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日常琐事变听话的拆分组合方法

让日常琐事变听话的拆分组合方法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琐事笔记的价值就在于执行步骤的优化,接受意外任务的插入,让我们在处理日常目标计划的时候,不会受到干扰,让意外的琐事也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日常琐事与意外任务是时间管理上的难点,琐事与意外任务的出现,很容易影响目标任务的完成进度。很多时候,一些琐事又很重要,不得不去完成。用标签标注“紧急”“重要”等字眼,就会让你收集到的琐事发生质的变化,这种办法取自于四象限法则,后文中将做详细介绍。

让日常琐事变听话的拆分组合方法

琐事笔记的价值就在于执行步骤的优化,接受意外任务的插入,让我们在处理日常目标计划的时候,不会受到干扰,让意外的琐事也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

日常琐事与意外任务是时间管理上的难点,琐事与意外任务的出现,很容易影响目标任务的完成进度。很多时候,一些琐事又很重要,不得不去完成。因此,怎样让琐事不干扰到目标任务的进行,同时还能将琐事完成,也就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重点。

还是前面提到的观点,世界上每个人每天拥有的时间是相同的,有些人每天可以做很多事,也有些人什么都不做时间就过去了。想要将日常琐事纳入笔记计划,首先要认识到,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你有时间,却不知道这些时间该做什么事。例如,我们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工作间隙等空余时间,应该做什么呢?玩一会儿手机,看一会儿网页,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如果将这些空余时间整合起来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许多琐事也就不必拿出整块的时间来处理了。想要将空闲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去解决这些琐事,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搜集与处理。日常琐事很容易被我们忘记,养成将琐事都记录到笔记本中的习惯,才能让我们不用担心接下来要做什么,专注于当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养成搜集琐事的习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诸如“我记在脑子里了,等一会就去做”等想法更加普遍,然而一会儿,你就会将其忘得一干二净。如果将这些小事情都记入笔记本中,在完成手头任务后,打开笔记本直接进行下一项任务,不仅不会遗漏,而且不需要用大脑记住太多事情。

◎拆解与重组。笔记本中记录了许多待办琐事后,还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和整理,有些琐事需要整合,有些琐事需要拆解。琐事虽小,并不等于执行简单,有些事情单纯记录下来是无法执行下去的。整理琐事笔记的关键就是将这些待执行的任务进行拆解与重组,变成一个个有着具体行动步骤的待办清单,这样才有完成的可能。

◎时间与行动。经过上面两个步骤之后,剩下的就是将这些琐事安排时间消化掉。不要将所有事情都推给明天,明天是不确定的,充满了未知,最好是当天有空闲时间就安排,然后去行动。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如果将今天的琐事推给明天,然后再推给后天,累积下来就变成了你无法完成的巨额任务。因此,当天的事情,要挤出时间当天做完。

充分利用时间是用笔记来管理时间的关键,并非记录时间。利用空余时间完成笔记中的琐事,还需要高效地执行。我们每次在执行的时候,怎样创造出最大的执行价值,也是能否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处理好琐事的关键因素。琐事笔记的价值就在于执行步骤的优化,接受意外任务的插入,让我们在处理日常目标计划的时候,不会受到干扰,让意外的琐事也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

将每件琐事定义为很简单、不重要,或者将每件琐事都定义为不简单、很重要,这样找不到重点,理不清轻重缓急,对于时间管理而言可不是好事。

我们在做琐事笔记的时候,一定要分清重要等级,哪些必须立即处理,哪些可以暂时放缓,这些都要整理清楚。这个时候,可以用任务标签来帮助我们。

①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在笔记本中标上“重要且紧急”,表示必须立即执行。(www.xing528.com)

②重要但可以放缓的任务:在笔记本中标注“重要”标签,表示可以慢慢筹划,但需要加以重视。

③紧急但不重要的任务:可以在笔记本中标注“紧急”标签,表示可以利用当天空闲时间完成。

④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任务:可以标注“最后做”的标签,将其他事情处理完之后,再处理这些琐事。

用标签标注“紧急”“重要”等字眼,就会让你收集到的琐事发生质的变化,这种办法取自于四象限法则,后文中将做详细介绍。这种笔记方法的优点是能让事情变得更加有条理,事情的轻重缓急一目了然,并且便于执行。

不要再抱怨条件不允许,不要再抱怨时间不够用。抱怨只会蹉跎了时间,抱怨只会让自己止步不前。条件是自己创造的,时间是自己挤出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你才会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如果只在原地不停地计划,被自己想象出来的困难吓倒,那么你将永远在原地徘徊。

庞中华的竹“钢笔

庞中华是我国当代硬笔书法开拓者。儿时,他生活在贫穷却又美丽的大巴山深处,上学时用的是简陋的毛笔

当时,班主任别在上衣口袋里的钢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可是当时大巴山偏僻山村中唯一的钢笔。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流畅而轻盈的线条,让庞中华看得如痴如醉。可是,当时的庞中华根本买不起这样一支钢笔。

于是,他用镰刀砍了一根拇指粗细的斑竹,将一头削成钢笔尖的样子,中间破开一道小缝,然后蘸上墨水写字,写出来的线条就像钢笔写出来的。

此后的岁月,庞中华和钢笔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用这支“竹钢笔”记录地理知识与科学常识,记了一页又一页,一本又一本,直至他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支真正的钢笔,在一本红色日记本上,开始书写生活崭新的一页。庞中华开始用那支钢笔不断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不断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