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厕”七要素,拓展“文、商、养、学、闲、情、奇”七大新要素,积极创新文旅互动、体旅互动、商旅互动、工旅互动、农旅互动等旅游新产品,引导旅游与乡村、休闲体育、养生、研学、房产、餐饮、交通、节庆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康体养生、民俗体验、节庆会展、特色美食等旅游新业态,激活旅游投资和消费亮点,打造“石林假期”品牌,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和带动力。加大民族传统文化提炼和创新利用力度,重点打造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文化体验等旅游文化产业,打响“阿诗玛”文化品牌。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促成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和文化主题项目落地石林,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会展节庆等文化创意产业。积极争取举办国际国内节庆、会展、体育赛事等活动,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混合型产业和新型业态,推进石林“旅游+”“+旅游”多维联动,形成泛旅游产业引导下的复合产业经济,构建起大旅游、大文创、大健康为支撑性产业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和新常态。
专栏1 积极发展旅游+
旅游+乡村:大力发展景观农业、田园风光、农业花艺、农活体验、垂钓捕捞等农业休闲和乡村旅游产品。结合美丽乡村示范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高品质的民族村寨。采取乡村+企业+互联网的运作模式,把旅游村寨串成乡村旅游线路,通过旅游线路组合形成特色旅游片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旅游+体育休闲:推动体育旅游,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争取每年举办1-2场绕大小石林景区-长湖-大叠水环线的骑行、徒步、登山、划船、攀岩等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以景区周边为重点,大力开发自行车(山地车、公路车)、溯溪、徒步、登山、攀岩、宿营、户外拓展等体育型旅游产品。
旅游+养生:打造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的产业链,开发药浴养生产品,发展休闲中药种植业和庄园旅游。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医疗和保健机构,争取开办慢性病、专科疗养医院。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将中草药、民族药等应用到服务产品中,最大力度满足游客的休闲疗养需求。
旅游+研学:依托石林地质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红色旅游景点、特色农业园、太阳能光伏、旅游商品加工、喀斯特地质科研博物馆等项目,建设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打造全国中小学生旅游研学基地。(www.xing528.com)
旅游+房产:突出本土文化,吸收异域文化,推进星级酒店和度假酒店的品牌化经营,适度发展满足避暑、疗养、养老等不同需求的度假旅居型酒店,鼓励发展设施齐全、服务完备、可进行农家体验的乡村住宿,探索家庭旅馆经营和房屋租赁经营。
旅游+餐饮:积极引进各地著名小吃,提升和重塑腐乳、乳饼、骨头参、荞品、云耳、鲜花饼等特色餐饮品牌,加大餐饮业发展力度,同时深度开发便于携带、保质期长的饮食产品,让游客坐下吃、带走吃,全面带动石林的餐饮业。
旅游+交通:依托长湖景区自然生态区位优势,打造云南省喀斯特自驾车房车营地;依托云桂铁路、沪昆高铁建成开通,开发高铁旅游、旅游专列等铁路旅游产品;发展小型直升机、热气球等低空旅游目的地和产业链。
旅游+节庆:依托彝族主要传统节日和活动,创新节庆活动组织方式和形式,吸引游客参与,让游客“游览一个民族村寨,观赏一台民族歌舞,品尝一顿民族风味,购买一件民族商品,体验一次民俗活动”。
旅游+其他: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加快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产品、活动融合,更加丰富旅游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