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应对恐惧引发的负面行为

如何应对恐惧引发的负面行为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对对方行为的反应,也有很多是由对方的行为触发的。这种由人际互动产生的彼此行为互相激发的现象,叫行为引发行为!支配度的两个端点分别是主导行为和从属行为。其目的是影响他人,这样的行为通常能量较高。对他人施加影响力的一个方式就是改变主导地位。在例一和例二中,导游和小丽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引领行为,团员和小菲的行为就是跟随行为;在例三和例四中,老板和小张

如何应对恐惧引发的负面行为

不知你是否发现,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相似的困境,比如我们跟某个人很难平心静气地沟通,见面说不了两句话就发生冲突;又如有人总是依赖你,什么事情都找你解决,什么决定都找你做;再如有人总是特别坚持自己的想法,一点儿也不给你讲话的机会;还比如有人无论你说什么都有理由反驳你。

另外,我经常听到的人们抱怨最多的几个现象是:受长辈溺爱的孩子长大后独立性差;情侣、夫妻之间会莫名其妙地争吵;老板看上去总是那么严厉;客户的需求没完没了、永不满足。

其实,很多时候,对方的行为,是由我们自身的行为所引发的。我们对对方行为的反应,也有很多是由对方的行为触发的。或者可以这么说,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引导对方的行为反应;也可以通过对方的行为,预测他下一步的行为反应,然后思考自己的行动策略,以期达成自己的意愿目标,或双方共同的意愿目标。

这种由人际互动产生的彼此行为互相激发的现象,叫行为引发行为!

比如以下情侣间的对话:

男:“你怎么又迟到了?”

女:“迟到了怎么啦?女孩子迟到不正常吗?”

男:“女孩子迟到正常吗?哪条法律规定说女孩子迟到正常啦?”

女:“哟,多大点儿事儿啊,不至于吧!咱们不会为这个吵一晚上吧?!”

男:“好吧,下不为例。你想看哪部电影?”

女:“你说吧,你爱看的我都爱看!”

男:“好啊,那就看新上映的《××》吧!”

女:“行,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

刚一见面就吵架的一对情侣,说没几句竟然又和好如初,手挽手进电影院了。各位读者,你有没有看出来,剧情反转是由谁引发的?是哪一句话引发的呢?(答案在后面揭晓)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人际互动过程中的四种行为。这四种行为,是由两个维度分隔出来的,分别是支配度与关系度。

支配度指在事务处理过程中,对事务起主导与支配作用的维度,即谁说了算。

关系度指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对关系或任务的倾向性的维度,即关系和任务哪个更重要。

关于支配度:人际互动中,只要产生意愿(希望达到某目的),为了实现该意愿,要么你主导、影响他人,要么被他人主导、影响。比如A向B、C两人提出旅行的建议,B、C对去哪儿旅行无所谓,是被主导,是从属行为;A在倡议、策划,是主导行为。支配度的两个端点分别是主导行为(又叫向上行为)和从属行为(被主导行为,又称向下行为)。

主导行为的特征有:身体直立,眼神交流,大声说话,积极主动。其目的是影响他人,这样的行为通常能量较高。

从属行为的特征有:仰视或低头,很少眼光交流,轻声细语,被动行事。其目的是配合他人或不去影响他人,这样的行为通常能量较低。

过于关注主导行为的优点是能控制局面、引领方向;缺点是给人居高临下、趾高气扬的感觉。过于关注从属行为的优点是合作配合、不产生矛盾;缺点是忽略自身感受,被人颐指气使。

对他人施加影响力的一个方式就是改变主导地位。如果你从不表现自己,别人就不会注意到你。没人注意的人永远不会得到别人重视,那么就会居于从属地位。能响亮、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的人总是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倾听。

关于关系度:如果关注关系,则双方合作意向高;如果关注任务,则对方感受会不太好,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如A倡议这次旅行去海南,并坚持己见,不容B、C提出异议,那么可以说,A关注的是“我”的任务,而非“我们”的关系,那么B、C因为想法被压制,则很有可能会心理抗拒。关系度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合作行为(又叫我们行为)和对立行为(又叫我行为)。

合作行为的特征有:目光接触,态度友好,经常微笑、打招呼、握手等,以表达亲密。其目的是认同彼此观点,这样的人通常亲和度较高。

对立行为的特征有:很少或没有眼神交流,表情严肃,举止冷漠,保持距离。其目的是维护个人利益,这样的人通常亲和度较低。

过于关注合作行为的优点是能够确保和谐的气氛,与他人保持融洽关系;缺点是过于关注对方感受,不敢给出任何反馈。过于关注对立行为的优点是维护自己的立场、利益与界限;缺点是忽略他人感受,从而导致对方抗拒。

