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拓展法律效能载体:使代码更像法律

拓展法律效能载体:使代码更像法律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正在探索的两个主要途径是:整合法律和智能合约的条款,将传统执法机制整合到智能合约中,以及将类似法律的治理流程整合到区块链平台中。Grigg称这种结构为Ricardian合同,因为它是为Ricardo体系开发的。与将智能合约这种算法契约置于人类可读解释之上的DAO服务条款不同,这种方法使每个服务都相互依赖。

拓展法律效能载体:使代码更像法律

正如监管者和律师可以适应区块链环境而调整其工作模式一样,分布式账本系统也可以变得更有利于执法。目前,正在探索的两个主要途径是:整合法律和智能合约的条款,将传统执法机制整合到智能合约中,以及将类似法律的治理流程(law-like governance processes)整合到区块链平台中。

1.合同集成(Contractual Integration)

要使区块链系统与法律实施更一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两者正确地连接起来。即使智能合约可以根据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在法庭上强制执行,其功能也与合同的基本补救制度不同。[108]智能合约善于事先设定预期的条件和结果,然后确保在条件满足后产生结果。当事情不可避免地不按照计划进行时,法律契约则善于清理这种混乱。然而,这两种机制没有理由不能共存。当智能合约和法律契约相互忽视时,就出现了像DAO崩溃一样等困难,为此,可以探索另一条路径:明确地将智能合约和法律契约配对。

信息安全专家Ian Grigg在加密货币出现之前的2004年首次探索了这一想法,当时这种尝试体现在Ricardo金融工具数字交易平台的一部分。[109]Ricardo把它的合同定义为三个组成部分:法律代码(人类可读的合同文本)、计算机代码(智能合约的可执行步骤)和参数(影响计算机代码执行方式的变量)。法律代码是包括计算机代码的加密哈希字符串,这保证了它引用的是正确的智能合约。同时,智能合约是包含法律契约文本的加密哈希字符串。因此,这两者肯定是有联系的。如果智能合约存在问题,可以通过法律合同解决。Grigg称这种结构为Ricardian合同,因为它是为Ricardo体系开发的。[110]与Szabo最初的智能合约概念一样,Ricardian合同在区块链之前基本上是一个理论构想,特别是Ethereum成功实施了区块链智能合约。[111]这种方法后来被重新发现。有几个小组正在利用智能合约和法律合同的相互哈希来构建解决方案,包括由英国Barclays银行领导的R3联盟的一个子群,目前作为Hyperledger开源项目一部分的Monax Burrowsoftware, 和 OpenLaw。[112] 通过这种方法,人工契约和智能合约通过数字签名明确地相互引用。与将智能合约这种算法契约置于人类可读解释之上的DAO服务条款不同,这种方法使每个服务都相互依赖。法院或其他决策者可以使用传统合同来理解智能合约的意图,智能合约则可处理协议的执行。[113]但每一份智能合约都不需要相应定制的人工谈判合同与其共存。

与目前的合同制度一样,这种形式将会在企业对消费者和低价值协议中被广泛使用。由于在许多情况下,争端解决的成本将远远超过潜在获益,因此“快速而肮脏”地依赖于机器的幼稚行为就足够了。对登记处等中介机构的监管可能会消除为每个相关的智能合约指定法律条款的需要。随着基于区块链的系统于公众越来越熟悉,网络用户、普通法和示范法等的新型相互组合可能会发展起来,以解决常见的情况。

2.神谕和计算法庭(Oracles and Computational Courts)(www.xing528.com)

合同整合将法律契约的实质性条款与智能合约的实质性条款联系起来,另一种方法是从智能合约的自动化系统中去掉一些执行方面的内容。换句话说,使智能合约可以自动执行,但不能完全自动执行,从而避免了基于代码的自动执行的模糊性和局限性。许多智能合约在运行中已经需要与外部世界进行对接。例如,以一定价格购买证券的看涨期权(a call option)可以通过算法在区块链上执行,使用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进行支付。然而,区块链并不知道股票价格。这些信息必须通过外部连接提供给智能合约,可以是自动数据源,也可以是人工仲裁者。这些外部源被称为神谕。有些神谕只是设计了智能合约接口的传统的数据传输(data feeds),其仅以自动化的方式被处理。全球最大的商业出版公司之一的Thomson Reuters正在以一种旨在充当智能合约神谕的方式提供部分数据传输服务。[114]Oraclize是一家专注于将数据传输转化为神谕的初创公司。正像W right和De Filippi指出的那样,神谕可以通过法庭或私人行为者被延伸以解决争端。

神谕也可以是人类。以一个简单的智能合约为例,其中每一方都有一个私钥,并将第三个密钥提供给专家仲裁人员,智能合约需要三个密钥中的两个来执行。如果双方同意合同已经完全履行,他们各自提供自己的密钥,智能合约就会执行。如果有争议,他们会求助于仲裁人。仲裁人要么将自己的钥匙连同试图申请强制履行合同的一方一起提供,要么通过拒绝因而阻止交易的完成。这个系统模仿了法律仲裁过程。智能合约可以默认包含仲裁机制或回滚条款,其可被设计成仅在极端情况下运行或通过多签名(multisig)过程的设计使其具有很高的障碍,从而有助于处理DAO攻击等异常情况。或者,它可以被用来为私人间纠纷解决开辟一个常规渠道,就像如今许多企业将其与对消费者间的合同纠纷推入仲裁的方式一样。著名的区块链投资者、初创公司21的创始人Balaji Srinavasan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块链将提供‘法治即服务’,作为特拉华州大法官法庭(Delaware Chancery Court)的一个国际、可编程的补充。”[115]

区块链的分布式特性可能需要新的分布式执行机制。[116]例如,可能需要发展新的国际仲裁网络以适应区块链争端,就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建立统一争端解决程序(UDRP)来处理互联网域名的商标争端一样。[117]但是,由于仲裁决定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区块链上直接执行,并且将在对等的基础上应用,因此区块链仲裁系统将不同于当前的任何仲裁实例。[118]

Andreas Antonopoulos和Pamela Morgan在2016年提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仲裁和调解网络(DAMN),有时也被称为计算法庭或计算陪审团,目前与其相关的一些基于区块链的项目还在开发中。[119]这些机制通过预测市场来利用大众的智慧,而不是仲裁员来解决争端。[120]Augur在Ethereum-based预测市场内部正在发展这种方法。[121]Augur建议通过与验证预测结果相同的报告过程来处理市场中的道德风险。Augur使用一个这样的系统:参与者在市场上购买一个叫Rep的令牌,当有人创建一个合同,如预测总统将在一段时间内被弹劾,他们在Rep发布债券。[122]如果预测正确,他们将赢得额外的Rep;如果预测错误,他们将失去债券。与此同时,随机挑选的一组记者(类似于陪审团)通过报道负责核实结果。这些记者还必须交纳保证金(post a bond)。报道可能会受到质疑,如果随机挑选的第二个陪审团同意质疑,提供不正确信息的记者就失去了保证金。这个过程的目的是产生可验证的结果,而不必信任特定的中央权威。诚然,这很复杂,而且可能会失败。不过,这一过程展示了一个让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更像目前的法律体系那样运作的路径。这些自愿性机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融入(be baked into)区块链应用程序,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法律强制要求的(legally mandated)。可以利用各种奖励和管理机制来鼓励遵守适当的办法。此外,正如《联邦仲裁法》要求法院在不涉及欺诈的情况下接受私人仲裁裁决一样,立法也可以为适当设计的区块链争端解决机制创造类似的法律效力。[1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