩绘或繁缛的雕饰不同,它们是釉料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中产生变化的结果,似为“窑神”之作,产生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建窑首创的兔毫等结晶釉变化莫测,博得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和赞颂。建窑黑釉普遍采用蘸浸法一次性施釉,且釉层普遍较厚,釉汁肥润。由于建盏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其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有余釉在高温易于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也是建盏的特点之一。建窑黑瓷玻化程度较高,釉面光亮但不刺眼,给人以宁静庄重之感。由于釉料配方的不同,窑内温度及气氛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建窑黑瓷釉面又呈现多种纹理。对于这些釉面纹理的命名,陶瓷界尚有不少争议,按照一些约定俗成的称呼,大致将它们分为乌金(绀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及杂色等六大类。(www.xing528.com)

建盏的坯土之中铁含量成就了它无与伦比的美,却也造成了烧制的困难。因为铁含量,建盏烧制的时候非常容易变形,再加上釉面的纹饰形成充满了不可控制的随机性,所以建盏的成品率非常低,往往烧制上几万件才可以得到一两件精品,成本之高昂不可想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宋末元初的时候,斗茶之风逐渐降温,因为斗茶而盛极一时的建盏也逐渐失宠。到了元中期,建盏已经在各类瓷窑之中彻底绝迹,只留下了一段让人缅怀的记忆。

当建盏在中华大地上逐渐消失的时候,却因为一些远渡重洋的僧人,让它在一水之隔的东洋获得了全新的生命。盛唐时期的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大批的日本僧人来到中国,学习禅宗佛理,也掌握先进的大唐文化。这些人将饮茶的风气唐朝引进到了日本,到南宋中后期,日本临济宗初祖荣西禅师来到中国,将宋朝的点茶法带到了日本,并发扬光大。同时被荣西禅师带去日本的,还有建盏。刚到日本的时候,建盏只是作为寺院里日常的杂物。一直到荣西禅师第三代弟子圣一国师来到宋朝,在浙江天目山径山寺跟随南宋佛教泰斗无准师范、著名禅僧虚堂智愚学习禅法,并将天目山所产的黑瓷茶盏带回了日本,才让日本拥有了这一绝代的天目茶碗,并发现了这种茶盏之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