只关注任务的人,通常也会被周围的人孤立或忽视掉。如果你想与周围的人打成一片,那么需要多关注别人的感受,毕竟任务是需要合作完成的。

支配度与关系度两个轴共有四个端点:主导行为体现了主动性;从属行为体现了支持性;合作行为体现了积极性;对立行为体现了抵抗性。它们将行为分成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由主导行为与合作行为构成的引领行为;由合作行为与从属行为构成的跟随行为;由从属行为与对立行为构成的防御行为;由对立行为与主导行为构成的进攻行为,如图7-1所示。

图7-1 人际互动的四种行为

我们来看四组对话的例子。

例一:导游一边举着小旗子引导着旅行团的十几名成员参观颐和园,一边用小喇叭热情地说:“各位游客,请排好队,往这边走,注意脚下,不要走散了。在您的右手边,就是著名的十七孔桥……”其中一个团员招呼导游道:“王导,请问能停一下吗?我想去趟洗手间。”“您稍忍一下可以吗?再往前走300米有一个公共卫生间,我们在那里可以休息五分钟。”“好的,好的,谢谢王导!”

例二:小菲和小丽是“闺蜜”。一天,小菲对小丽说:“你看现在追我的那个家豪,人品怎么样啊?”“不清楚啊,我对他也不了解。”“那怎么办啊?”小丽道:“你看这样如何?我们叫上他利用‘五一’假期一起去旅游,也正好借这个机会考察一下他的人品和在乎你的程度。”“嗯,这主意好!我看行!”

例三:老板把报告甩到办公桌上,对员工小陈大声说道:“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你就写出这么一个报告,你做调查了吗?!”“做了!”“做了还写成这样!”小陈辩解道:“调查是我和小赵一起做的,报告也不是我一个人写的。况且,这种报告我以前没写过,不知道咋写。”“不知道你不会来问我吗?”“是可以去问您,但我不是怕您忙嘛!”

例四:小张和小李是同事。小张对小李说:“咱部门经理正在调查是谁向公司合规部门投诉了他乱用招待费的。”小李不安地说:“他不会怀疑是我吧?”“如果不是你干的,你心虚什么呀?!”“谁心虚了?”“我说你心虚了吗?别胡思乱想了!好好工作吧!”

上面的几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www.xing528.com)

在例一和例二中,导游和小丽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引领行为,团员和小菲的行为就是跟随行为;在例三和例四中,老板和小张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进攻行为,员工小陈和小李的行为就是防御行为。他们之间的行为是互相激发产生的。

在了解激发规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四种典型人际互动的特点。

引领行为的特点是:事情自己做主,兼顾他人感受;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主要关注人际关系,并具有领导行为(不是领导力);采取主动,发起谈话;邀请他人参与决定;表达强有力;喜欢成为关注的焦点;友好、合作、掌控,能量水平高。

引领行为的动机与需求是:我想要被尊重;我需要被听到和看到;我要分享我的想法;我希望保护你,以免糟糕情况发生;关系很重要;我想要一个和谐的气氛;希望给予并获得感激。

引领行为的非语言和语言特征是:行动比较直接,看上去很友好,身体直立,有很多目光交流,鼓励性的微笑,声音洪亮、坚定;敢于承担责任,令人值得信赖;主动积极,通过询问使他人感到被融入,甚至亲密的肢体接触。用词显得非常自信,肯定、积极,很少有大概等的模糊用词。

跟随行为的特点是:行为针对他人;谦和、礼貌、尊重他人;跟随、配合,甚至依赖;赞同对方观点,不采取主动,按别人的要求做,经常说“是的”;能量水平低,存在感弱;容易被别人影响,缺乏影响力。

跟随行为的动机与需求是:取悦他人,希望受到欢迎,被对方喜欢,做对方眼中的好人;想要融洽的关系,不希望发生冲突;致力于营造和谐、良好的气氛;相信他人会有更好的主意,而不是自己;如果自己犯了错,别人会生气的。

跟随行为的非语言和语言特征是:根据他人的意图来调整自己;点头、微笑、谦恭,甚至羞怯;肢体动作较小,行为含蓄、收敛,说话适可而止,或比较安静;谨慎、短促的目光接触,礼貌性的微笑,声音比较柔和;通常以身体语言回应他人,比如一个点头,或耸耸肩膀等,常用语“好的”“是的”“随便”“听你的”;通常会问一些问题,而不是做评价;表达委婉,即使有一些点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以至于会被他人借鉴作为他们共同的点子。

进攻行为的特点是:行为针对任务或自己,强调自己的观点、利益;目标明确,喜欢挑战别人,进攻、争夺,命令别人,不关注他人感受;采取主动,以获得影响力。

进攻行为的动机与需求是:我想、我要知道、我要搞清楚、我要控制;目标是重要的、首要的;任务必须完成;你必须听我的;每个人都须尽力,每个人都必须为目标做出调整。

进攻行为的非语言和语言特征是:头脑非常冷静,很少眼神交流,肢体动作大,动作也比较夸张,有时会站起来或大步来回走;做事迅速,缺少耐心;有时候会夸大自己的成就,贬低别人的成果,试图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对他人或他人的想法鲜有兴趣;表达直接,提出倡议,主导谈话,声音洪亮;不许别人打断自己,但经常会不考虑对方感受而打断他人。

