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执行程序选择应重视实践经验

执行程序选择应重视实践经验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执行程序的规范化运行虽然有赖于理论的前期引导和制度的顶层设计,但是实践的司法检验和多部门的联动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重视执行程序中实践经验的及时总结,并逐步形成贴身的指导手册,应当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初步方案。细化执行程序的操作规则,使各类执行案件都有章可循,方能确保执行程序规范化改革有效推进。截至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法院针对执行程序规范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执行程序选择应重视实践经验

执行程序的规范化运行虽然有赖于理论的前期引导和制度的顶层设计,但是实践的司法检验和多部门的联动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课题组在司法实务部门的观察,执行案件得不到有效解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查询到财产后实际处理财产有困难;二是部分案件比较敏感,矛盾较为尖锐,法院不敢执行;三是执行成本过高,利益权衡后选择不予执行;四是部分执行人员认为做多错多,工作积极性受挫;五是执行人员工作疏忽、责任心不强。上述情形的出现,不仅与制度规则的粗疏有关,而且与执行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存有一定的关联。为此,重视执行程序中实践经验的及时总结,并逐步形成贴身的指导手册,应当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初步方案。《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已提出明确的要求:“人民法院深化司法改革,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做好重大改革项目的统筹规划,注重改革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同时要尊重地方首创精神,鼓励下级法院在中央统一安排部署下先行先试,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推动制度创新。”在此过程中,实践经验的全面、有效提取不仅需要基层一线法官的辛勤付出和锐意进取,而且还需要上级法院的有效指导和技术支持,尤其是信息技术支持。

细化执行程序的操作规则,使各类执行案件都有章可循,方能确保执行程序规范化改革有效推进。截至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法院针对执行程序规范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以执行程序中的司法拍卖为例,较为成熟的地方做法共有三种,分别属于上海、浙江、重庆三地法院,俗称司法拍卖的“上海模式”“浙江模式”“重庆模式”。在全面推进执行程序规范化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对这些地方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以补充法律、司法解释的相关内容,确保执行程序规范化改革顺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