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彝学信息检索研究缘起介绍

彝学信息检索研究缘起介绍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彝学是一门以彝族为研究对象的学问。特别是在众多研究中,关于民族学信息检索的研究少之又少,彝学信息检索研究至今仍是空白。因此,开展彝学信息检索研究丰富了彝学应用研究,是彝学学科体系完整性及发展成熟的需要。

彝学信息检索研究缘起介绍

彝学是一门以彝族为研究对象的学问。20世纪以来,因彝学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彝学应运而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中期彝文古籍的大量翻译出版,云、贵、川各省、州(市)及县级彝学研究会的成立,预示着彝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的条件逐渐成熟。进入21世纪,彝学研究不断发展,一些高等院校恢复了彝语文专业的招生。2013年全国第一次招收彝学专业硕博研究生,标志着彝学的学科地位得以正式确立:彝学是一级学科民族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学科代码为0304Z2,与藏学、蒙学并列。[1]36-40特别是近年来,彝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国际显学,中央民族大学及云、贵、川各省的高校纷纷成立彝学研究机构,建设研究基地和平台,开展彝文古籍、彝族历史文化和彝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广泛收集实物,建设彝族文化博物馆,将彝学研究向广度、深度推进。但长期以来,科研手段落后,理论方法陈旧,学术特点不突出,乃至研究重复,至今尚未形成很好的比较完整的现代彝学学科体系。特别是在众多研究中,关于民族学信息检索的研究少之又少,彝学信息检索研究至今仍是空白。从学科发展和学科完整性的角度考虑,彝学研究应向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发展。技术研究是有关技术手段的研究,主要是调查、统计和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应用研究就是力图找到彝学与当代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结合点,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发掘和实现彝学的现实价值。因此,开展彝学信息检索研究丰富了彝学应用研究,是彝学学科体系完整性及发展成熟的需要。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预示着新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从广义的角度看,媒体融合是平面、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之间二维或者多维的融合;从狭义的角度看,媒体融合主要体现为新旧媒体之间的整合。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彝族古籍的保护和开发开启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彝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各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收集整理彝文文献、建立彝学文献中心和建设彝文文献数据库,近年来它们又纷纷走信息化道路,建设彝学研究门户网站,而随着数字化、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以App、微信等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和不断发展壮大,这些将颠覆性地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载体,改变传统的媒体竞争格局,改变人们的阅读和研究习惯。但海量的网络信息参差不齐,给人们获取所需信息增加了难度,因此,通过调研发掘和整理当前我国主要的彝学研究机构的资源类型,了解和分析各自的特色与优势,为广大彝学研究者提供信息服务,尤为紧迫。

我们试图以中央民族大学和云、贵、川彝族主要聚居地区开展彝学研究较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基础,对彝学研究专家和学者开展研究的文献需求,我国彝学资源的规模及分布、类型结构现状,以及目前发表彝学研究论文学术期刊等进行调研,重点对新媒体融合环境下彝学特色数据库、彝学网络信息资源、彝学学科门户网、手机App等几种彝学研究资源类型及资源利用的有关资料和数据进行调研。本书的完成,将为广大彝学研究者提供进行彝学研究时如何查找利用文献资料、如何写作与发表彝学学术论文的对策建议。(www.xing528.com)

本项目依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和西昌学院图书馆彝文特色资源库。5名项目组成员为彝文化研究、信息检索和彝文文献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兼职人员,具备较好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在课题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和研究能力,也有多年从事彝学研究和图书情报工作的经历,并有充足的时间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为本课题的完成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项目申报前期(2015年),项目组成员杰觉伊泓、孟丽涛和黑比阿伍老师曾走访成都、贵阳毕节昆明等高校彝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调查了各高校图书馆彝文文献情况。本书在上述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通过对新媒体融合环境下彝学特色数据库、彝学网络信息资源、彝学学科门户网、手机App等彝学研究资源类型及利用的有关资料和数据进行调研,开展彝学文献检索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