防御行为的特点是:行为不针对他人,而是针对自己或任务本身;有时嘴上说“是”,但行动上不做;提出批判性的问题,经常说“是的,但是……”;否定他人观点,表示抗拒、抵抗;时刻警惕,被动消极;易挑剔,忽略他人,但很少提出自己的主见。

防御行为的动机与需求是:安全很重要,不希望冲突;对质量感到恐惧(畏惧他人的评判);对长时间工作、超负荷工作量感到恐惧;担心自己的能力,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做好,并按时完成任务;有时表现得比较顺从他人,期望一切顺利就好。

防御行为的非语言和语言特征是:站姿或坐姿倾斜、晃动,很少的目光接触;言辞闪烁,或说话不多;安静,有距离感;无论对方说什么,表情都通常是显得冷淡、乖戾;对他人的反应较为抵触,或不得不做出他人期待的行为;对多数事与多数人都充满抱怨,吹毛求疵,强调反对意见;很少采取主动,在对话中亦然;通过“是的,但是……”的表达方式来卸责。

在例一中,导游居于主导地位,他既要完成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的任务,同时也非常关注大家的感受。当有游客提出去洗手间的请求时,他说:“您稍忍一下可以吗?再往前走300米有一个公共卫生间,我们在那里可以休息五分钟。”在这种行为引导下,游客说:“好的,好的,谢谢王导!”游客体现了从属与配合的姿态。主导行为引发了从属行为,合作行为引发了合作行为。简言之,引领行为激发了跟随行为。

在例二中,本来小菲和小丽对于如何看待小菲的追求者家豪没有任何观点。但当小菲问“那怎么办啊”,表现出了毫无主张之后,小丽就出了一个“五一”出游考察家豪的计划,而该计划也获得了小菲的首肯。小菲的从属行为激发了小丽的主导行为,彼此的合作行为引发了合作行为。简言之,跟随行为激发了引领行为。

在例三中,老板居于主导地位,且只关注任务的完成(要把报告写好),毫不关注员工小陈的感受。小陈被迫辩解,处于防御地位,并也发出了抱怨、对立的情绪。主导行为引发了从属行为,对立行为引发了对立行为。简言之,进攻行为激发了防御行为。

在例四中,当小张说“咱部门经理正在调查是谁向公司合规部门投诉了他乱用招待费”时,引发了小李的不安。他防御性地说:“他不会怀疑是我吧?”这句话引发了小张进攻性的语言:“如果不是你干的,你心虚什么呀?!”接下来小李继续防御并对立:“谁心虚了?”小张继续进攻并对立:“我说你心虚了吗?别胡思乱想了!好好工作吧!”从属行为引发了主导行为,对立行为引发了对立行为。简言之,防御行为激发了进攻行为。

综上所述,关于行为引发行为的总结如下:

主导行为引发从属行为,从属行为引发主导行为,此为互补/相反关系;

合作行为引发合作行为,对立行为引发对立行为,此为对称/相等关系;

引领行为激发跟随行为,跟随行为激发引领行为;

进攻行为激发防御行为,防御行为激发进攻行为。

上述人际行为互动的规律,如图7-2所示。

图7-2 人际互动的规律

回到本节一开始所描述的情侣间对话,不知读者有没有找到剧情反转的节点?是由谁的哪一句话引发的?对比上图“人际互动的规律”,我们来分析一下:

男:“你怎么又迟到了?”(进攻行为)

女:“迟到了怎么啦?女孩子迟到不正常吗?”(防御行为)

男:“女孩子迟到正常吗?哪条法律规定说女孩子迟到正常啦?”(继续进攻)女:“哟,多大点儿事儿啊,不至于吧!咱们不会为这个吵一晚上吧?!”(注意女生的用词“咱们”,把对立状态拉到了对面的合作状态。这是剧情反转的节点,并且该女生以商量的口吻表现出了从属行为的姿态,即女生处于跟随象限

男:“好吧,下不为例。你想看哪部电影?”(女生成功地以从属行为的姿态将男生推到了主导行为的姿态,即以跟随行为将男生激发到了引领行为)

女:“你说吧,你爱看的我都爱看!”(女生继续待在跟随象限)

男:“好啊,那就看新上映的《××》吧!”(男生被继续激发处于引领象限)

女:“行,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女生继续跟随)

…………

本节讲述了两个维度、四种行为以及行为引发行为的规律。这些规律皆是人的本能反应。本能反应中,有有效成分(促进理解与沟通的部分),也有无效成分(损害理解与沟通的部分)。那么,怎么做才能规避无效成分,有意识地促进有效成分、促进彼此的理解与沟通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