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家事审判特色做法及树立家事审判四大原则

探索家事审判特色做法及树立家事审判四大原则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不公开审理原则,保护当事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和身心健康。建立家事审判工作QQ群,进行多种形式的判后回访。积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健康向上的司法导向,充分延伸诉讼服务触角。

探索家事审判特色做法及树立家事审判四大原则

1.树立家事审判四大原则

一是调解贯穿原则,将调解工作置于审判的全过程,重点引导当事人克服心理障碍、梳理情绪、疏通感情、消除误会、化解恩仇、恢复亲情,重建和谐家庭关系。二是不公开审理原则,保护当事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和身心健康。三是维护家庭成员关系原则,应尽可能地引导和帮助当事人修补、改善原有的家庭、婚姻关系,维护家庭及婚姻关系的稳定。四是保护弱势家庭成员利益原则,注重保护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家庭成员的利益。

2.从细微处着手,处处用心改善婚姻家庭关系

审前发放劝和歌、致夫妻书、致父母书,庭前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感情基础、婚后生活、经济状况、家庭关系、子女抚养等各方面了解当事人情况及诉讼预期,庭审时播放婚姻家庭的暖心小故事,庭后组织家庭式调解等。家事法庭的这些用心做法,处处打动着当事人,方便家事法官迅速找到调解突破口,理清家庭矛盾脉络,改善家庭成员关系,消解家庭矛盾。

3.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树立正确的司法舆论导向(www.xing528.com)

通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特别处置,体现家事法庭的人文关怀,同时树立正确的司法舆论导向。如轰动一时的“奇迹宝宝”赵平安案,[6]从组织双方协商赔偿事宜到开庭审理肇事司机交通肇事案,家事法庭的法官一直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号召社会爱心人士为小平安奉献温暖和爱心,并把化解双方的仇怨作为工作的重点,两个家庭在家事法庭法官们的努力下终于搭建起了一座爱心桥梁

4.延伸家事审判新服务

家事法庭注重将法律权威的“刚性”与法官情怀的“柔性”相结合,以法官的“亲和桥梁”来消弭当事人之间的隔阂,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庭前判后。独创“三全”调解法,将调解贯穿于家事纠纷审理始终,且全员(法官、书记员、特邀调解员、陪审员、妇联干部、家事调查员)、全程(庭前、庭中、庭后)、全方位参与。创新采用灵活的诉讼程序,电子法庭、夜间法庭、周末法庭、上门庭审,全面为当事人提供诉讼便利服务。[7]开展爱心志愿服务,为经济困难的妇女及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建立家事审判工作QQ群,进行多种形式的判后回访。积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健康向上的司法导向,充分延伸诉讼服务触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